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打造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实践探索中,河南师范大学的“五人轮流淘汰制”取得了较好运行效果,给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方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其中包括要提高选拔者和培养者的素质、要尊重和依靠学生以及要更加注重对细节的考查三个方面。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培养;方式
一、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方式的现状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部培养、学生民主选举、面试竞争。这三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干部选拔的主观性、盲目性强。新生入校后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职责、工作方法等认识不够,对于什么样的学生能胜任学生干部没有具体的认知。辅导员、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仅是停留在主观感觉的层面,难以对一个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定位。二是缺乏对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以上三种选拔与培养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单一能力,总体的特点是一次考察、静态考察,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把握,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三是学生参与选拔的机会和热情未能得到满足。高校新生具有积极参加学生事务管理的热情与动力,渴望通过学生工作的平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短暂的自我展现使许多学生不能展示自身的优势就已经失去参与工作的机会,参与学生工作的热情会逐渐冷却。四是选拔方式缺乏培养。这三种选拔方式注重“选”,轻视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的首要身份是学生,他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因此,合理的选拔方式要在“选”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成分,能使学生在“选”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有所收获。
二、“五人轮流淘汰制”的介绍——一种新的选拔与培养方式
1.基本情况
“五人轮流淘汰制”是指班级学生干部的每个职位设五名候选人,每名候选人负责两周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候选人轮流负责。学期结束后,综合每个职位五名候选人的表现,包括民意选举、考试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及其他情况,最终确定班委会、团支部成员。
2.运行过程
学生提交书面申请,到辅导员处报名。辅导员根据每个职位的申请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协调,组织面试,确定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产生后,抽签决定班委会和团支部候选人的轮流顺序,顺序一旦确定,原则上不能变更。每个候选人在任期结束的周日晚上召开班会,由全体学生根据每个职位候选人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并在班会上进行工作交接,由每个职位的下一名候选人开始负责自己时间段内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学期结束后,由辅导员综合每位候选人的选票情况、考试成绩、政治思想表现等情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一周内,公布最终结果,确定团支部、班委会成员,确定学生干部身份,并进行公示。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同一时间段内负责班级工作的候选人应当做好沟通,保持联系,保障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一致性、连续性。
3.辅助制度
为进一步保障年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年级工作委员会委员若干名,负责监督、协调年级工作的开展;设置宿舍工作委员会委员若干名,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工作。两个工作委员会委员基本保持稳定与不变,以防止因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停滞、工作疏漏。
三、“五人轮流淘汰制”运行的效用评价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学生对“五人轮流淘汰制”和据此产生学生干部的真实评价,特组织一次调查。选取对象为某高校软件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三个班共计258人,每班各86人。从每班随机抽出25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回75份,均有效。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有竞选学生干部的意愿,其中77.3%的学生付出了自己的行动,62%的学生还对自己曾参加过的竞选进行认真的总结。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热情,期望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56%的学生积极去了解其他年级、学院、学校的选拔制度,为自己的竞选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五人轮流淘汰制”,61.3%的学生认为这种制度能够选出较为理想的学生干部,94%的学生认为能够做到基本公平。
在调查者中,参加“五人轮流淘汰制”的学生占84%,对于参与学生工作的机会,多数学生希望能够抓住,积极地锻炼自己。通过对比,56%的学生认为“五人轮流淘汰制”更易于让自己接受,这样的制度设计能更加全面地考查一个人,而相信一般选拔制度和认为两者均一样的分别占28%和16%。
调查显示,参与“五人轮流淘汰制”的学生之中有77.3%的认为,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对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学生工作有一定的了解;4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各方面表现还比较理想,整体素质还不错;认为和其他方式产生出来的差不多的占到42.7%,他们至少不排斥这种选拔制度;而不关心这些的不足0.1%。
2.“五人轮流淘汰制”的效用评价与分析
第一,“五人轮流淘汰制”能让多数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既照顾到他们参加工作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干部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第二,通过“五人轮流淘汰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机会增加,每位参与的学生都有机会走到前台展示自己。第三,“五人轮流淘汰制”有助于全面考查一个人。在运行中,学生既不会由于自己有某方面的特长直接入选,也不会因为自身的劣势而直接淘汰,他们需要展示的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第四,“五人轮流淘汰制”选出的学生干部不一定是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但可以肯定,表现最差的、最不被大家认可的学生一定不会进入学生干部队伍中。第五,在运行过程中,辅导员还持续要求参与的学生执行班会制度、讨论制度、提交工作心得,对轮值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就把选拔和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即使未当选学生干部,也会了解学生干部的辛苦和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与学生干部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年级工作的开展。
四、“五人轮流淘汰制”对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方式创新的启示
1.选拔者和培养者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者和培养者主要是奋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检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参考。辅导员在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导、教育、监督的作用,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参加实践锻炼,多与优秀辅导员沟通,交流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2.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学生干部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的执行者。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没有学生工作的积极推进。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推动,就难以挑选出优秀者。因此,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广泛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完成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3.拓展培养渠道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更需注重细微之处,而不仅仅是关注宏观效果。微观和宏观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不关注细微,宏观效果就不会达到理想状态。“五人轮流淘汰制”通过设置多标准、长时间的考查方式,增加了对细微环节的关注程度,拓展了培养渠道,客观上为运行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蔡仲儒.大学新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方法[J].鄂州大学学报,2013,(3).
[2]郑建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大学生的自主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3]孟思莹,李笑宇,张文超.大一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J].学理论,2013,(12).
