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煤炭企业资源开发战略

来源 :卓越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o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世界生存和延续的基本物质,更是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根本保障,以及国家和企业运行和壮大的动力源泉。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始终处于的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分析了中国能源结构及煤炭产业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国外资源开发、国内跨区域资源开发、所在区域资源开发与现有控制资源的开发四个方面对中国大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目标区域做出选择,最后对大型煤炭企业实施资源开发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能源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国际化的大潮中,虽因各国产业背景呈现不同的结构特点,但随着国际市场和资源配置体系的逐渐统一,世界能源结构正日趋清晰和趋同,以争夺资源为核心的国家和市场竞争愈加尖锐,跨国公司已成为能源行业,尤其煤炭行业的垄断主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始终处于的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中国煤炭企业的主力——中国大型煤炭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能源稳定供给和持续安全的重任,以及保障我国行业竞争优势和产业升级的职责。作为资源型生产经营企业,如何选择和占有充足、经济的煤炭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如何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关系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煤炭资源分布和储量现状
  煤炭资源分布概况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煤炭地质总储量中,按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为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则北方(包括东北、华北、西北和苏北、鲁、皖北、豫西17个省,面积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2%)煤炭地质储量占全国的93.5%,南方(西南、两湖、两广、海南和赣、浙、沪、闽14个省,面积4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8%)煤炭地质储量仅占6.5%。而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以南的煤炭资源又主要集中在云、贵、川三省,其煤炭地质储量占南方总储量的90%。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区域地质储量为9083.4亿吨,占全国的90.3%,而分布于太行山——雪峰山以西的为8747.85亿吨,占87.0%,尤其晋、陕、蒙三省(区)为6458.51亿吨,占64.2%。
  煤炭储量分类明细 国土资源部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对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估,将矿区、矿山储量按新分类套改,按新分类标准套改的煤炭资源储量到1999年底为10062.5亿吨,其中储量1778.70亿吨,基础储量3191.98吨,资源量6870.52亿吨。各大区资源分布情况见图2—3,各大资源区及各省市(区)资源量和储量总数见表3-3。
  
  煤种和煤质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不但数量较多,而且煤类齐全,但各煤类数量差异很大(图2-4),且地理分布极不平衡,褐煤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云南西南地区(占88%),无烟煤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和西南区(占81.3%,其中山西和贵州两省就占70.3%),低变质煤则主要分布在晋北、陕北、蒙西和甘宁青新地区(占97%),气煤一贫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安徽、山东、河北和贵州。
  煤炭工业整体特点及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以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产业经营的特殊性,表现出较强的行业特点。
  (1)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其中,新疆、内蒙、山西和陕西四省区占81.3%,造成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必然格局。运输成为制约煤炭企业经营的关键。
  (2)生产力布局的分散性 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有煤炭企业26295个,平均年产5万吨左右,只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4%。虽然国有煤炭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72.83%,处于主体地位,但大型煤炭企业的产量仅占总产量的32%。
  (3)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 虽然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以其名优产品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全国煤炭行业整体质量差、档次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全国平均入选率仅达1/3左右。2002年,我国煤炭产量是澳大利亚的近4.82倍,但出口量澳大利亚却是我们的2.37倍,主要原因之一是产品质量与国际商品煤标准差距较大。
  (4)技术手段的落后性 虽然我国个别大型煤炭企业已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水平,但目前,全国2万多座小煤矿,基本保持原始的生产方式,技术手段极其落后,全行业机械化程度仅达40%,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80%—100%的先进水平。环境治理和安全生产很难保障。土地、水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重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2003年,煤矿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业生产的39.5%和41%,百万吨死亡率大大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平均水平。
