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因此,美术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善于发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创设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鼓励他们自主表达和表现,让他们精神获得满足和愉快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玩橡皮泥;幼儿发展;美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9
作者简介:陆 媛,女,江苏省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玩橡皮泥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今天,又有七八个幼儿选择了手工区。
一、冲突呈现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幼儿们的操作:小朋友在做什么?用什么方法?用了哪些辅助性工具?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碰到困难?怎么解决的?——我边观察边决定自己该不该介入、如何介入。
“老师,我不会捏小白兔,你帮我捏好吗?”乐乐手拿橡皮泥一筹莫展,原来她想捏只小白兔,可是不知道怎么入手。“老师,你帮我做!”面对幼儿的求助,看着她渴求的眼神,我一下子愣住了:是直接去“教”她,还是让她自主去尝试、创作?
二、反思与调整
我脑海中闪现着各种可能:如果去给她示范讲解,我教一步,她学一步,那么幼儿的学习仅仅是在老师的直接传授或指导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如果我只是留给她一个独立的空间,给它足够的时间去想象、自主创作,那乐乐可能就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这有意义的探索,也就因此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教”还是“不教”?“老师,你帮我做吧,我不会!”稚嫩的童声突然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感叹:“是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不也说过‘教师要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吗?”
想到这,我不再犹豫,走到乐乐身边。她惊喜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期待。我问他:
“乐乐,你告诉我,你想捏的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有两只长耳朵,还有两只红眼睛。”
“那你把小兔子的长耳朵捏给我看。”
“小兔子耳朵长长的,我会捏。”乐乐掰下两块泥,捏压成了两只长耳朵。
“那兔耳朵长在哪里?它的头又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启发下,乐乐又团出了圆圆的脑袋。但在把两只耳朵粘到头上时碰到了问题:两只耳朵太长,重心不稳从而粘不住,总是掉下来。乐乐的一双大眼睛望着我,又在请求我帮助呢。
“要是能用什么东西把耳朵和头连起来就好了。”我也假装若有所思地说。乐乐一听,拍了下脑门,大声欢呼:“老师,我想到了。可以用东西插进去把它们连接起来。”我暗暗地在心里赞许着,以微笑表示赞同。于是,乐乐到旁边的篮子里寻找起辅助材料。铅丝太长,吸管太粗,牙签正好,终于把两只耳朵牢牢地固定在兔耳朵上了。
接下来,乐乐又搓了小兔子椭圆形的身体,在身体上安上四条不怎么匀称的腿,在脸上粘上了两只大得出奇的眼睛——就这样,在我俩的对话中,在我的耐心期待下,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乐乐的手里诞生了。虽然小兔子的身体外表粗糙,比例失调,头重脚轻,还站立不稳,但毕竟是乐乐自己探索、制作成功的第一只小白兔。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时不时骄傲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深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创造力,丰富了美术知识、技能,而且促进了情感、社会性、认知和身体能力的发展。
在本案例中,我找准了乐乐对兔子特征很了解、已掌握了一些搓捏技能等现有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给乐乐的学习提供帮助,创设了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乐乐自己学会了捏小兔,获得了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塑造以及运用辅助材料的学习经验,帮助她在最近发展区内体验到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很庆幸,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剥夺了幼儿发展的机会。其实我们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创作,则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积极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在“领悟”的基础上,去主动学习、尝试、创作。我深信,每位幼儿身上都潜藏着自主学习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能够大胆地放手,很好地去发现、挖掘、发挥它们,那我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幼儿是很能干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鲍晓亚.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示范策略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1(22):88-89.
关键词:玩橡皮泥;幼儿发展;美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9
作者简介:陆 媛,女,江苏省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玩橡皮泥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今天,又有七八个幼儿选择了手工区。
一、冲突呈现
我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幼儿们的操作:小朋友在做什么?用什么方法?用了哪些辅助性工具?是一个人玩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碰到困难?怎么解决的?——我边观察边决定自己该不该介入、如何介入。
“老师,我不会捏小白兔,你帮我捏好吗?”乐乐手拿橡皮泥一筹莫展,原来她想捏只小白兔,可是不知道怎么入手。“老师,你帮我做!”面对幼儿的求助,看着她渴求的眼神,我一下子愣住了:是直接去“教”她,还是让她自主去尝试、创作?
二、反思与调整
我脑海中闪现着各种可能:如果去给她示范讲解,我教一步,她学一步,那么幼儿的学习仅仅是在老师的直接传授或指导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如果我只是留给她一个独立的空间,给它足够的时间去想象、自主创作,那乐乐可能就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轻易放弃这有意义的探索,也就因此错失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教”还是“不教”?“老师,你帮我做吧,我不会!”稚嫩的童声突然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感叹:“是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不也说过‘教师要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吗?”
想到这,我不再犹豫,走到乐乐身边。她惊喜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期待。我问他:
“乐乐,你告诉我,你想捏的兔子是什么样子的?”
“有两只长耳朵,还有两只红眼睛。”
“那你把小兔子的长耳朵捏给我看。”
“小兔子耳朵长长的,我会捏。”乐乐掰下两块泥,捏压成了两只长耳朵。
“那兔耳朵长在哪里?它的头又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的启发下,乐乐又团出了圆圆的脑袋。但在把两只耳朵粘到头上时碰到了问题:两只耳朵太长,重心不稳从而粘不住,总是掉下来。乐乐的一双大眼睛望着我,又在请求我帮助呢。
“要是能用什么东西把耳朵和头连起来就好了。”我也假装若有所思地说。乐乐一听,拍了下脑门,大声欢呼:“老师,我想到了。可以用东西插进去把它们连接起来。”我暗暗地在心里赞许着,以微笑表示赞同。于是,乐乐到旁边的篮子里寻找起辅助材料。铅丝太长,吸管太粗,牙签正好,终于把两只耳朵牢牢地固定在兔耳朵上了。
接下来,乐乐又搓了小兔子椭圆形的身体,在身体上安上四条不怎么匀称的腿,在脸上粘上了两只大得出奇的眼睛——就这样,在我俩的对话中,在我的耐心期待下,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乐乐的手里诞生了。虽然小兔子的身体外表粗糙,比例失调,头重脚轻,还站立不稳,但毕竟是乐乐自己探索、制作成功的第一只小白兔。她高興得手舞足蹈,时不时骄傲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深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激发了创造力,丰富了美术知识、技能,而且促进了情感、社会性、认知和身体能力的发展。
在本案例中,我找准了乐乐对兔子特征很了解、已掌握了一些搓捏技能等现有认知经验和发展水平,以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给乐乐的学习提供帮助,创设了宽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乐乐自己学会了捏小兔,获得了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塑造以及运用辅助材料的学习经验,帮助她在最近发展区内体验到了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快乐。
我很庆幸,没有因为自己一时的冲动而剥夺了幼儿发展的机会。其实我们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由创作,则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积极启发幼儿的思维,让他们在“领悟”的基础上,去主动学习、尝试、创作。我深信,每位幼儿身上都潜藏着自主学习的智慧和力量,只要我们能够大胆地放手,很好地去发现、挖掘、发挥它们,那我们一定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幼儿是很能干的。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鲍晓亚.对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示范策略的思考[J].生活教育,2011(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