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来源 :介入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S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化护理方案在缺血性肠病介入治疗术后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 2012年1月至2020年4月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肠病患者60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30例患者采用细化护理方案(观察组).比较2种护理方案在患者及医生中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得分为(94.5±2.79)分,观察组30例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得分为(97.8±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常规护理方案,细化护理方案可以优化护理时间分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改进饮食管理在儿童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630例矮小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禁食不禁饮组(n=315)和禁食禁饮组(n=315).禁食不禁饮组试验前一日晚8时开始禁食、不禁饮;禁食禁饮组试验前一日晚8时开始禁食禁饮;两组患儿均行胰岛素低血糖联合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及家长满意度、胰岛素低血糖试验成功率.结果:禁食不禁饮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93.33%)高于禁食禁饮组(8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于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分子检测技术飞速发展,首例由于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导致的病例被医学界发现,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精准医学全面兴起,微缺失和微重复检测工作的临床意义越发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这对临床检验人员基本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其不但需要对疾病相关知识具有一定储备量,还需要熟悉其相关检测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从而在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最大程度提升该技术的临床推广价值.
目的:研究延续赋能教育结合专病一体化随访干预对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疗效及IBDQ评分、SCL-90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炎性反应性肠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延续赋能教育结合专病一体化随访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延续赋能教育干预,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12 w.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疾病复发情况、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IBDQ评分、SCL-90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MEWS评分)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收治的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106例,应用改良MEWS量表和APACHEⅡ量表评估患者病情,记录患者转入ICU率,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EWS量表、A-PACHEⅡ量表在急诊急症患者转入ICU率中的预测价值.结果:10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转入ICU率为26.42%(28/106),随着MEWS评分、APACHEⅡ评分的增加,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
1 临床资料rn患儿,男,40 d.因“反复腹胀40 d,发热1d”入院.患儿出生后48 h未解胎便,并出现腹胀,曾2次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近1d来患儿腹胀逐渐加重并发热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8.7℃,心率160次/min,呼吸54次/min,血压79/42 mmHg(1 mmHg=0.133 kPa),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肠鸣音6次/min,过脐腹围39.5 cm.腹部数字化摄影(DR)见肠管扩张积气,可见液气平面,符合肠梗阻表现(图1①),进一步行腹部平扫CT见结肠及小肠广泛梗阻性扩张
目的 探讨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支架取栓术首次成功再灌注(FPR)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首次支架取栓后闭塞血管再通程度是否达到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2c/3级且无需补救措施,将患者分为FPR组和非FPR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FPR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5例患者,其中FPR组61例(28.4%),非FPR组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入路介入诊疗过程中发生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P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并接受经股动脉穿刺入路手术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术后IFPA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 纳入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1605例,其中42例(2.61%)术后发生IFPA.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5.17,95%CI=1.92~13.93)、女性(OR=14.72,95%CI=6.06~35.78)、吸烟史(O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喷雾剂联合高渗缓冲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AURTI患儿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3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rhIFNα-2b喷雾剂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渗缓冲海水鼻腔护理喷雾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临床发病率高,心源性血栓栓塞所致中风是房颤的一项临床常见并发症,轻则致残,重则死亡.既往研究证实,与口服抗凝治疗相比,对于具有高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LAAC)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1].房间隔穿刺是行LAAC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一项技术难点,既往研究把曾行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患者列为LAAC的禁忌证[2].
目的 探讨影响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治疗下腰痛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行X线引导脊神经内侧支射频消融(RFA)治疗下腰痛113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对可能影响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临床疗效与患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脊神经内侧支RFA治疗下腰痛1年的临床疗效与术前较低的镇痛药物使用率(38.1%%比56.3%%,OR =0.75,95%CI:0.43~1.27,P=0.048)、术前镇痛药物低消耗剂量[11(2~27) mg比17(9~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