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要求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观念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做到教学观念更新。具体讲要培养以下观念:
1.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样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三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此为衡量教学的重点。
2.创新的教学观念
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与灵魂。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只有教学创新才能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具体讲:
(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创新精神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创新认识,创新情意,创新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主要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基本点),创新个性,创新技能技法,等等。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重点位置上。
(2)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要科学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致地投入教学,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如,富有“戏剧性”变化,让学生如入艺术的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使教学的结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创新的余地。
(3)在课堂教学的诸环节上,要新颖别致,做到教师处理课文的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过程新,教师的观念新,教师剖析课文的角度新,教师的教态新,教师的思维新,教师的板书新,教师的教学语言新,教师安排学生活动的形式新,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新。
(4)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单调机械地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组织形式,代之以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机会里,引发学生生命潜能中创新的火花。
(5)在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的认识上,除非是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允许有多种理解、多种看法存在,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规范约束学生的语言表达。
3.民主平等的观念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惟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是固执己见,敢于说他人没说过的话但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挑战但不是无知妄语,敢于对教师在课堂上不合适宜的说教说“不”但不是蔑视师长,敢于坚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但不是离群索居。教师给了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的可能,机会是均等的,参与也是公平的。
4.效率观念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重要的内容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做到轻负、优质、高效。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顽疾”,是教学效率低、效益差的严重表现。这种以高投入换取高分数的做法,只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5.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封闭式的教学观向开放式的教学观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从而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与工农的广泛结合,引生活活水进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实践、关心社会的道德品质;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毫无疑问,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将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注入催化剂,装上助跑器,插上腾飞的翅膀。
6.個性化的观念
《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性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密切相关。个性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创新教育如果不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只有服从性和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培养不了 具有创造性、有独特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 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感情、意志和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点 就 谈不上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 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地反思,在课 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个性为着眼点,把学生的个性差异看成是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发展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深切体悟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存在。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另一个层面就是要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 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化,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进行“英才”教育,促使超常和冒尖学生的特殊发展。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1.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样教都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使学生的发展适应教什么和怎样教;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发展;三是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此为衡量教学的重点。
2.创新的教学观念
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动力与灵魂。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只有教学创新才能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具体讲:
(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里创新精神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创新认识,创新情意,创新行为习惯,创新思维(主要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个基本点),创新个性,创新技能技法,等等。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重点位置上。
(2)在课堂教学结构上,要科学艺术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导入新课富有情趣,让学生充满好奇和兴致地投入教学,使教学各个环节衔接自如,富有“戏剧性”变化,让学生如入艺术的境地,获得惊喜和进步;使教学的结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让学生有充分想象、思考和创新的余地。
(3)在课堂教学的诸环节上,要新颖别致,做到教师处理课文的方式新,教师的教学过程新,教师的观念新,教师剖析课文的角度新,教师的教态新,教师的思维新,教师的板书新,教师的教学语言新,教师安排学生活动的形式新,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新。
(4)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打破单调机械地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组织形式,代之以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机会里,引发学生生命潜能中创新的火花。
(5)在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种现象的认识上,除非是大是大非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允许有多种理解、多种看法存在,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规范约束学生的语言表达。
3.民主平等的观念
民主平等是创新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惟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是固执己见,敢于说他人没说过的话但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挑战但不是无知妄语,敢于对教师在课堂上不合适宜的说教说“不”但不是蔑视师长,敢于坚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但不是离群索居。教师给了学生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的可能,机会是均等的,参与也是公平的。
4.效率观念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重要的内容是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做到轻负、优质、高效。学生负担过重是一个“顽疾”,是教学效率低、效益差的严重表现。这种以高投入换取高分数的做法,只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所以,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5.开放式的教学观念
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封闭式的教学观向开放式的教学观转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上的拓展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从而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与工农的广泛结合,引生活活水进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实践、关心社会的道德品质;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性。毫无疑问,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将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注入催化剂,装上助跑器,插上腾飞的翅膀。
6.個性化的观念
《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性的培养与学生个性密切相关。个性发展是创造性发展的基础。创新教育如果不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只有服从性和统一性,没有多样性和独特性,是培养不了 具有创造性、有独特见解、有开拓能力的人才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 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感情、意志和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点 就 谈不上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 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地反思,在课 堂教学中以学生的个性为着眼点,把学生的个性差异看成是一种可供挖掘的创新资源,尊重它,保护它,发展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深切体悟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存在。坚持个性化教育的另一个层面就是要摆正“全体发展”与“特殊发展”的关系, 提倡人才发展的非同步化,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大胆地理直气壮地进行“英才”教育,促使超常和冒尖学生的特殊发展。
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一定能够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