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上了树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笔名叫草莓树,这名字的由来,还是孩子给的启示。
  儿子在城里长大,没有去过草莓地。说实话,没有见过的真的不知道草莓是不是树上结的。四岁时的他就说,“草莓是草莓树上结的。”我给他纠正,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草莓树!”
  也是那个冬天,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怀孕了,吃什么都吐。她奇怪地有一种欲望。她和她的丈夫说,想吃草莓。那时候草莓很贵,几十块钱一斤。贵,丈夫也舍得买。那些鲜艳的草莓陪她走过了孕期。现在的人真是幸福,生活在一个什么都有的时代。冬天超市里可以买到以前这个季节不可以有的水果。刚改革开放时,我姥姥村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小伙子为了表示孝心,春节时从北京带回一个大西瓜,让人们念叨了许多年,“这年头,冬天能吃上西瓜不可思议!”现在的科学技术,将一切都提前了,别说西瓜,所有的水果都能买到。北方种大棚,南方的水果飞机当天就能空运过来。过去不敢想的,现在不是不敢想,怕的是没钱。有了钱,还真能买到一些东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将一切愿望都实现了。
  我少年时去过保定满城县,同学家种着草莓,那是平原上的一览无余的草莓地,同学家就是自己家,同学带我到地里摘草莓,在地里吃了个饱,而后寫了一些诗歌,在报纸上发表了,那是我文学生涯的开始。那些小的草莓样的作品玲珑得挂在我的生命之树和文学初心之树上。但是,儿子没机会接触地里的草莓。
  我盼望带着儿子去看久违的草莓地。有机会了,单位组织去踏青,看梨花、摘草莓。许多人响应,有不少个家庭,还有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在春风里走出城市,走进了春天的草莓地。
  草莓地被绿色的麦子包围着。走进草莓地,走进一个奇异的世界。绿色的垄如诗行分行排列,一行行“诗”里,有着一个个红的、黄的、青白的、深红色的草莓。孩子们在欢笑,采摘一枚枚的果实。大人走进去也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年岁,仿佛回到童年时代与小伙伴们去麦地里拔猪草、山上采山花的岁月,一下子找回了童年乡愁。
  走进春天的草莓地,亲手摘草莓,体验到一种快乐。那些姹紫嫣红的玛瑙翡翠一样的草莓果在它们的母亲树上偎依。极有诱惑力的草莓果,转眼间进了一双手里,进了大家的口中。这时候,忘记了卫生,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那一刻,许多人回归了自然。儿子看到了他的“草莓树”。他说:“爸爸,怎么草莓树这么小啊,没有爷爷家的树高。”他指的是父亲院里许多的果树。他摘得很认真。他观察着他的草莓树:株小,贴着地面,他在与想象中的草莓树比较着,终于明白了草莓的来历。
  至于草莓树,儿子已不再坚持了。他懂得了一个道理:草莓不是树上长的,而是蔓生的,且生命力旺盛。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我的三叔死于海南岛的消息,是在1985年腊月二十四日知道的。那天在我们家乡是过小年,天空一直飘着淡淡的雪花。乡民政部门敲着锣鼓,放着鞭炮,把两只红彤彤的大灯笼挂在我家门前低矮的土柱子旁。后来,我的爷爷找到两颗生锈的钉子,搭着竹梯,把那两只灯笼重新挂在高高的屋檐下。  晚上,爷爷在每只灯笼底下安放上蜡烛,天黑下来的时候,“烈士光荣”四个大字,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灿烂夺目,那景色美得让人惊心动魄,那烛
期刊
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我在上王家村住了有一阵子了。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霽,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而天空仿佛已经昨夜一场豪雪擦拭,宛若纤尘不染的蓝宝石。清冽、深邃、美艳至极致。天地蓝白辉映,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壮美。群山如波浪起伏,
期刊
