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坐落在中山市中心城区,由中山市大信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由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石岐中心小学全面管理,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开学,是一所全日制的现代化新型民办学校。
作为中山市名校与名企强强联手开办的学校,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以“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办学目标,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教育。
一、教育以德为首,培养优秀学子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为此,学校构建起“四养成”发展模式,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养成自我体验的参与心态、养成自救自护的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知书达礼,乐学创新”的大信学子。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于意识先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安全自护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责任意识为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落实德育,把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之中,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如通过“手拉手、献爱心、情系失学儿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通过军事训练提高学生自理、自护、自律的能力;开展“读书、明理,学做人”系列读书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小记者、小主持人培训,培养语音标准,态度自然大方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情系灾区爱心捐赠”活动,使学生关注灾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学生的爱心,并从中体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外,学校结合重大节日和活动组织好主题班队会、墙报评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和胸怀祖国的境界。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红棉小舞台、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的实践经验,出版了校本教材《我成长、我快乐》新生成长手册、《习惯养成》低年级版。
对每年一次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学校均组织全校师生在公园中进行慈善义卖。学生们都会捐出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玩具、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等。这些为学生提供的参观与体验平台,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又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乏味的说教。这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文化,文化再塑造我们。”校园环境文化就像默默的春雨,绵绵无声,不绝如缕,滋润心田。大信学校在传承石岐中心小学“木棉文化”精髓“刚”、“正”、“诚”、“群”、“美”的同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发展和创新——“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关爱每一位孩子,培养兼具“传统美德、现代素养”,拥有“兴趣特长”的人才,建设起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以蓬勃进取,不屈不挠,不断超越的“木棉精神”作为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通过开展“木棉”系列文化活动,如“‘六‘一’木棉花开”主题文艺演出、“木棉盛开的日子”儿童音乐剧演出、创办校刊《木棉花开》、校报,使“木棉精神”成为学校的象征和形象。除此以外,学校每学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校运会、学科活动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趣味运动会、大课间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展示才华、参与实践、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以德为先,享受职业幸福
教师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
针对现有民办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信学校在教师的管理上强调以德为先,着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从政治、生活、经济上给予每一位教师优厚的待遇,并据此构建了教师“四加发展”模式,即刚性制度 柔性关怀、师德规范 心理调适、课题引领 专家指导、共性研训 个性发展。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搭建自我提升的舞台,制定了“德高、学博、艺精、体健”的教师发展目标,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对优先发展型教师,采取“学术研讨,强化专长”的培训模式,促使其成为专家型教师;对次发展型教师,采取“导师培养,定向发展”的培训模式,把专家引进校园,与青年教师结师徒,促使其尽快形成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待发展型教师,采用“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考核过关”的培训方式,促使其尽快成长成熟,胜任职业。通过课改论坛,自我超越课、评课活动,“一研一得”的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活动,给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并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拓宽视野、锤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管理以人为本,铸就亮丽品牌
学校的管理方——石岐中心小学有着近70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资源。学校实行“两校一体”的管理方式,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开展大型的各类活动,如每年的校运会、艺术节、亲子活动、新年晚会等,联合组织教师培训,合力开展教研活动,这使大信学校继承并发扬了石岐中心小学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有着鲜明个性特点,有着不同的潜质和优势,有着不同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就像一颗颗未经打磨的钻石,只要给他充足的阳光,他就能发出金灿灿的光亮。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以“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旗帜,构建起学生“四维发展”模式,即全面发展、兴趣发展、特长发展并驾齐驱,自理能力、自主能力、自治能力分段推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相互融合,生成课堂、开放课堂、生活课堂交相辉映,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目的,使学校迅速形成“三高四精五特色”(三高:目标高定位、建设高标准、队伍高素质;四精:精美的校园、精心的管理、精致的课程、精彩的活动;五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教育、小班化教学、科技与英语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办学特色,铸就了中山民办教育的亮丽品牌。
三载春秋风雨阳光路,大信师生同舟共济情。一个共同的梦想,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寻梦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带着憧憬走进生机盎然的大信乐土;一个个阳光自信的幸福童年,带着灿烂的笑容在这里走向美好的明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过去三年的风雨兼程中,大信学校得到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如今,朝气蓬勃的大信学校,如春日木棉,正悄然绽放。
