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秀山县梅江镇兴隆坳村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对无集体经济、无支柱产业和老“后进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开始了“蝶变”之路——
发展新模式——农民变“股民”
5月27日,薄雾下的兴隆坳村油茶苗圃基地一派忙碌,近百名农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起苗、脱泥、嫁接、入棚培植……
基地负责人龙拥军告诉笔者:“绿健公司决定投资2800万元在兴隆坳村建高产油茶示范片,看重的是这里高效的发展模式。”
龙拥军说的发展模式是2007年底村“两委”换届后的创新。2008年3月,村里成立兴旺粮油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股本入社,合作社对土地使用统一安排,对企业用地集中打捆流转。绿健公司进入兴隆坳村时,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直接与专业合作社统一签订土地租用合同,从洽谈到落实土地手续,前后只用了4天时间。依托专业合作社,兴隆坳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 企业 基地 农户”的油茶基地模式和“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优质水稻基地模式。
目前,油茶基地建成高产示范片2000亩,涉及农民近540户;苗圃300亩,涉及农民1100多户。农民入股后,变身成为“股民”,全村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去年仅加工销售大米就有50万公斤,为农民二次返利15万元。
号称“铁算盘”的村民周明万掰着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水稻基地,农民占95%股份,只留5%作为合作社办公和产业发展经费。油茶基地,绿健公司占20%股份,农民占80%股份。合作社统一直销农资、统一耕收田地,节省了劳力节约了开支。稻谷内销给大米加工厂,单价比市场价高10%,还有“二次返利”分红,全村人平均受益近千元。
管理新机制——群众变“考官”
最近,兴隆坳村群众在大会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村主任唐祥介绍,现在凡是涉及全村的公共事务,村里都定了规矩,必须按“个人(群众)提议——调查论证——群众会讨论——村两委班子集体决定——张榜公示”的程序,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后才能实施。同时对新农村合作医疗费报销、村里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宅基地报批情况等五大内容进行公开。
“干部干得好不好,我们是要打分的。”村民杨再武一脸严肃地说,“如果干部工作不负责、不干事,我们有权‘研究’,甚至下他的课。”
今年1月16日,杨再武与另外68名群众就当了一回“考官”。村干部把去年干了哪些事、产业发展得怎么样、钱用在哪些地方等内容详细公布后,代表们按照标准考核。结果显示,75%的村民非常满意,20%满意,5%基本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我的眼睛就是秤,为大家办事的干部就‘重’,替自己谋私利的干部就‘轻’。”杨再武说,“这届村‘两委’班子把兴隆坳村的发展、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办事公开,讲究民主,我们愿意跟着他们干。”
村务公开,民主治村,群众对村内事务有了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干部群众心齐气顺。2008年11月,硬化兴隆坳小学入校公路时,通过一事一议,5万元资金3天就筹集到位。2008年以前,兴隆坳村基本上开不了群众会,现在群众参会率都在90%以上。
党员新作为——被动变主动
2008年2月,高中毕业后在广州打工十几年的村民杨小军决定回乡创业,运用打工所学技术搞绿化园艺。
当他把想法告诉村总支书记符佐仲時,得到明确支持,村里面很快帮他协调了20亩地,还帮他协调贷款2万元。目前,在投入近8万元的花场中,盆景苗木和花卉已开始向县城和外地供货。“3年后,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杨小军快人快语。
杨小军说,对事业帮助最大的就是村党总支和共产党员。
兴隆坳村为更好地适应发展,根据全村85名党员的特点,成立了1个党总支,下设专业合作社、绿健公司、劳动力转移协会、老龄协会4个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企业中。
符佐仲说,以前,村里的支部工作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党组织松散,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现在优化组织设置后,党员的主动性发生明显转变,村民调解委员会、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党员服务队,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动下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仅仅是每个支部每月组织的学习培训,就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不少党员都说,现在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巨大作用。
“这种免费培训让很多党员成了各个产业的中坚力量。”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杨小军说,党支部组织的培训内容广泛,针对性很强,让人受益匪浅。
同杨小军一样,去年以来,全村31名回乡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村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入党热”。
“公司成立支部,对产业发展大有帮助。”绿健公司负责人说,“党员纪律性强、技术提高很快,是公司发展的骨干,企业里面建支部不仅不是形式和累赘,反而是企业发展的推手和智囊团。”
