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来源 :微循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并因此使其防治研究受到限制. rn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凹槽梯形枕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240例,按照术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和强化治疗的3年远期预后. 方法高血压病100例分至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各50例.强化组Ⅰ组19例和Ⅱ组31例. 结果强化组收缩压、舒张
目的 了解广东省造口治疗师(enterostomal therapist,ET)的培养和工作现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广东省41名在职ET的培养和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41名造口治疗师中,
期刊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患者安全质量指标的构建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Delphi法对综合医院患者安全质量指标进行制订,包括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患者安全质量指标、患者安全质量评价
目的 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腔静脉滤器置人并溶栓治疗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12月将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
目的:探讨两步法从人白血病细胞株(KG -1)体外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C)的技术.方法:利用两步诱导法,先在培养体系中加入FLT3配体(Flt3 -ligand)、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