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exLiuN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共识,本文从数学能力训练、数学思维训练、数学应用题教学和数学课堂教学四个方面,浅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数学教学 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存在着“大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在能力训练中体验“生活化”
  新《数学课程标准》把“实践与应用”作为数学内容的一个领域,主要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的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其实,学生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领域理解掌握了也不一定就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在整个数学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正如《标准》中指出的:使学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的数学实践活动在内容的构建上应溶入现实生活,尽量保持日常生活的原形,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充分体现其生活化和独特的实践性。那么,如何突出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生活化?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养成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呢?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例如,讲“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听故事《乌鸦喝水》。师:听了故事后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教师拿出一个鸡蛋。师:怎样测量手中鸡蛋的体积?
  学生分给讨论:生1:看作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杯,量出长、宽、高,求出体积。生2:把鸡蛋打碎,倒入长方体杯中,量出长、宽、高……
  出示一个小水壶。师:怎样知道小水壶的容积?生1:把小水壶装满水,再把水倒入烧杯,量出水的体积。生2:把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再测量出水的长、宽、高,计算出水的体积。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教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和转化思想,对不规则物体鸡蛋的体积和小水壶的容积进行计算,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计算出这个鸡蛋的体积和水壶的容积,这个活动能使学生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创造性地运用求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了求不规则的体积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有趣,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这样的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好习惯,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采用这种的调查式学习数学,学生还会觉得空洞吗?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要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却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思考。我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目的是培养学生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多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长期坚持使用这种探讨式学习,学生还会认为数学没有用吗?
  2 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
  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因此,课堂数学中的数学思维训练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
  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28-96=128-100+4,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4,难以理解。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为什么要加上4呢?一位学生通过“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展开了联想:妈妈带了128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个96元的布娃娃,准备送给我。妈妈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28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4元(应加上4元),所以,多减去的4要应该加上。这样的“生活教学”例子,通过生活经验验证了抽象的运算,而具体的经验更提炼上升为理论(简便运算的方法),你说学生展开讨论后,能不理解吗?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3 在应用题教学中接近“生活化”
  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通常道理,再去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践问题。如:在2009年的全国数学年会上,罗老师在上《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节课中,围绕了一个“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小主题,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方程应用题,如要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间、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
  这种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的例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明显“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应用意识和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以补充、替换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其次要多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4 在课堂教学中紧贴“日常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数量意识,如:饭桌81平方米;铅笔长18米;人步行每秒4米;小明同学体重30克等。这是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讨论:81平方米有多大?18米是多长?1秒是多久?30克有多重?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判断这些答案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同学们受到生活实例的启发都豁然开朗,接着,再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的乐趣。
  又如教学“求平均数”时,我们可设计这样的“生活情景”过渡题:把4杯容量不等的水平分给4个同学,该怎么分?这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争着说:“把多的一部分倒给少的……”这是数中的移多补少问题,但是,哪一杯少?哪一杯多?“移”的要倒多少,“补”的要添多少?每个同学平均得多少?学生有了熟悉的经验,有了探个究竟的心理存在在,学习兴趣必然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贯于整个学习过程。这样的“生活情景”引入,学生还会觉得乏味吗?
  课堂数学中,教师应多创设生活场面,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社会多方面实践活动,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诸如:调查生活中哪些问题可用百分数来解决?制造一周的气温和降雨量变化表;测量教室的面积;调查学校各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等等。在教学“比例尺”时,可通过画邮票、画窗户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在教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上,组织一些缝纽扣比赛;在“加减混合计算式题”中,通过“公共汽车上的上,下客”现象来导入;学习了平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全校各班的平均人数、教师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附近菜场某一蔬菜的平均价格等。学生在互相协作开展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安业.小学数学教育研究.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 彭铮.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上海教育出版,2010
  3 钟文秀.小学数学教学探讨.小学数学,2010(8)
其他文献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知道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策略: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①知识
期刊
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就对教师、教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和教师的生存所需。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促进教研员自身的发展,反思是重要的途径。通过“反思”以更清晰地理解自已、理解自已的实践,并因此而实现自我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反思需要一面镜子,发现自己的不足。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我们教研员的工作看,应该用好以下“三面镜子”,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教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汇,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李岚清在首都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大会上作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要切实抓紧,要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教学
期刊
【摘 要】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向内的或由内向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感动   感动来自于互动
期刊
【摘 要】 众所周知,要学好一种语言,词汇是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词汇量越大,英语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学生因为记不住词汇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记单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英语是历史悠久、词汇丰富、在世界范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科学精神的培养。”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如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搞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正确认识传统的物理教学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由实
期刊
【摘 要】 音乐教学要改革,课堂教学要创新,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一节唱歌课教学,展示了中学音乐教学走进高效课堂的全过程。合理地安排和开展了教学活动,科学地组织和调整了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成功地完成了45分钟的教学任务,展现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新课改模式,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目标,体现了音乐教学走进高效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 音乐教学 高效课堂 教
期刊
【摘 要】 识字是人走进文明殿堂的第一步,基础教育中,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学习汉字不仅仅为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了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  【关键词】 识字 语文教学   中国的历史悠久、文化渊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之一。让孩子们了解汉字的丰富底蕴,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为他们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更凸显出了识字的重
期刊
【摘 要】 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回归生活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   政治课中的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之一,随着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阅读的地位更显重要。怎样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就成为了我们探究的课题。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指导,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重视阅读 个性化阅读 情感阅读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认为“理解与写作为学习国文的两大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