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食 以古老的食物滋养现代的身体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法否认,我们与季节的联系有时是被我们自己切断的。超市里各式各样的罐头、冷冻食品和标识着防腐剂的食物,见证了我们如何逐步放弃品尝当季美味的权利,转而选择了一种快速方便的饮食方式。雨清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在她眼中,北京这个古老又现代的繁华都市虽然拥有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但因为忙碌的生活节奏,大多数的家庭比起下厨做饭,更喜欢叫外卖。相较之下,雨清将为家人和朋友下厨视为乐趣之一,每当应季的蔬果上市时,除了将一部分趁新鲜食用,多出来的食材就会用发酵的方法来加工。譬如在夏日,她会制作美味的莎莎酱:将新鲜的西红柿煮沸去皮,与小洋葱、香菜、大蒜一起剁碎,淋上柠檬汁,撒入盐与干牛至粉,搅拌均匀后放入干爽的玻璃罐中,倒入纯净水后密封,于阴凉处静置一到两天就可以和家人一起享用了。
  春天的四川酸菜、青梅酒,夏天的酸黄瓜、莎莎酱,秋天的德国酸菜、胡萝卜酱以及冬天的韩式泡菜。依据四季的节奏来制作发酵食物,对雨清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意识。因为这份四季发酵食谱,身处都市的雨清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远离四季和节气。“从前一到丰收的季节,人们就会通过发酵来储存蔬菜,这是一种古老的生活智慧”,雨清對我们说,“现如今发酵依然是很有效的食物储存法。我们的物质过于丰富,很多蔬菜堆放在冰箱里,没来得及端上桌就被浪费掉了,将它们做成发酵食物其实也是减少浪费的一种方式。”
  所谓发酵,是通过微生物对食物进行口味和口感上的转化,对雨清而言,它是与火、气一样重要的烹饪工具。最初她从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发酵食物的文章,“那时我应该是被发酵食物是经由人的耐心和漫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这种过程吸引吧。”随后她在香港进入了食物发酵的工作坊,学习了盐麴、酱油麴和甘酒这类日本风味的发酵食物。当她决定开始独立学习和制作发酵食物时,她选择从蔬菜开始。所谓蔬菜发酵是通过盐、水或者蔬菜的汁液,在厌氧环境来完成,使用到的器皿、工具以及双手绝不可以接触到油和生水。由于发酵过程是在室温下进行,因此在城市里也可以实践。发酵蔬菜没有固定的完成时刻,“当它达到了你满意的味道后,你就能开封享用了。”
  因为制作发酵食物,雨清对自然、食物以及自己的身体也有了不同的认知:“我们同大自然一样,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需要微生物菌群共生体来达到我们身体的‘土壤’,即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人的身体需要微生物才可以保持健康。”通过制作发酵食物,雨清的生活中也多了一些慢下来的理由。毕竟发酵是经由与自然合作、转化食物的风味,为日常饮食带来更多赏味的乐趣。它包含的古老生活方式,也能为忙碌的现代生活加入一些简单、纯朴和健康的可能性。 对雨清来说,城市的四季其实就藏在家中那些装满了色彩斑斓的发酵蔬果的瓶瓶罐罐里,它们散发着自然的香气,刺激着她的味蕾,提醒着她去观察城市中那些稍纵即逝的季节之味。
其他文献
每年谷雨到立夏的这段时间,就是武夷山一年一度春茶收成的季节。只有到了茶季,这座小城才会露出它原本的样子。这段时间,三坑两涧不再属于游客,每一株茶树后面都会有忙着采青的工人;从日出到日暮,每一座茶厂的机器都不眠不休地运转着,每一个师傅的双眼都要熬出血丝,只有这样,他们才做得出一年里最好的这一泡武夷岩茶。  不在茶季时入山来,是不好意思说自己真正到过武夷山的。我们趁着今年茶季,做了一条奇境寻茶之旅,在
期刊
说起春意,担当门面的必是“春风和煦”“杏风微雨”这般略有动感的画面,但少有人会联想到最贴近地表,看似舒缓却及时感知春意萌动的江河湖海。实际上,在四时韵致之中,水是十分重要的物候之一,我们关注周宁的山林、耕作与春时物产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到与山同为当地主要地理特征的“水”的形态上。  简单的鲤鱼信仰背后,是郑氏先祖对水的施动、对水文化的认识,并且在几百年前已有了十分强烈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周
期刊