对于上个世纪的老湛江人来说,鸭乸港是耳熟能详的名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记忆。  鸭乸港的得名,多与此地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盛行养鸭放鸭有关。古时的鸭乸港既是鸭港,也是渔港,更是商港,每当夕阳西下,就霞光映照,鸭鸣声声,归帆点点,渔歌阵阵,一派热闹繁忙景象。也有人形象地比喻鸭乸港为一条活泼的海豚,游动在赤坎海田与调顺岛之间。其实,不管是土气的“鸭乸”,还是帅气的“海豚”,无非是寄托
期刊
我的家就住在陽澄湖畔,家乡的湖水清澈秀丽富有诗意,美得就像漂浮在天边的一块翡翠,珠圆玉润、晶莹剔透。阳澄湖最热闹的时期数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了,到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了,在“八亿人民八个戏”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著名样板戏《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中心唱段,第一句就是“朝霞映在阳澄湖,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阳澄湖旖旎的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尤其清晨,当太阳缓缓升起时,水面
期刊
不知道你为什么背对草原,难道你本来打算离开,但还是舍不得,你遥望着雅鲁藏布,眼泪成河。一棵苍老的树,在河边看你水涨水落。  野驴好奇地看着,模仿你的样子站立,但是它哪能懂你的心,几分钟不到,他就摇着尾巴,灰溜溜地走了,一只老鼠捂着嘴在悄悄地笑。  你就站在高高的地方,是一次孤独地坚守,还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其實你只是一个沧桑的牧人,放牧着山山水水和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责任编辑:黄艳秋
期刊
胡豆的小豆角,毛茸茸的,胀鼓鼓的,紧紧地贴着豆梗,两个一串、三个一串,紧紧地挨着,像背着书包的小朋友,洋洋得意地列着队,一天一个样地成长着。  妻子种植胡豆很有计划,她错开播种时间,让胡豆的生长周期先后有序,有的已经挂果,有的才开始开花,有的呢,连花骨朵都没有露出来。这样一来,胡豆成熟的时间就有先有后,到吃胡豆的时候,早熟的吃完了,迟一点的恰恰成熟,第二批次的吃完了,第三批次的立即跟上。我家的餐桌
期刊
在澳洲的孩子家里,包装箱有几大堆,都挤在车库里。三个车库挤得差不多了,不像车库,而像纸箱库。车子都丢到外面,可怜巴巴,露宿空地。据说许多人家,车库都做杂物库。空地倒宽敞,足够停车。  那么,今天自告奋勇,在院子里干粗活:割纸箱。割纸箱,要先抖尽渣渣。搬出去,做好了大干的准备。还没抖,孩子像个负责任的大人,发表了重要指示:“搬回来!私人物品,只能在自己的院子里抖!”嗯?在伟大祖国,我的私人物品,无论
期刊
竹简里的大秦帝国  看过兵马俑的人,几乎都会为那个虽然只活了15年的短命帝国的强大与霸气叹为观止。然而,楚地湘西龙山里耶秦简的横空再现,却又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朝的每一个精密细微的步态和表情。  我们都知道,秦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然而,一场声势浩大的“焚书坑儒”,却将秦朝时期大部分历史文献和典籍化作了尘埃,导致有关这个朝代的行政制度的史料记载几乎成为一片荒漠,社会生活的
期刊
故乡从前的那片草原,现在已憔悴成缥缈的记忆。  忘忧草、野菊花、猫眼花……在黑夜里走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绿,寂寞成干瘪的诗句,再也喂不肥牛羊。曾经故乡的草原,流淌着抒情的蒙古长调,像洮儿河,千年不涸。马奶酒河流一般浸润着草原,手抓肉的鲜香,把狗娃花育肥。声声马蹄响,是追赶幸福的脚步,是草原奔跑的图腾。  广袤的草原,孕育了草原人豁达的胸怀。男子放牧饮酒,酒是草原男子的情人。女人說,酒是女妖,缠住
期刊
母亲有对儿大板牙。  大板牙是姥姥给的。姥姥就有一对儿大板牙,生下来的闺女,都配上了一对小板牙。姥姥生在新中国建立前,战争年代,保命要紧,牙大不大不要紧。或者说,保命靠牙,牙最要紧。姥姥的大板牙啃过了树皮和野菜,树皮和野菜变成了奶水,养大了母亲和她的小板牙。  母亲大了,牙也大了,母亲不用再啃树皮了,有了玉米和馒头,玉米和馒头不需要大板牙,母亲也不需要了,母亲需要红头绳,需要花裙子,就是需要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