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过讨论之后,团队将产品的目标定位于为用户提供旅行社交服务:在旅行前或旅途中找到并认识计划去哪或已经去过哪的人,并在这个过程中结成社群。在确定目标之后,沈沛君告诉团队成员,他们只做旅行社交,这是他们的全部。
产品的开发开始了,由于目标明确,功能定位清晰,这个被取名为“行者”的项目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比较顺利。团队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基本不开会、不写报告、没KPI、没考核,还经常组织集体活动,而且鼓励大家多去旅行。由于团队成员基本都是死忠的旅游爱好者,为了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在《行者》开发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充满了热情和激情。为了给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团队成员都把自己当成了用户,通过自己的旅行经历去考虑《行者》需要什么。
经过不懈地努力,在2013年4月底和5月初,基于LBS的出行线路互动社交和旅行踪迹攻略的分享等功能的《行者》分为iOS版本和Andriod版本先后上线。
我们不是旅游界的《陌陌》
产品上线了,团队面临着如何将《行者》推向市场的问题。由于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这个问题一点也没难倒沈沛君和他的团队。
在前期的计划中,团队对《行者》的推广主要集中在线上。首先通过在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等产品上对《行者》进行介绍。其次,他们在各大渠道的覆盖上下足了功夫,几乎所有的应用商店、下载站点和应用论坛等都能找到《行者》的下载链接。由于《行者》这款产品本身具有交互性的基础,团队还策划一系列活动,让《行者》的用户把产品分享给更多的人。当然,除了以上三点之外,团队还会定期给用户推送行者故事以及注意事项小贴士等,让用户真切地感受到《行者》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由于推广措施得当,在加上《行者》功能定位清晰,产品上线后迅速获得了用户们的欢迎。尤其是 2.0 版本发布后,用户数更是突飞猛进,目前已经过百万了,月活跃用户数十万,私信数据也非常可观。不过,在用户数飞速增长,前途大有可为的时候,团队还是遭遇到了麻烦。随着《行者》知名度的提升,有科技媒体在介绍《行者》时,说它是旅游界的《陌陌》—旅行的“约炮神器”。
说到这个问题,沈沛君很不赞同:“《陌陌》强调的是 LBS 近程的交友,而我们注重的是远行的同好。”他介绍到,陌陌 CEO 唐岩曾说:“有人总喜欢简单粗暴地把《陌陌》用户整体定义到约炮人群,这是很偷懒的一种智力判断。《陌陌》就是一个社交大杂烩,各式各样,一应俱全。”或许,不同的用户在使用《行者》时可以找到不同的乐趣:交友、结伴旅行、欣赏美照、需求帮助和分享经验等,一千个用户心目中有一千个《行者》,仁者见仁。
很多人认为,社交或者交友类的APP一定是牵手或者相伴,甚至是其他的那些事儿。但沈沛君却说,《行者》的用户用事实教育了团队,让所有团队成员明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见面也可以是一种结伴。《行者》有个很活跃的美女用户,有次她由成都进入西藏自驾游,有个同样自驾游的男孩在《行者》上发现了她,于是主动和她聊天。男孩不断在《行者》上提醒她,在哪有家餐厅,在哪有个客栈,在哪些路段比较危险。女孩听从了他的建议,顺利完成了自驾游。他们虽然在旅途中有某个交汇点,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见面。结伴不一定要手拉手,这个概念太狭隘了,不拉手也可以是结伴的,帮助和提醒亦是结伴。
未来,培养一支小而精的团队
经过一年的发展之后,《行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面对未来,沈沛君很有信心。在团队建设上,他希望能培养一支小而精,能做事,人人是股东,人人有激情的团队。
沈沛君说,对旅行的热爱是现在他们寻找团队新人时的首要标准。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们也收到了越来越多的简历,来自腾讯和阿里巴巴的都有,但是在他看来,兴趣要远远大于背景。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沈沛君也有自己的顾虑和担心。他真正担心的是后来者,那些85和90后们。他说他们才是真正的竞争者,这一代人熟悉互联网,思想开放,创意不断,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游刃有余,他们是未来真正创新者和颠覆者。而这也在时刻提醒着他和团队:真正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产品能不能持续地给用户带来价值和良好体验,因为这始终是团队最需要重视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