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新进化论角度分析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通过新进化论的普遍进化论和多线进化论研究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了解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
关键词:新进化论;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变迁
一、 前言
文化是一个持续变化、日益更新的过程。张岱年认为,文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一个时期相对稳定,并不代表文化就不随着主体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文化的变迁是缓慢而漫长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属于众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在因各种因素不断地变化着。古典进化论中对文化单线的研究,不考虑环境和区域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已经不能够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文化的变迁,需要从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文化的变迁。
二、 新进化论的产生、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人类学中的进化理论包括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古典进化论标志着人类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且为人类认识自身的早期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局限性,古典进化论片面地强调单线进化,不考虑环境与地理所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主要谈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质疑和批评。拉德克利夫-布朗指出摩尔根的所谓进化学派不是真正的进化论,而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在30年代博厄斯的历史具体论一统天下时,进化论在美国涌起新的浪头,开始是怀特挺身而出,继而又有其他学者和后继者协同树起新进化论的旗帜。
怀特(1900~1975),新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普遍进化理论。怀特的普遍进化论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不是以食物和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而是把能量作为文化进化的动力。怀特把人类利用能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利用自身体能阶段,利用自然界能源阶段,利用新能源阶段,利用原子能阶段。技术系统由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仪器和使用这些仪器技术构成;社会系统是由人际关系构成;观念系统是由思想、信仰、知识构成。在怀特看来,不管是发明家还是天才人物都是隶属于文化的,或者讲是文化的产物。
斯图尔德(1902~1972),主张多线进化理论。他认为“一定的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似的条件下,可以沿着相似的道路发展,但是在人类所有集团中,这种按照正常顺序出现的具体文化是很少的。”两个相距遥远互不接触的地区有相类似的文化,它们平行发展,两者并无发生学上的关系,它们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这些不同的进化路线受同一原则支配,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技術条件去适应特定的技术环境。历史上产生的文化被特定的环境所制约,文化变迁的过程就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塞维斯和萨林斯的进化理论是试图把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结合,演化为一般进化论和特殊进化论。进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双向性活动:一方面是,任何既定的系统(物种或文化)都将利用自身的各种生存机会,提高能量摄取的效率,以提高其专门化的适应性,这就是特殊进化。另一方面,它是从低级别向更高级别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进步是由“综合水平”,而不是以特殊环境中的适应水平来衡量的,这就是一般进化。
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所反映的某种理念和观念,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及起决定或支配这种活动的规范等。任何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活动的源起与发展都必须有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它并非无中生有、忽然而至,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是一种社会需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陪伴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进程,社会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也是至深至诚的。中国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休,老百姓长期处于平和、安稳、调养生息的状态,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秉承了以养生为主的健身理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意志的反映,理想的诉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它源自农耕时代,具有典型的农耕文明特征,它的成长也依托于农耕文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要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分期问题开始。有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历史分期,在方法上和学校体育研究、农村体育研究、体育电影研究及体育科技期刊研究中的历史分期一样,通常都采用“历时”方法和史学对现代史分期划分的方法:第一阶段的萌芽草创期(新中国建国之前),第二阶段的初步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第三阶段的停滞倒退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的全面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西学东渐”,国人提出“强种强国”论,掀起一股“土洋体育”之争的思潮,达成“建设民族本位体育”的共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它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及其生存环境的变迁而做相应的演变。文化进化论学派理论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能量的发现、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唯有包括生产工具、生计手段等因素的技术系统才能达到,技术系统的变化引起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的变化,从而促进文化的进步。
四、 结论
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从低级一级一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既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完善和加强,部分则在时代的选择下逐渐失传。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2]高峰,王学真,羊文辉.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的国际比较[J].经济纵横,2004(6):48-50.
