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的需求也从数量过渡到质量,从主要关心建筑面积转向更多地关心建筑功能,如间隔多样化、户型多样化、良好的绿化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等,本文就根据我国住宅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对住宅建筑设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前言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所以人们必然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就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住户的心态及需求,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设计出多样的住宅形式以及经济适用、外形美观、又富有个性的住宅建筑。这样既可满足建筑空间功能,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单调、呆板的住宅,有着更新和更多的追求。但是目前有的住宅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住户购房后还要对住宅进行二次装修,甚至对承重墙、管道井等进行拆改,造成房屋結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清醒认识当前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1建筑朝向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因此住宅建筑最适宜的朝向是南北向,特别忌讳西向。而现在开发的住宅的朝向往往忽视一个问题,为了追求整个小区建筑布局形式的美观,或是片面追求院落围合、道路走向和景观的需要,而使住宅建筑朝向设计不合理。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当住宅建筑布置成西向时,住宅建筑设计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止西晒的措施。
1.2日照、采光不足
日照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却存在着日照、采光不足的现象,尤其是早些年建成的住宅。究其原因大致如下:①开发商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往往尽量提高容积率,造成住宅间距不够,建筑相互遮挡严重。②为了争取更多建设面积,而对下面几层住宅的采光、通风等问题忽略。③为了节地而建成了许多大进深的住宅。这导致除了夏季之外的其它季节难以取得良好的日照效果。
2、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2.1居住功能多元化
住宅不但是一个居住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发展和享受空间。住宅除了必备的基本生活条件之外,还要向住户提供读书学习、健身锻炼、娱乐聚会、工作办公等空间和功能。
2.2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创新和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如预留车库问题。
2.3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阳台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需求和喜好。
3、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
3.1住区和外部的环境规划
作为城市整体环境的组成元素的住宅生态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景观效果,尽量做到选址精心、用地合理,将住宅的高度调整好,有效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使其与周边的环境能够有着很好的关系,所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构成开敞的生态自然环境:将流水和绿色作为小气候的降温介质,利用水滨和绿地来尽量使硬地减少,而且要保证住宅楼有开阔的视野;②构成良好的整体风环境: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要密切关注当地主导风向等气象资料。因为它们相对门的设置既要为夏季创造良好的室外自然通风条件,又要避免冬季产生恶性风流;③构成可调节的植被体系:在住区内部的生态住宅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这样的设计,在夏季的时候由于树叶茂盛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冬季的时候由于落叶枝疏可以将阳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冬暖夏凉的气候要求。为了冬季挡风或者引导风流,住宅北侧适合植常青树。
3.2内部空间
住宅内部的空间构成和布局是生态住宅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对于生态优化,住宅内部空间要具备满足冬暖夏凉的能力,以此来减少室内的不舒适性和能量消耗。生态设计的注意点:①建立生态住宅的温度分区规划:对不同居室的不同温度要进行组合就是温度分区。对于温度要求高的主要空间,如客厅、卧室等。将置于受外界影响不大的位置;对于温度要求低的空间,如厕所、厨房等,将其放在北侧或西北部,这样就可以改善了室内空间的温度稳定及舒适效果,而不会是投资增加;②建立一个通畅的自然通风体系:为了提高建筑物自然通风的风力压和温度压的能力,住宅内部空间要连续、顺畅,而且洞口位置和高度要考虑到自然通风。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个居室的各个方位都可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未来的社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也就要求设计师们不仅要时刻注意时代发展的路线,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各项合理性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延鑫《建筑设计初探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9);
[2]刘桂娟,浅谈当前住宅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24).
[3]张健.探讨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4]南王萍.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5):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探讨
前言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所以人们必然对居住条件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就要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住户的心态及需求,做到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设计出多样的住宅形式以及经济适用、外形美观、又富有个性的住宅建筑。这样既可满足建筑空间功能,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1、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居住在单调、呆板的住宅,有着更新和更多的追求。但是目前有的住宅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住户购房后还要对住宅进行二次装修,甚至对承重墙、管道井等进行拆改,造成房屋結构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清醒认识当前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1建筑朝向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因此住宅建筑最适宜的朝向是南北向,特别忌讳西向。而现在开发的住宅的朝向往往忽视一个问题,为了追求整个小区建筑布局形式的美观,或是片面追求院落围合、道路走向和景观的需要,而使住宅建筑朝向设计不合理。更为严重的是,即使当住宅建筑布置成西向时,住宅建筑设计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止西晒的措施。
1.2日照、采光不足
日照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却存在着日照、采光不足的现象,尤其是早些年建成的住宅。究其原因大致如下:①开发商为了争取最大利益,往往尽量提高容积率,造成住宅间距不够,建筑相互遮挡严重。②为了争取更多建设面积,而对下面几层住宅的采光、通风等问题忽略。③为了节地而建成了许多大进深的住宅。这导致除了夏季之外的其它季节难以取得良好的日照效果。
2、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2.1居住功能多元化
住宅不但是一个居住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发展和享受空间。住宅除了必备的基本生活条件之外,还要向住户提供读书学习、健身锻炼、娱乐聚会、工作办公等空间和功能。
2.2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创新和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如预留车库问题。
2.3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阳台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需求和喜好。
3、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
3.1住区和外部的环境规划
作为城市整体环境的组成元素的住宅生态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的景观效果,尽量做到选址精心、用地合理,将住宅的高度调整好,有效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使其与周边的环境能够有着很好的关系,所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①构成开敞的生态自然环境:将流水和绿色作为小气候的降温介质,利用水滨和绿地来尽量使硬地减少,而且要保证住宅楼有开阔的视野;②构成良好的整体风环境: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要密切关注当地主导风向等气象资料。因为它们相对门的设置既要为夏季创造良好的室外自然通风条件,又要避免冬季产生恶性风流;③构成可调节的植被体系:在住区内部的生态住宅的南侧种植落叶乔木,这样的设计,在夏季的时候由于树叶茂盛可以起到遮荫的作用,冬季的时候由于落叶枝疏可以将阳光引入室内,满足了冬暖夏凉的气候要求。为了冬季挡风或者引导风流,住宅北侧适合植常青树。
3.2内部空间
住宅内部的空间构成和布局是生态住宅的设计最关键的问题。对于生态优化,住宅内部空间要具备满足冬暖夏凉的能力,以此来减少室内的不舒适性和能量消耗。生态设计的注意点:①建立生态住宅的温度分区规划:对不同居室的不同温度要进行组合就是温度分区。对于温度要求高的主要空间,如客厅、卧室等。将置于受外界影响不大的位置;对于温度要求低的空间,如厕所、厨房等,将其放在北侧或西北部,这样就可以改善了室内空间的温度稳定及舒适效果,而不会是投资增加;②建立一个通畅的自然通风体系:为了提高建筑物自然通风的风力压和温度压的能力,住宅内部空间要连续、顺畅,而且洞口位置和高度要考虑到自然通风。这样才可以保证每个居室的各个方位都可以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4、结语
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也很复杂,未来的社会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的建筑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也就要求设计师们不仅要时刻注意时代发展的路线,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合理地确定各种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标准,总结各项合理性措施,在达到建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使建筑达到合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延鑫《建筑设计初探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29);
[2]刘桂娟,浅谈当前住宅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0(24).
[3]张健.探讨中高层住宅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2.
[4]南王萍.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