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配得上更好的老去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秋节,去同在一城的父母家过节。一桌子菜,十分丰盛。我把带来的水果放进冰箱,一开冰箱门,里面有几盘剩菜,也不知放了几天。我想替他们倒掉,但知道必然会发生争执。父亲一定会说“不能忘本”,这是他老人家的口头禅。
  在这句话的指导下,父母过着与他们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匹配的俭省日子—不娱乐,不购物,不旅游。对我和姐姐提出的旅行计划,他们总是推辞。有一次,好不容易母亲表示“为了不扫大家的兴,那就去吧”,但旅途中,她并不享受。这个东西贵了,那个东西不值,末了回到家感叹:“还是家里好。”
  有时给母亲买衣服,她也叨叨:“老了随便穿穿就行了,家里还有那么多你们不穿的衣服呢。”“随便穿穿”—听上去潜台词就像是说:“老了,随便活活就行了。”
  我加入了一位中文系老教授建的微信群,群友多是老人,身份多为知识分子。我虽未发过言,却常关注群里的消息。我讶异于这些老人的头脑敏捷,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他们谈论历史时事,各抒胸臆;他们四处旅游,国内国外,吟诗唱和;他们分享各地美食,分享世界名曲、电影,也分享自己的女红与木工作品;他们中有的居然还开起了网店,商品一应俱全……
  这实在是让人敬佩的一群老人!有锐气,有激情,用那位教授的女儿对其父的评价来说:“不保守沉闷,对生活充满热情,喜欢尝试新事物,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在女儿的笔下,这位老教授打任天堂游戏,家里像个小型博物馆,堆满了他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没用的东西”,甚至还有从非洲背回来的木雕圆凳。
  “他研究的是文学,却是我认识的人里,第一个读《时间简史》的,第一个学习五笔输入法的,第一个在家里装投影仪看电影的,包括那种闷得要命的歐洲文艺片,他都甘之如饴。
  “有时看着我爸,我会觉得他根本不是老年人,而是正在老去的雄狮。他的强大来自于内心世界的丰盈、与时俱进的能力、终身学习的信念—而且并不是因为什么东西有用才学,只是因为它能够提供乐趣。”
  2018年春节,老教授和老伴去了西班牙,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伊比利亚火腿和高迪建筑的照片,以及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思考。
  另一位美术系的老教授,热爱户外运动,到处都有他攀爬或骑行的身影。
  看他们的聊天或微信朋友圈,我想,我父母肯定舍不得买“那些没用的东西”,比如木雕圆凳,雕得再美也不行。父亲自己用旧木料钉凳子,“扎实”—这是他评价一件日用品最高的标准。至于那些户外运动,“到小区走走不就行了,还有,做家务本身不也是运动?”我猜我妈一定会这么说。
  到他们那个年龄,我能像微信群里的老人一样吗?至少我希望是这样。
  在常去的健身房,有一群固定来上课的老会员,从年龄上来说,应当管她们叫阿姨,但她们运动的身影却像“姐”。站在前排的她们,比后排的一些年轻人还充满活力。
  今年夏天,这群阿姨们相约去青海湖,七八个人,高高兴兴地准备着,讨论各种事项,协调分工。有的说去买巧克力,有的说带上专业相机负责拍照,“多带点鲜艳的服饰啊!我们要多拍照”。欢天喜地,如同孩子要去集体春游。
  健身房还有一位女士令人印象深刻。离异后独自养育孩子,孩子后来去国外上大学、工作,她一个人生活,日子平和。她常来健身房,也是影迷,爱好艺术,常去看电影和各类演出。
  在健身房浴室镜子前,她梳理灰白的头发,两条长辫子盘成优雅的发髻。年龄藏在她的白发间,却又似乎消失了。她静似一泓湖水—那些细小的波光,见证着美可以贯穿人的一生。
  有一些老去是令人向往的。
  在以往有关“老”的词条里,多数只有“吃苦耐劳”“省吃俭用”“默默奉献”,当然还有另一些词语:邋遢、将就、马虎。但“老”,其实还应当有更丰富的内涵。譬如对世间仍怀有赤子之心,有上路与寻访的激情,善待自我,从物质带给人的愉悦中去领受生而为人的美好。
