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东:智慧行走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woy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1月,江苏省最负盛名的“教海探航”在无锡锡山举行。一位获奖选手在他的博客中写道:“锡山区教育局孟晓东副局长睿智风趣的谈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始看到陌生的他,不像是寻常的局长形象,倒像是一位侠客,豪爽、仗义。及至后来的活动,特别是6日上午参加他主持的‘苏派’教学高层论坛,我才感觉自己的第一印象如此浅薄。他是一名特级教师,更是一名有思想有内涵的智慧学者。”
  的确,孟晓东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常常以一个逐日者的脚步在跋涉追赶,在智慧行走。他也经常这样说:“我愿拥有一份草根的情怀,做一个教育原野上的劳作者,在思、行之间,耕耘,栖居。”
  回望孟晓东的生活轨迹,似乎总与年轻结缘:24岁,荣获江苏省首届“仪征化纤杯”小学语文赛课一等奖;25岁,担任无锡一所著名实验小学的副校长;进而成为年轻的特级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这也似乎在昭示他:做一名教育管理者,做教育的领跑者。然而,他放不下教师的本职,面对具体而又复杂的教育教学改革,他坚持从行政领导走向专业引领,管理、教学不偏不倚,直至交汇成他行走教育的独有姿态:专业视野,草根情怀,课程管理,课堂本源。
  高度决定视野,专业成就卓越。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行动研究者”,总是把触及的教育政策、前沿理论,转化为透彻的理解、思考,以此引领学校与教师共生共长。他以为,基础教育最本质的意义和独立价值是“公平和均衡”。教育必须确立“全人”的思想,追求“真人”的目标,寻找“发展”的路径,坚持以人为本,以均衡为重,以“求真”为旨归。“茶能醉我何需酒,书能香我何需花”,在纷繁浮躁的世相里,他始终保持自己的清醒与宁静,结合工作实际,勤奋学习,深入思考,积极破解难题。丰富的学识,深厚的底蕴,他的教育行走,总能激起大家的共鸣与认同。
  “创新则生,守旧则亡。”涉及学校、教师发展的方面很多,他总是想着创新,办学理念的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校本课程的创新,学校特色的创新……于是,他和他的团队首创“局长下水课”,与教师、校长建立教育教学改革共同体式的伙伴关系;他提倡教研员要“重心下移,位置前置”,和教师“一起备课、上课、研讨”;他倡议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组课堂要素,重建课堂审美,“能简不繁,当艳不让,该浓则浓,该淡则淡”,给实践者更多可操作的建议。他在创新中谋求教育的发展,事业的成功。
  他固守教育工作基于研究。无锡市锡山区是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他始终坚持把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作为一个研究的过程,提出“通过课题研究来带动和推动课程改革工作”。他以为,新课程的推进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同时,新课程的推进也是一种赋权增能的过程。“赋权”之后,怎样“增能”?一要研究,自己成为主动的问题解决者;二是机会,将新课程推进作为发展自己的机会。他始终坚信“教育科研是教师走上教育幸福的必由之路”。早在“七五”时期,他就已经成为无锡市教育科研理论中心组成员;他身体力行,领衔多项课题研究,主持参与的课题先后获江苏省首届、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在研究中拓宽教育视野,在研究中加深教育认识,在研究中增长教育才干。
  他把教育行走的根深深扎在课堂。课程应该回答哪些问题?课堂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最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民主、和谐,充溢人格的自由?这始终是占据他心神的话题。他倡导“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教师专业发展、儿童立场研究”。从“三品”课堂到72条教学建议的提出,从教学细节的设计到教学评价的改革与深化,既广博又精深,既宏大也细微,他在教学改革中上下求索。很难想象,作为一名副局长,他每学期听课60节以上。有人说,他是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听他的课,恣肆汪洋,妙趣横生;听他的报告,睿智灵动,似乎一切信手拈来。也有人说,他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他的论述,既有宏观描述,又有课堂点评;不拘泥于简单的教材教法解读,而是走向宏大的视野、课程的视角;但又易读好懂,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他坚信只有到教育的前沿阵地才能认识教育,课堂是教育的源头活水。
  他钟情语文教学,提出“生长语文”的主张,倡导语文教学需要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建构。语文学科长期以来摇摆于工具与人文之间,或左或右,或右或左,争论不休。他以为,一切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新课程提倡人文工具统一,乃从宏观语文课堂、整体语文教学而言,非指某一具体课文、某一具体课堂。语文教学,该重人文即重人文,宜重工具即重工具,不必牵强,更非天平等重,各为一半。为此,他强调让学生与课程知识“相遇”,让人文性与工具性“相融”,让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成为生长中的“主体”。语文教学既要追求训练的密度,也要追求发展的自由度;既要磨炼学生思维,也要充满人文涵泳;既要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要着眼于发展的“远点”。教学使命应该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教学观念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教学目标从培养“笔杆子”走向“为人打底子”,教学模式从“插秧式”教学走向“牧羊式”教学,教学方式从“预设提问”走向“对话生成”。实践中,培育自然的生长环境,把握真实的生长原点,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教师的“教”会更有价值,学生的“学”也就更有意义
  孟晓东常常说,教育的本义在于求真,只要真心面对,真情投入,就一定能够求索到教育的真知。他也坚信,教育行走,需要理想的坚守,更需要行动的坚实与持之以恒的坚持。
其他文献
企业超额持有的现金资产是扣除了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现金需求的约束之后的资产,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出于私利的攫取,它们的市场价值可以敏锐地反映出企业所处治理环境的
会议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问题,从公司治理的组织层面分析了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的显性影响因素。基于神经网络计算方法构建了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预警模型
会议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新书中论证说,你在职场中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与你拥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有关,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还特意为此撰写了一本名为《父亲的因素》的书。影响一个人
本文运用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智力资本理论等相关理论,以综合的视角对创新资本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组织支持通过强化员工的归属感从而形成企业内部员工间知识共享
本文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上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年-201
会议
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是国内外学者长期关注的主要内容,国外学者对股权融资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从微观层面的公司财务特征、信息披露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到宏观层面的
会议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中的所有权选择是跨国治理和国际商务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现有研究缺少针对新兴经济体国家跨国公司所有权进入模式的理论模型。在评述跨国公司进入的股
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内生过程。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文化习俗、科学技术水平、股权结构特征等因素是决定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前三者对公司治理模式的影响是宏
会议
本文采用委托人福利损失作为衡量委托代理问题中代理成本的指标,就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中的股权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采用1999~2009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
会议
本文基于第二类代理理论框架,以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为核心概念建立模型说明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于其并购决策的影响。本文的模型将大股东的私人收益内生化为其持股比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