短短一年时间,在党组织的全方位推动下,兴隆坳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优质水稻、高产油茶两大农业产业,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1%,达到3328元,成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发展新模式——农民变“股民”
5月27日,薄雾下的兴隆坳村油茶苗圃基地一派忙碌,近百名农民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起苗、脱泥、嫁接、入棚培植……
基地负责人龙拥军告诉笔者:“绿健公司决定投资2800万元在兴隆坳村建高产油茶示范片,看重的是这里高效的发展模式。”
龙拥军说的发展模式是2007年底村“两委”换届后的创新。2008年3月,村里成立兴旺粮油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股本入社,合作社对土地使用统一安排,对企业用地集中打捆流转。绿健公司进入兴隆坳村时,就是采用这种模式,直接与专业合作社统一签订土地租用合同,从洽谈到落实土地手续,前后只用了4天时间。依托专业合作社,兴隆坳村建立了“专业合作社 企业 基地 农户”的油茶基地模式和“专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优质水稻基地模式。
目前,油茶基地建成高产示范片2000亩,涉及农民近540户;苗圃300亩,涉及农民1100多户。农民入股后,变身成为“股民”,全村实现了家家有股、户户分红。去年仅加工销售大米就有50万公斤,为农民二次返利15万元。
号称“铁算盘”的村民周明万掰着指头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水稻基地,农民占95%股份,只留5%作为合作社办公和产业发展经费。油茶基地,绿健公司占20%股份,农民占80%股份。合作社统一直销农资、统一耕收田地,节省了劳力节约了开支。稻谷内销给大米加工厂,单价比市场价高10%,还有“二次返利”分红,全村人平均受益近千元。
管理新机制——群众变“考官”
最近,兴隆坳村群众在大会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村主任唐祥介绍,现在凡是涉及全村的公共事务,村里都定了规矩,必须按“个人(群众)提议——调查论证——群众会讨论——村两委班子集体决定——张榜公示”的程序,经三分之二以上人数同意后才能实施。同时对新农村合作医疗费报销、村里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宅基地报批情况等五大内容进行公开。
“干部干得好不好,我们是要打分的。”村民杨再武一脸严肃地说,“如果干部工作不负责、不干事,我们有权‘研究’,甚至下他的课。”
今年1月16日,杨再武与另外68名群众就当了一回“考官”。村干部把去年干了哪些事、产业发展得怎么样、钱用在哪些地方等内容详细公布后,代表们按照标准考核。结果显示,75%的村民非常满意,20%满意,5%基本满意,没有不满意的。“我的眼睛就是秤,为大家办事的干部就‘重’,替自己谋私利的干部就‘轻’。”杨再武说,“这届村‘两委’班子把兴隆坳村的发展、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办事公开,讲究民主,我们愿意跟着他们干。”
村务公开,民主治村,群众对村内事务有了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干部群众心齐气顺。2008年11月,硬化兴隆坳小学入校公路时,通过一事一议,5万元资金3天就筹集到位。2008年以前,兴隆坳村基本上开不了群众会,现在群众参会率都在90%以上。
党员新作为——被动变主动
2008年2月,高中毕业后在广州打工十几年的村民杨小军决定回乡创业,运用打工所学技术搞绿化园艺。
当他把想法告诉村总支书记符佐仲時,得到明确支持,村里面很快帮他协调了20亩地,还帮他协调贷款2万元。目前,在投入近8万元的花场中,盆景苗木和花卉已开始向县城和外地供货。“3年后,年收入二三十万元不成问题。”杨小军快人快语。
杨小军说,对事业帮助最大的就是村党总支和共产党员。
兴隆坳村为更好地适应发展,根据全村85名党员的特点,成立了1个党总支,下设专业合作社、绿健公司、劳动力转移协会、老龄协会4个党支部,将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建在企业中。
符佐仲说,以前,村里的支部工作没有很好地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党组织松散,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现在优化组织设置后,党员的主动性发生明显转变,村民调解委员会、民兵应急分队、治安志愿者巡逻队、党员服务队,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带动下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仅仅是每个支部每月组织的学习培训,就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不少党员都说,现在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巨大作用。
“这种免费培训让很多党员成了各个产业的中坚力量。”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杨小军说,党支部组织的培训内容广泛,针对性很强,让人受益匪浅。
同杨小军一样,去年以来,全村31名回乡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村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入党热”。
“公司成立支部,对产业发展大有帮助。”绿健公司负责人说,“党员纪律性强、技术提高很快,是公司发展的骨干,企业里面建支部不仅不是形式和累赘,反而是企业发展的推手和智囊团。”
短短一年时间,在党组织的全方位推动下,兴隆坳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优质水稻、高产油茶两大农业产业,集体固定资产达到1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1%,达到3328元,成为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