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栽培活动中快乐成长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wa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鹤庆县云鹤镇中心小学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精神,顺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将实现教育内涵发展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云鹤镇中心小学积极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严格过程管理,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地将学校劳动教育与多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健康成长。
  云鹤镇中心小学的劳动课程改革采取了如下策略: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开展以种植园、种植角、多肉种植、家庭种植为主的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让学校劳动教育根植脚下坚实的土地,不断壮大,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历程。
  一、成立劳动实践实施小组,形成方案,统筹规划
  学校成立了劳动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为了克服学校占地面积少,校园狭窄的困难,劳动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察看了试验田,结合季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种植蔬菜、药材和花卉的种类。组织各年级的班主任和劳动、科学教师共同讨论,确定了“小小种植园”劳动实践活动方案。劳动、科学教师利用课堂分别给学生讲解一些农作物、当地中草药和常见花卉的基本常识以及如何进行园间管理的技能,为活动的开展做好一定的知识、技能储备。
  学校劳动实践实施小组制定了学习研究和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多次学习与研讨活动,进一步明晰了劳动课程理念,明确了劳动课程实施方向、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形式。云鹤镇中心小学的劳动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其基本理念包含三种教育思想,即劳动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
  在具体实施上,一至三年级学生在教室里创建植物角,由学生自己栽种,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收集种子,观察种子,用种子贴画,使学生完成了一次长时间的劳动作业,促进了劳动习惯的养成。四年级学生主要种植多肉植物,通过观察多肉植物的生长习性,学习栽培方法,孩子们在劳动中收获了经验与自信。五年级学生种植本地常见中草药,通过劳动认识了几种常见中草药的药用价值。六年级学生结合每年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种植“太空架豆”,并与当地四季豆进行比对,让孩子们对太空育种有真切的认知。与此同时,学校倡导全校师生在家创建富有个性的家庭植物角,进行创造性种植实验。学校定期让孩子们把种得最好的成果带到学校展示,以期将良好的劳动习惯带到每个家庭,让每个家庭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二、劳动体验,亲近自然
  云鹤镇中心小学根据“小小种植园”实践活动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分别开辟了蔬菜园和中草药园,由五年级学生负责种植、管理,责任到班。各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在本班种植区劳作,初步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一棵棵蔬菜幼苗长势良好,当归、紫丹参、白芷、防风、桔梗等中草药也落户校园。当归是鹤庆县马厂村的特色药材,产地海拔较高,移植到校园后同学们发现刚长起来的小苗在夏日的阳光下逐渐枯萎,心里很着急。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才知道移植的苗太小了,于是又补种了大一点的苗,终于看到药苗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同学们还发现:将当归种在蔬菜之间,成活率更高,长势更好,种在二楼天台的当归比种在院子里的长势更好——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过实践探索,老师们对主题的开发,研究的方式、方法有了更多新的认识,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喜好、个性等。前年学校在水池里种上了睡莲以及鹤庆本地特有的海菜、四角菱,养起了小鱼,学生的劳动兴致更加高涨。本学年学校以六年级劳动实践小组为龙头,带动其他年级的劳动课题研究,通过设计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科学、有效地指导、检查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特色、周边环境特点和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在家长的配合下,一、二、三年级学生为班级的植物角培育出了一盆盆色彩各異的盆栽,每天都有专人管理,学习之余植物角成了学生快乐的源泉,劳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三、多学科融合,开辟全新的活动模式
  云鹤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活动,类别丰富,形式多样。如劳动实践活动与美术兴趣活动结合,在校园里开辟了一个独特的角落,让四年级的学生种植他们最喜爱的多肉植物。由学生自己选好种植品种,查询培育方法,由学校提供种植的陶盆,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学生根据自己栽种的品种,设计与之匹配的花盆——在陶盆上用丙烯颜料手工绘制美丽的图案,让花盆与多肉植物完美融合。学生们为校园的花架献上了一件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多肉植物和漂亮的花盆绘画点亮了西教学楼前的风景,在花架前观察多肉生长、开花、爆盆的孩子们成了校园里一眼欢快的源泉。
  六年级学生则开展太空架豆和本地四季豆种子种植对比实验活动,将“太空种子”与本地四季豆种子在相同时间、相同环境下,采取相同的种植方法进行对比性种植。孩子们发现相同环境下太空架豆前期长势强,后期结豆不如本地四季豆多,孩子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太空架豆攀爬的架子用的是光滑的竹子,影响了太空架豆的往上生长,所以植株矮,结豆量不如本地四季豆。通过种植“太空架豆”让种植富有了科技含量,来自太空的架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科学种子,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有科学天赋的孩子定能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寻求专家指导,改进评价方法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种植管理和师生研究成果的形成,都需要社会专业人士的技术支持与指导。为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级力量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我校的劳动实践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一项活动要以好的状态持续进行,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活动评价。云鹤镇中心小学将评价重点放在如何用好“我的成长记录袋”上:劳动指导教师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小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手册”,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家长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并给予表彰,将手册、奖状与学生的劳动实践成果一起存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既是一份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肯定性评价,更是激励他们享受劳动、领略劳动价值的过程性记录。
  五、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营造研究氛围
  在劳动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云鹤镇中心小学十分注重指导教师的角色把握,教师首先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引领者、指导者。作为参与者、知道者,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基础条件下,努力探索、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如个人独立探究、自由组合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争取让不同学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劳动实践活动中。