  在父母身上,我清晰地看到了美德的单一性,他们擅长吃苦,而缺失了主动享受生活的能力。父母的生活里,只有基础款和必需品。
  回想一下,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交流内容也多是“基础款”与“必需品”,比如我向他们简略汇报最近的工作、取得的业绩。我们很少交流更深层面的内容,那些好玩的、有趣的、美好的、忧伤的、柔软的—人生种种。
  这,未免不是一种遗憾。
  卡夫卡在给父亲的信中谈到,父亲对过去苦难的再三强调,造成了他和妹妹们的吝啬,而“吝啬是深刻的不幸最可靠的标志之一;我对万事万物都毫无把握,我真正拥有的仅仅是我已抓在手里或含在口中的”。
  这是句耐人寻味的肺腑之言,而要杜绝这种“深刻的不幸”,唯有敞开生活,善待自己。比如,在老年生活的购物清单里,依然可以有电影票、健身卡、旅游以及演出门票。
  或许,我不该以微信群里的老人们作为父母的参照物。他们经历不同,性情各异,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国外旅行,还是在家里看电视剧,都是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我还是希望在父母“不能忘本”的口头禅后面,续上一句“与时俱进”。
  我愿他们的晚年,别困守过去困窘年月中对物质的紧张感,更舒展地去享受生活—不囤东西,不吃不新鲜的食物,为自己买些喜欢的物件,重视身体的感受,有热情到处走走,看山、看水、看世界。
  或许太多人习惯了“将就”。而物质上的将就还可能蔓延到个人的生活与情感中:工作不喜欢,将就着;伴侣不合适,将就着……一辈子将就将就,就过了。在“将就”的背后,其实是对自我的忽视和压抑。
  有时想,我父母内心有什么一直隐忍而未实现的愿望吗?我妈的心里,有过给自己买件喜欢的“非必需品”的愿望吗?譬如一个包、一双鞋、一条披肩。她从未说起过,而我知道,即使问她,她也一定会说:“没有。”
  我花了挺长时间修正他们对我的影响—那种因必需品以外的消费而产生的耻感。物象之美同样是“人间值得”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像爱文学、爱绘画、爱电影一样,去欣赏、享受一件物品的材质与设计呢?
  曾听一位开朗优雅的女作家说起对真丝的热爱:“一看到那些美丽的真丝啊,我就迈不动腿。多少年了,改不掉。每次有烦恼时,我就拿出那些真丝衣料看看,心情就会好不少。”她的面庞衬着真丝上衣的光泽,明净,雍容。
  我想起一句流行语:“你配得上更好的老去。”
其他文献
古老的中国依托中华文化,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体育文明,从中衍生出众多的体育项目和体育运动方式。早在夏朝以前,我国就有了民间舞蹈、射箭等带有体育元素的娱乐活动。夏、商、周又相继出现了乐舞、武舞、射礼、田猎、跑跳等竞技运动。汉唐時期,我国体育的基本范畴已经形成……  尽管历史变迁、岁月更迭,体育运动的光辉却从未消散,它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为世界体
期刊
一  事实上,我们很难听清她在说什么。  她声音那样小,大概是普通人音量的十分之一。每当她被老师点起来发言,定然是全场安静。大家都屏气凝神,集中注意力想听清楚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为通常点她起来答题的老师都会紧接着做一件事情:请另一位同学“复述一下孙妮同学的回答”。  这样的音量注定了她无法融入集体的喧嚣—集体要么是喧嚣的,要么就是沉默的。一旦有人开口说话,全班就像一壶坐在火上马上要烧开的水,在顷刻
期刊
遗嘱里的爱情2020年3月21日  “法国已经死亡450例。”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面无表情地在电视上宣读着数据,“87%的死亡者是超过70岁的老人。”我想,詹姆斯大概早就知道这个数据了。  下午的时候,詹姆斯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已经立好了遗嘱,口气相当轻松,像是终于办妥了一件拖延已久的大事。  詹姆斯今年73岁,正是此次疫情中的易感人群。他是我认识了好几年的朋友,住在巴黎郊区的一幢两层小楼里。
期刊