[4]李波.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问题——基于委托理论的视角[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责编:思 源
关键词:学生干部;选拔;培养;方式
一、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方式的现状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主要有三种方式:内部培养、学生民主选举、面试竞争。这三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干部选拔的主观性、盲目性强。新生入校后彼此之间缺乏了解,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职责、工作方法等认识不够,对于什么样的学生能胜任学生干部没有具体的认知。辅导员、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仅是停留在主观感觉的层面,难以对一个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定位。二是缺乏对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以上三种选拔与培养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单一能力,总体的特点是一次考察、静态考察,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把握,不能正确认识学生在实践工作中的能力。三是学生参与选拔的机会和热情未能得到满足。高校新生具有积极参加学生事务管理的热情与动力,渴望通过学生工作的平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短暂的自我展现使许多学生不能展示自身的优势就已经失去参与工作的机会,参与学生工作的热情会逐渐冷却。四是选拔方式缺乏培养。这三种选拔方式注重“选”,轻视教育和引导。学生干部的首要身份是学生,他们需要成长的空间与时间。因此,合理的选拔方式要在“选”的过程中体现出教育的成分,能使学生在“选”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己,有所收获。
二、“五人轮流淘汰制”的介绍——一种新的选拔与培养方式
1.基本情况
“五人轮流淘汰制”是指班级学生干部的每个职位设五名候选人,每名候选人负责两周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候选人轮流负责。学期结束后,综合每个职位五名候选人的表现,包括民意选举、考试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及其他情况,最终确定班委会、团支部成员。
2.运行过程
学生提交书面申请,到辅导员处报名。辅导员根据每个职位的申请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协调,组织面试,确定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产生后,抽签决定班委会和团支部候选人的轮流顺序,顺序一旦确定,原则上不能变更。每个候选人在任期结束的周日晚上召开班会,由全体学生根据每个职位候选人的表现情况进行投票,并在班会上进行工作交接,由每个职位的下一名候选人开始负责自己时间段内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学期结束后,由辅导员综合每位候选人的选票情况、考试成绩、政治思想表现等情况,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的一周内,公布最终结果,确定团支部、班委会成员,确定学生干部身份,并进行公示。每个职位的五名候选人、同一时间段内负责班级工作的候选人应当做好沟通,保持联系,保障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一致性、连续性。
3.辅助制度
为进一步保障年级工作的顺利开展,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年级工作委员会委员若干名,负责监督、协调年级工作的开展;设置宿舍工作委员会委员若干名,负责学生宿舍日常管理工作。两个工作委员会委员基本保持稳定与不变,以防止因客观原因导致的工作停滞、工作疏漏。
三、“五人轮流淘汰制”运行的效用评价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学生对“五人轮流淘汰制”和据此产生学生干部的真实评价,特组织一次调查。选取对象为某高校软件学院2012级本科学生,三个班共计258人,每班各86人。从每班随机抽出25名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共收回75份,均有效。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生有竞选学生干部的意愿,其中77.3%的学生付出了自己的行动,62%的学生还对自己曾参加过的竞选进行认真的总结。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的热情,期望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56%的学生积极去了解其他年级、学院、学校的选拔制度,为自己的竞选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五人轮流淘汰制”,61.3%的学生认为这种制度能够选出较为理想的学生干部,94%的学生认为能够做到基本公平。
在调查者中,参加“五人轮流淘汰制”的学生占84%,对于参与学生工作的机会,多数学生希望能够抓住,积极地锻炼自己。通过对比,56%的学生认为“五人轮流淘汰制”更易于让自己接受,这样的制度设计能更加全面地考查一个人,而相信一般选拔制度和认为两者均一样的分别占28%和16%。
调查显示,参与“五人轮流淘汰制”的学生之中有77.3%的认为,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能够对学生干部如何开展学生工作有一定的了解;4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学生干部各方面表现还比较理想,整体素质还不错;认为和其他方式产生出来的差不多的占到42.7%,他们至少不排斥这种选拔制度;而不关心这些的不足0.1%。
2.“五人轮流淘汰制”的效用评价与分析
第一,“五人轮流淘汰制”能让多数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既照顾到他们参加工作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生干部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第二,通过“五人轮流淘汰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机会增加,每位参与的学生都有机会走到前台展示自己。第三,“五人轮流淘汰制”有助于全面考查一个人。在运行中,学生既不会由于自己有某方面的特长直接入选,也不会因为自身的劣势而直接淘汰,他们需要展示的是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第四,“五人轮流淘汰制”选出的学生干部不一定是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但可以肯定,表现最差的、最不被大家认可的学生一定不会进入学生干部队伍中。第五,在运行过程中,辅导员还持续要求参与的学生执行班会制度、讨论制度、提交工作心得,对轮值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和培养。这就把选拔和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即使未当选学生干部,也会了解学生干部的辛苦和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他们与学生干部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年级工作的开展。
四、“五人轮流淘汰制”对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方式创新的启示
1.选拔者和培养者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者和培养者主要是奋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检验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参考。辅导员在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导、教育、监督的作用,需要自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多参加实践锻炼,多与优秀辅导员沟通,交流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
2.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
学生干部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教育管理的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的执行者。没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没有学生工作的积极推进。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推动,就难以挑选出优秀者。因此,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广泛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完成方式的改进和创新。
3.拓展培养渠道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更需注重细微之处,而不仅仅是关注宏观效果。微观和宏观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不关注细微,宏观效果就不会达到理想状态。“五人轮流淘汰制”通过设置多标准、长时间的考查方式,增加了对细微环节的关注程度,拓展了培养渠道,客观上为运行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蔡仲儒.大学新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方法[J].鄂州大学学报,2013,(3).
[2]郑建敏.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大学生的自主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3]孟思莹,李笑宇,张文超.大一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究[J].学理论,2013,(12).
[4]李波.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的管理问题——基于委托理论的视角[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责编: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