[3]拉德克利夫-布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武士强.新进化论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2(23):123-126.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周娇娇,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陶瓷大学。
关键词:新进化论;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变迁
一、 前言
文化是一个持续变化、日益更新的过程。张岱年认为,文化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一个时期相对稳定,并不代表文化就不随着主体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文化的变迁是缓慢而漫长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属于众文化中的一部分,也在因各种因素不断地变化着。古典进化论中对文化单线的研究,不考虑环境和区域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已经不能够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文化的变迁,需要从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全面系统的研究文化的变迁。
二、 新进化论的产生、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人类学中的进化理论包括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古典进化论标志着人类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且为人类认识自身的早期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时代和科学水平的局限性,古典进化论片面地强调单线进化,不考虑环境与地理所造成的文化的区域性与民族性;主要谈社会和文化的进化,忽略或不重视文化传播的作用,忽视文化的功能、结构和象征的研究,引起学术界的质疑和批评。拉德克利夫-布朗指出摩尔根的所谓进化学派不是真正的进化论,而是一种“进步”的学说。在30年代博厄斯的历史具体论一统天下时,进化论在美国涌起新的浪头,开始是怀特挺身而出,继而又有其他学者和后继者协同树起新进化论的旗帜。
怀特(1900~1975),新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普遍进化理论。怀特的普遍进化论认为人类文化的进化不是以食物和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而是把能量作为文化进化的动力。怀特把人类利用能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利用自身体能阶段,利用自然界能源阶段,利用新能源阶段,利用原子能阶段。技术系统由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仪器和使用这些仪器技术构成;社会系统是由人际关系构成;观念系统是由思想、信仰、知识构成。在怀特看来,不管是发明家还是天才人物都是隶属于文化的,或者讲是文化的产物。
斯图尔德(1902~1972),主张多线进化理论。他认为“一定的基本的文化类型在相似的条件下,可以沿着相似的道路发展,但是在人类所有集团中,这种按照正常顺序出现的具体文化是很少的。”两个相距遥远互不接触的地区有相类似的文化,它们平行发展,两者并无发生学上的关系,它们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在同一时间内,这些不同的进化路线受同一原则支配,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技術条件去适应特定的技术环境。历史上产生的文化被特定的环境所制约,文化变迁的过程就是适应环境的过程。
塞维斯和萨林斯的进化理论是试图把怀特的普遍进化论和斯图尔德的多线进化论结合,演化为一般进化论和特殊进化论。进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双向性活动:一方面是,任何既定的系统(物种或文化)都将利用自身的各种生存机会,提高能量摄取的效率,以提高其专门化的适应性,这就是特殊进化。另一方面,它是从低级别向更高级别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进步是由“综合水平”,而不是以特殊环境中的适应水平来衡量的,这就是一般进化。
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所反映的某种理念和观念,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形式、表达的内容及起决定或支配这种活动的规范等。任何一项民族形式的体育活动的源起与发展都必须有其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它并非无中生有、忽然而至,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也必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的发展是一种社会需求,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基本上陪伴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进程,社会因素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也是至深至诚的。中国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休,老百姓长期处于平和、安稳、调养生息的状态,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秉承了以养生为主的健身理念。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意志的反映,理想的诉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它源自农耕时代,具有典型的农耕文明特征,它的成长也依托于农耕文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要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分期问题开始。有关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历史分期,在方法上和学校体育研究、农村体育研究、体育电影研究及体育科技期刊研究中的历史分期一样,通常都采用“历时”方法和史学对现代史分期划分的方法:第一阶段的萌芽草创期(新中国建国之前),第二阶段的初步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第三阶段的停滞倒退期(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的全面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西学东渐”,国人提出“强种强国”论,掀起一股“土洋体育”之争的思潮,达成“建设民族本位体育”的共识,这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初步现代化。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它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及其生存环境的变迁而做相应的演变。文化进化论学派理论认为,技术的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就是人类对能量的发现、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唯有包括生产工具、生计手段等因素的技术系统才能达到,技术系统的变化引起社会系统和思想意识系统的变化,从而促进文化的进步。
四、 结论
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从低级一级一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既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影响,又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在其他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地完善和加强,部分则在时代的选择下逐渐失传。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2]高峰,王学真,羊文辉.农业支持和补贴政策的国际比较[J].经济纵横,2004(6):48-50.
[3]拉德克利夫-布朗,夏建中译.社会人类学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武士强.新进化论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2(23):123-126.
[5]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周娇娇,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