  (5)煤炭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国有重点煤矿的资源采出率一般在50%左右,而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不到30%,有的仅为15%,被丢弃的资源绝大多数无法复采。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因开采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同时,开采过程中采出大量的煤伴共生品,对其利用率非常低,这形成了另一种资源浪费。
  (6)国有煤炭企业普遍包袱沉重 大多煤炭企业远离城市社区,多年来造成国有煤炭企业办社会和福利负担沉重,不良资产多、冗员多,企业改革改制成本较高。又因国家投入资本金不足,国有煤炭企业基本上是负债经营,本息负担沉重。1994年全国实施新税制后,煤炭经营按加工制造业征税,煤矿企业税负平均为14%,增加了5.85个百分点,另外,铁路和港口建设基金的额外负担,再加资源枯竭矿井不断增多,煤炭企业后续开采资源日趋紧张等等,使得国有煤炭企业包袱沉重,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7)煤炭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绝大部分煤炭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尽管许多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商品煤深加工比例较低,煤基产业链条在大多数企业内基本没有形成,煤炭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少,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原煤市场价格。
  (8)产业组织结构开始优化 经过多年的整治,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力落后的劣势企业已退出市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相继建立,煤炭生产集中度已明显提高。当前全国前十位煤炭企业产量已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7%。神华、兖矿、中煤等一些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产业联合,煤基产业链条建设已初见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大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目标区域的选择
  资源开发目标区域的选择,是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重大决策,是企业规划实施的首要环节。明智与科学的抉择将决定企业在相当长时期的规划布局和竞争地位。针对不同的地域层面,必须采取适宜的开发策略,统筹兼顾、理性选择,以降低损耗和风险,提高综合效益和成功几率,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的稳步推进。
  国外资源开发 海外资源开发对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开发能力要求更高,尤其对于缺乏国际经营和异国资源开发经验的中国煤炭企业。应将开发的重点目标区域锁定于靠近目标市场或交通便利,资源赋存丰富、品质优良,并且综合开发环境相对简单和稳定的国家或地区。
  选择这一跨国经营模式的企业,首先自身必须具备融通资金优势、产业技术优势或开发和运营的组织优势。在拥有完整产业价值链条的战略思路和管理能力的前提下,通过准确把握国际煤炭行业的基本动向、资源分布和市场格局,确定主要的战略资源区域和目的市场,有效建立可靠和经济可行的物流配置渠道。通过持续跟踪资源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和行业动态,锁定具体优质资源和理想矿山,可以探索性进行一些先期相关合作或调研考察,收集资料、熟悉环境、增加认同,同时着手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通获取或开发煤炭资源的各个政治和法律环节,并谋划合理的切入方式,一旦时机成熟,优先占有目标资源,并能够迅速集结资源和力量实施开发。
  国内跨区域资源开发对于大多数中国东部或存在资源接续问题的大型煤炭企业来讲,异地跨区域进行资源开发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和今后煤炭产业发展的重点。除西南地区和晋陕蒙地区开发强度较低外,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资源基本没有未被开发的优质资源,而且主要煤田已被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所盘踞,开发强度较高。对于寻找资源接续和战略储备的大型煤炭企业来讲,应将跨区域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在资源赋存良好、资源开发强度较低、属地开发能力不高且有较高经济开发价值的区域(如晋、陕、蒙、黔等地);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应适当考虑进驻相对边远的煤炭富足地区(如新、甘、宁等地),以抢先优势占据优良资源和做好战略储备。近年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应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到西部去投资和发展。晋、陕、蒙三地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集中地,也是今后相当时期内煤炭资源开发竞争的主要竞技场,必须注意的是实施跨区域开发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跨区域经营母子公司管理体系,具备较强的投融资、项目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尤为关键的是拥有良好品牌形象和优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此支撑企业有效把握机遇获取充足的优良资源。
  所在区域内资源开发我国大型煤炭企业主力产业所在区域,都是我国重点的煤田所在地。对于区域内的一些边角和零碎资源来讲,是较为适合中小企业开采的。但人为分割、掠夺和无序开采,严重干扰了大型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并搅乱了竞争秩序,极大地影响了大型煤炭企业的产业经营和持续发展。与跨国、跨区域开发资源不同,大型煤炭企业区域内的资源整合更多靠的是非纯市场性手段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实现企业区域内的资源开发,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重组整合上,针对不同企业类型相应实施有效措施。