  种植园的管理,是活动长期开展的保证。学校老师合理利用劳动课、科学课、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浇水、锄草、施肥,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寫好观察日记,不断总结、反思。
  六、让劳动从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除了种植活动,云鹤镇中心小学还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学校早餐食堂轮流帮厨,管理、清洁学校教室、清洁区、垃圾桶;按学生年龄段开展“我是种植小能手”比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利用寒暑假安排家庭内部劳动或社会公益劳动,通过亲子互动,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方面的劳动,让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参与公益劳动;组织“微信晒宝贝劳动成果”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家庭、社会基本劳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通过活动学会享受劳动之美……
  开展好劳动教育,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鹤镇中心小学会一如既往地开展好劳动教育,努力让学校处处有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做得更富有学校特点,更具有鹤庆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让学生喜爱劳动,让劳动成为伴随孩子们一生的一种美德,让学校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劳动实践的最好场所。
其他文献
【导读】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教学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换和位置确定”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之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之前的一个内容。而人教版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后。两个版本的“图形放大或缩小”编排顺序不同,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也理应有所不同,但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怎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和比例的情况下去深刻理解图形缩放的本质?这是本节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巧妙设疑,唤醒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以疑激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家校共育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家庭生活为载体,让劳动教育常态化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转变“重学轻劳”的意识,营造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劳动机会。  首先,让家庭劳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家长与孩子签订“成长协议”,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进行家务劳动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共同打扫房
期刊
振兴教育,希望在教师,关键在校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应该也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管理方式,转向适应创新的素质教育的管理方式;从过去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的管理,转向运用民主与法治的管理。作为新时代的校长,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治理好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助一臂之力。在众多的素养中,我认为提升下面这四种基本素养,对提升校长的治校能力大有裨益。  一、全
期刊
【导读】  “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源自条形统计图,但和条形统计图又有质的不同——它更注重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换言之,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从静态变为动态,其作用是从现在去“预知”将来。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思维习惯转换的挑战难度是巨大的。带领学生从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中,逐步认识到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原理、理解折线统计图“从现在预知未来”的实用价值,是本节课的核心
期刊
“读写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把阅读与写作两个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有目的、有系统、有序列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习作教学,它以读为前提,是读的延伸,是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对阅读材料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立足文本,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是读写有效结合的关键。  一、有样学样,按图索骥
期刊
词语,是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基本元素,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与其词语积累量的多少、质的高低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词语教学中要以词语的运用为目标,有的放矢,因词而异,在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一、就地取材:在語境联系中运用  语境,是词语理解和运用的重要凭借。就一篇课文而言,文中的词语都处于课文提供的语境中,词语的意思、用法与语境联系,方能让学生得到词语理解和运用的启迪。若文本
期刊
一年级学生来办公室交作业,其中有一题是“阳光像什么”,他的老师看了一眼他的答案,说道:“阳光怎么像金子?这句话说不通!”  这位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阳光为什么不能像金子?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阳光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就像闪耀的金子!再说,这道题的本意是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一年级学生为了回答‘阳光像什么’而追求‘标准答案’,那么,在他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就会走入‘死胡同’。不如引
期刊
教材简析:  《拔萝卜》是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阅读材料,教材根据故事的发展配有四幅插图。教材安排这个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在和大人一起看图读故事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分享阅读、无压力阅读”的编写理念,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在幼儿园里或许听过《拔萝卜》的故事或还唱过《拔萝卜》的歌曲。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来阅读故事,学
期刊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这篇文章结构清晰,以“富饶”为中心从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作者在文章中先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然后按海面、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其中,介绍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介绍海底主要通过写水产资源来突出其富饶;而介绍海岛则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语句来介绍的,作者从总到分的介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