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来源 :脊柱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6月,采用PKP治疗OVCF患者80例,其中40例行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观察组),40例行单球囊单侧扩张(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系数;术前、术后7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拍摄X线片并测量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观察2组患者椎体再塌陷、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超过2年.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水泥注入量多于对照组,骨水泥弥散系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下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增加,Cobb角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球囊双侧序贯扩张PKP治疗OVCF能够提升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效果,减轻术后矫正效果的丢失,且不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导航技术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4例,其中32例术中应用三维导航(A组),另32例术中采用传统C形臂X线机透视(B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置钉准确率及每枚螺钉置入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
目的 对比氨甲环酸(TXA)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后路矫形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3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采用脊柱后路矫形术治疗AI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切开皮肤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30 mg/kg;B组切开皮肤前15 min静脉滴注TXA 15 mg/kg,术中给予TXA 10 mg/(kg·h)维持至术毕;C组围手术期不使用TXA.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注量、晶体输注量、胶体输注量
目的 探讨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并椎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采用经Wiltse入路病灶清除并椎间非结构性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2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单位数,以及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观察神经功能缓解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
淋巴转移对胃癌临床分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胃癌淋巴转移涉及一系列分子事件的改变.中医药可通过改变多种基因及分子通路进而抑制胃癌淋巴转移.基于此通过回顾总结评价胃癌淋巴转移的诊断和中医药抑制胃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为中医药预防和治疗胃癌淋巴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脊髓损伤(SCI)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影响[1].SCI的病理变化包括损伤部位缺血、缺氧、神经元受损、瘢痕组织形成和炎性反应等[2].近年来, SCI的病理变化机制研究日趋深入,周细胞作为脊髓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位,在SCI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CI发生后神经元轴突遭到破坏,这一过程伴随着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活化,并分泌多种副产物(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游离氧自由基、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3].各种免疫细胞渗入损伤部位[4],受损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0年1月—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病灶清除并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326例.通过术后X线片、MRI及CT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植骨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化疗3~36(7.89±5.92)个月,结核灶全部治愈、植骨融合后停药,无新的结核灶形成.共使用348个植骨材料,其中髂骨290个,多根肋骨捆绑20个,肋髂骨捆绑26个,钛网12个.术后植骨融合过程中发生植骨倾斜9例(2.8%),植骨骨折8例(2.
Hangman骨折是高位颈椎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占所有轴性骨折损伤的20% ~ 22%,此类损伤多由车祸或坠落时颈部过伸或轴向负荷加大导致[1].Hangman骨折患者常伴有颈椎不稳和运动障碍,非手术治疗融合率低,预后差[2].对于不稳定的Hangman骨折及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及时缓解患者的神经症状及长期外固定引起的持续性疼痛,还可缩短住院周期.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和后路.
目的 提出一种改良颈椎矢状面活动度(ROM)影像学测量方法,并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纳入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的72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4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29例.利用术前颈椎仰伸位与屈曲位侧位X线片,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分别采用传统测量法和改良测量法对颈椎ROM进行测量.分析2种测量方法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观察者间一致性,并对2种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按性别、年龄、病种分层,2种方法测量的颈椎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脊柱源性腹痛(APSO)是指因椎骨或脊髓神经病变引起的腹痛,约占急诊就诊病因的5.76%[1].主要表现为腹部压痛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少数患者存在痛觉过敏的现象[2].早期观念认为引起APSO主要与腹部皮肤对痛觉过度敏感、腰椎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改变等因素有关[3-5].近年研究显示,在损伤[6-7]、炎性反应[8-9]、肿瘤[10]和退行性变[11]等病理因素的作用下,椎骨或脊髓神经病变可引起腹痛.为阐明APSO病因、提高APSO诊治水平,本文通过查阅并分析国内外APSO相关研究文献,探讨APSO的病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人口学因素、临床特征及竖脊肌形态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9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痛持续时间、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于腰椎横断面MRI测量L4,5节段去除脂肪信号后的双侧竖脊肌横截面积(CSA)及L4 CSA.依据患者年龄分为≥65岁组(16例)和<65岁组(83例),比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