  现有控制资源的开发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企业所控制区域内的煤炭资源是日趋减少和益加稀缺的。为鼓励企业保护性开发和有效利用煤炭资源,以减少和杜绝资源损失或破坏,国家已制定并正在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税收体系。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生力军和国家行业利益的主体,必须合理统筹国家、行业、区域和企业等四方利益,统筹长远发展、资源保护和市场选择等三者关系,统筹高效开采、残采回收和综合利用等三种方式的协调应用,选择和规划适宜企业自身需要的发展之路。对于现有控制资源,由于已经不存在资源方面的直接性竞争,作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应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上。即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对现有控制资源的开发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改进技术工艺和加大协调措施,提高现有煤炭的开采效率和回收率;二是依托技术创新,通过煤炭产业加工链条延伸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和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对于长期高度依赖煤炭生产的煤炭企业,必须理性筹划和循序推进,通过战略合作和资本运营,借助或整合外部优势和资源,突破技术、人才和工艺等行业壁垒,推动企业的产业发展。尤其注意的是在新项目建设中,要高度强化产业的试验基地建设,以切实建立企业的研发体系、人才体系和产业配套体系,进而逐步培育自有产业的综合优势和切实形成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中国煤炭企业开发战略政策与建议
  抓住机遇、实施跨越式发展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围绕发展这一主题,重新修订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规划,按照改革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充分利用发展的有利政策,找准定位,与国家的发展接轨,积极的实施资源开发战略,扩张企业的资源占有和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利用好国家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大型煤炭企业目前初步选定的目标区贵州、内蒙古、陕西都属于西部开发的范围,国家对于西部开发出台了《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应充分研究、利用好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积极争取国家在资源、资本金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利用地方政府寻求发展的热情,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实施跨地区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目前西部地区的政府发展的热情很高,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用好地方政府的这些优惠政策,尤其是地方财政、税收以及各种收费上的减免,土地、资源使用等方面的优惠等,并利用当地政府的发展的积极性,对煤炭开采提供更优惠的政策。
  技术创新保持核心竞争力 实施资源开发战略,要走技术创新的路子,以技术创新,提升大型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型煤炭企业大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生产核心技术,具备了扩张的核心竞争力,要适应大型煤炭企业资源开发战略的需要,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走出一条集约式的发展道路。
  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的活力 实施跨地区资源开发战略,首先在目标地的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上,就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去设计,摆脱传统模式制约,以体制、机制创新,构筑现代企业的架构,多元持股、经营者股权、期权,薪酬改革、建立新的用工制度等等,以增强企业的活力。
  延伸煤炭的产业链,实施煤电、煤化工等 实施资源开发战略,要研究煤炭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现在最现实的就是发展坑口电站,在贵州结合西电东输工程,搞坑口电站是一条发展的路子,在内蒙古发展煤化工,从资源上有一定的优势,总之延伸煤炭产业链是发展方向。
  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大型煤炭企业下一步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人才缺乏可能会制约大型煤炭企业实施资源开发战略,以及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急需的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非常必要,是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别克赛欧在湖北的面市,可能再恰当不过。从去年年底别克赛欧风光下线,到日前与湖北用户见面,中间过去了近半年的时间,这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因为是10万元
期刊
近年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呈现缓慢复苏的态势,一个新的调整期已经到来,全球客户对工程机械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集中于能源节省、效率提升、降低排放以及安全性、舒适性等
北京公园创新发展模式调研课题组、《管理观察》编辑:对动物园在管理方面的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动物园亮点很多,已经通过“形成体系、创造模式”的方式提高了公园的整体
期刊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助产护理模式对产妇的护理效果.方法:取我院产科分娩产妇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优质护理助产护理模式)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71例,比较观察指标
自从2012年底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以来,由于政策的放宽、经济下行的压力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稳定的吸引,上市公司掀
期刊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持续扩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正逐步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这就要求高校要适应环境,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和理财意识,搞好财务经营活动。本文经
转眼间,贵州茅台(600519.SH)已经上市12年,拥趸众多,也一直是市场价值投资的典范。2012年以来,伴随行业低迷,对于茅台的内在价值,市场分歧巨大。笔者根据公开数据,推算出2000年-2012年间茅台的产量、销量以及库存明细,对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其投资价值或有帮助。  产量推算  表1中,老线,指公司未单独披露的、上市前拥有的高度茅台酒生产线估算产量;迎宾酒,是用经七次取酒后的茅台酒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