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戏剧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然而,在不能演出的日子里,戏剧人并没有放缓创作的脚步。导演张慧基于疫情期间的思考而创作的话剧《杂拌、折罗或沙拉》,已于2 021年9月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与观众见面,并将作为特邀剧目,在10月的乌镇戏剧节期间演出。  导演张慧擅长娓娓道来地讲述故事,展现细腻的人物与情感,此前推出的《我是月亮》《背叛》《学一学鸽子》等作品都备受好评。《杂拌、折罗或沙
期刊
毫无疑问,《失控玩家》是好看的。在当下的好莱坞,《失控玩家》正是观众们期待已久的那类原创故事。主角盖不是超级英雄,不是真人化的迪士尼公主,而是一位不知道自己是N P C(非玩家角色)的N P C,生活在一款名叫《自由城》的游戏之中,每天穿同样的衣服,喝同样的咖啡,说同样的台词,为身着酷炫的服装、手拿重型武器的玩家们充当游戏背景。太阳每天升起,盖的人生剧情也每天不断重复,直到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孩出现。
期刊
一  晚了4天,我们才回到澳大利亚。不关新冠肺炎病毒的事儿,是我的错。  直到进了机场才得知,飞机早扔下我们在前一天就飞走了—我竟然把回程机票上的1月27日凌晨1时误解为第二日凌晨!  惦记着要上班,而孩子们要上学,顾不了那么多,票價再贵,也立马抢了最近一班飞机的票。1月31日,飞机终于将我们一家五口送返悉尼。  在长沙等待航班的几天里,孩子们窝在沙发里抱着被子看电视,我则不停地看手机,看各地不断
期刊
前几天我翻微博,看到一个人问:“为什么我刷到的都是关于某某事件一边倒的意见?我周围不会是形成了‘信息茧房’吧?”我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一个问号:什么叫“信息茧房”?  不想被互联网时代抛下的我,赶紧去查了一下:“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在形成信息茧房的情况下,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但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
期刊
1  昨天跟孩子聊刻板印象这个话题。我说:“不论男性或女性,都会被别人的刻板印象困扰,以至于很多人都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反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很不好。所以我们不要对人抱有这种刻板印象。懂了吗?”我儿子说:“懂了。比如你平时表现得挺勇敢的,其实,那天你看见蟑螂的时候叫出了声,这才是真实的你。” 2  陪我闺女疯了一晚上,临睡前,她不舍地抱着我说:“爸爸真好,一直陪我玩。”这单纯而直接的评价让我挺感动。
期刊
你把行李箱往地板上一扔,就直奔自己的卧室,窝在床上玩手机。她推门进来,使劲儿拍了一下你的大腿,说:“喂,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也不跟妈好好聊聊。”你不情愿地坐起来,但是眼睛还是没有离开手机屏幕。“你也工作这么久了,过年回家有没有给家人买点儿东西?”你终于放下了手机,却不敢盯着她的眼睛看,嗫嚅道:“哦,钱都花光了。”她叹了口气,又开启了絮絮叨叨的责怪模式:“我和你爸不需要你买礼物,但是你总该对你爷爷、奶
期刊
重回老家小院,父母在树荫下干着杂活儿,神态悠闲。我静坐在小凳上,眼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居然想不起来已有多久没好好欣赏过这个小院了。  其实渭北一带的农家院子多数都是这种风格。面积有百余平方米,至于打理成什么样子,全仗屋主的喜好。小院围墙已由夯土换成青砖,靠近房屋的地面用水泥砌成,其他部分则全部保留了原生的土壤,因为父母喜欢种花草树木。  遗憾的是,院中的老桑树和葡萄藤在房屋修葺、重建时已被挖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