在三五锄营地里设计加入时令、四季等主题概念,看似无用,但是这些曾经和自然真诚交谈过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会对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怀有更大的善意。三五锄建立始于探索学校教育和营地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推出的诸如时令营、“山间四季”半年修习小营等主题,引导孩子关切自然和传统时令文化,去真切地感受四季更迭,果木花香的世界。  阿季的女儿今年五岁了,正是对一切都好奇的年纪。偶尔她们俩坐在一起放空,一阵风吹过,阿季会问
期刊
马德民老师算得上是我们同行的前辈。曾经是一名财经新闻记者,后又因喜爱户外运动,去到了《山野》《户外探险》工作。而现在他开始从事越野跑运动的文化推广,以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为他钟爱的越野跑事业寻找更多可能。  在马德民刚做起越野跑推广的时候,这项运动在国内还不太受关注,人们对越野跑的认知可能就停留在“去荒野跑步”。“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做一系列宣传规划,从每场比赛地址的选定,到每个项目的发展潜力,以及各种沟
期刊
城市中不被人所关注和察觉的季节感,自然就会在这日复一日的种植中凸现,你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实的。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因為一切设施过于便利与智能,反而会有一种“我的生活空无一物”的感觉。这种空虚感通常源于自然的缺失,城市规划中的行道景观或是街区公园虽然以植物点缀了生活,但对于都市人而言,它们是基于欣赏的目的而产生,因此绿植总是四季常绿,看不出季节。对大地旅人环境工作室的江慧仪而言,只要稍微动点心力,都
期刊
还未抵达周宁,路途已被漫山的雾气裹住,视野所及,皆蒙上雾白面纱,独特的山城气息扑面而来。临近县城,道路埋进一节节狭长隧道,提醒着过往旅人,这个号称“东部海拔最高的县城”所拥有的辽阔山域。隧道之间的距离为群山所填满,若隐若现的山雾间,眼睛捕捉到那么一片嫩绿,叠在整个山头的苍翠之上,虽不十分真切,但却像高光般,点亮了不短的路途。  山城以一副将醒未醒的惺忪模样迎接我们,大多都还沉浸在冬日余韵之中。它拥
期刊
刚过完春节的周宁县城是宁静的,即使已有了些微初春的暖意。如若饭后闲晃,沿着东南西北任一条主街,能直散步到山脚下。县城处在为数不多的丘陵地带,四周山峦环抱,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山高水长。山林田园里的生物,总是更加敏锐地感知时节的变化。  以农业为主的小城中,人们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十分接地气,“张大哥,你今年油菜花长得怎么样?”新年结束,雨水、惊蛰接连到来,也意味着人们不得不又将目光放回到农事上。当地
期刊
你儿时有哪些关于时令生活的回忆?  其实我对于时令的记忆和认知,都是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养成的生活习惯,比方说什么季节该吃什么。我爸是一个种丝瓜的高手,家里的阳台上种满了丝瓜、葫芦瓜。他常说清明前后开始种瓜点豆,而丝瓜育苗在元宵过后就可以开始准备。阿季,三五锄的课程设计师。  因此我们家一到夏天就会有吃不完的丝瓜,多的还会送给亲戚朋友。丝瓜的做法也很多,清炒或是炒蛋都很好吃,我一直觉得丝瓜是非常随和的
期刊
春日并非是一个“花拳绣腿”的词汇,它是实际而重要的生活时节。人们在这个时节中,休憩、整顿,娱神娱己,用一场场的仪式完成身体上、心理上的过渡,为新的一年整装待发。在自然万物复苏的同时,与人有关的一切,也在大张旗鼓地苏醒过来。  从古至今,诗人们对于春天一直有着诸多想象,有“新燕”“春泥”的暧昧欣喜,也有“花溅泪”“鸟惊心”的庞杂幽怨,但落在仍有许多耕作活动的周宁,春与其他三个季节一样,更重要的是实用
期刊
四季的轮回并非无意义的重复,而是同宇宙一起领受复苏、繁盛以及休息的周期性运行。这样的重复往往彰显着变化的真实与重要,随着时令、季节的过渡,相对应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春天,万物皆主动或被动地获得再生,与世界重新缔结联系,默契地回归到日常生活。《过渡仪式》就曾提及:“冬去春来是分隔礼仪,春天为再生。” 古时春日唯二事,即耕与乐,而眼下我们也变着法子设计自己的一年之初,像小儿女般游戏春天。︳采花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