作为中山市名校与名企强强联手开办的学校,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以“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办学目标,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个性化教育。
一、教育以德为首,培养优秀学子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为此,学校构建起“四养成”发展模式,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养成自我体验的参与心态、养成自救自护的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知书达礼,乐学创新”的大信学子。
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于意识先行。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安全自护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责任意识为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落实德育,把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之中,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增强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如通过“手拉手、献爱心、情系失学儿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通过军事训练提高学生自理、自护、自律的能力;开展“读书、明理,学做人”系列读书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小记者、小主持人培训,培养语音标准,态度自然大方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情系灾区爱心捐赠”活动,使学生关注灾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起学生的爱心,并从中体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外,学校结合重大节日和活动组织好主题班队会、墙报评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和胸怀祖国的境界。充分利用学校电视台、红棉小舞台、广播、宣传橱窗等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学校的实践经验,出版了校本教材《我成长、我快乐》新生成长手册、《习惯养成》低年级版。
对每年一次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学校均组织全校师生在公园中进行慈善义卖。学生们都会捐出自己精心挑选的书籍、玩具、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等。这些为学生提供的参观与体验平台,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又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乏味的说教。这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寻找岗位、扮演角色,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的机会,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文化,文化再塑造我们。”校园环境文化就像默默的春雨,绵绵无声,不绝如缕,滋润心田。大信学校在传承石岐中心小学“木棉文化”精髓“刚”、“正”、“诚”、“群”、“美”的同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发展和创新——“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关爱每一位孩子,培养兼具“传统美德、现代素养”,拥有“兴趣特长”的人才,建设起独特的校园文化。学校以蓬勃进取,不屈不挠,不断超越的“木棉精神”作为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通过开展“木棉”系列文化活动,如“‘六‘一’木棉花开”主题文艺演出、“木棉盛开的日子”儿童音乐剧演出、创办校刊《木棉花开》、校报,使“木棉精神”成为学校的象征和形象。除此以外,学校每学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校运会、学科活动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趣味运动会、大课间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展示才华、参与实践、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平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性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以德为先,享受职业幸福
教师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
针对现有民办学校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大信学校在教师的管理上强调以德为先,着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从政治、生活、经济上给予每一位教师优厚的待遇,并据此构建了教师“四加发展”模式,即刚性制度 柔性关怀、师德规范 心理调适、课题引领 专家指导、共性研训 个性发展。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搭建自我提升的舞台,制定了“德高、学博、艺精、体健”的教师发展目标,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对优先发展型教师,采取“学术研讨,强化专长”的培训模式,促使其成为专家型教师;对次发展型教师,采取“导师培养,定向发展”的培训模式,把专家引进校园,与青年教师结师徒,促使其尽快形成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待发展型教师,采用“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考核过关”的培训方式,促使其尽快成长成熟,胜任职业。通过课改论坛,自我超越课、评课活动,“一研一得”的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活动,给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并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拓宽视野、锤炼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管理以人为本,铸就亮丽品牌
学校的管理方——石岐中心小学有着近70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资源。学校实行“两校一体”的管理方式,互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共同开展大型的各类活动,如每年的校运会、艺术节、亲子活动、新年晚会等,联合组织教师培训,合力开展教研活动,这使大信学校继承并发扬了石岐中心小学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有着鲜明个性特点,有着不同的潜质和优势,有着不同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就像一颗颗未经打磨的钻石,只要给他充足的阳光,他就能发出金灿灿的光亮。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以“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为旗帜,构建起学生“四维发展”模式,即全面发展、兴趣发展、特长发展并驾齐驱,自理能力、自主能力、自治能力分段推进,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相互融合,生成课堂、开放课堂、生活课堂交相辉映,从而达到让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目的,使学校迅速形成“三高四精五特色”(三高:目标高定位、建设高标准、队伍高素质;四精:精美的校园、精心的管理、精致的课程、精彩的活动;五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教育、小班化教学、科技与英语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办学特色,铸就了中山民办教育的亮丽品牌。
三载春秋风雨阳光路,大信师生同舟共济情。一个共同的梦想,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寻梦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带着憧憬走进生机盎然的大信乐土;一个个阳光自信的幸福童年,带着灿烂的笑容在这里走向美好的明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过去三年的风雨兼程中,大信学校得到了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如今,朝气蓬勃的大信学校,如春日木棉,正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