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植物文化及其与古今气候变化关系初探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描写的植物蕴含着丰富的西周和春秋历史时期人文和气候环境信息。本项目对《诗经》中的植物文化及其与古今气候变化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绘制了圆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提出以绘制植物文化地图的形式搭建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的桥梁,加深对古代植物直观认识和诗句理解的想法,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应用价值。
  研究过程
  我选择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作为《诗经》植物调查地点。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清代皇家园林,紧邻我的学校,便于我的研究。园内生长在山坡、河畔、湖中等人工种植的植物与各类野生植物十分丰富,也有利于开展本项目的研究。2017年79月,为获取圆明园内现存的《诗经》植物资料,我一共4次前往圆明园进行实地考察,寻找《诗经》中提及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共拍摄照片500多张。
  本项目研究的流程图见图1。
  调查与研究结果
  《诗经》植物种类的调查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期间的305篇诗歌,其中植物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远远高于动物等其他种类。由文献检索得知,其诗篇中包含的植物大约有170多种。
  实地考察结果
  经过实地考察,我在圆明园内初步找到21种《诗经》植物。其中荷花数量最多,分布在园内的大小湖泊中;其次是芦苇(蒹葭)和柳树,基本沿湖分布;然后较多的是松树和柏树,是构成全园山地的基调树种。我把实地考察圆明园中《诗经》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都做了记录。
  《诗经》植物反映出古今气候的变化
  《诗经》很多篇目描写的植物不仅蕴含丰富的西周和春秋历史时期的人文信息,还留下了当时的气候环境线索,可以为我们了解西周春秋时期气候特征提供独特的观察视角。我根据收集到的有关古代气候的历史文献,结合《诗经》植物所反映的物候现象,尝试通过解读含有反映气候信息的植物的诗句,用以研究诗经时代与现今气候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在《诗经》的诗篇里也可以找出佐证。如《大雅·绵》:“周原腆腆,堇荼如饴。”说的是周原土地很肥沃,生长的堇葵和苦菜等野菜味道都很甜美。《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大雅·生民》:“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秦风·车邻》:“阪有漆,隰有栗。”“阪有桑,隰有杨。”《小雅·车窜》:“析其柞薪,其叶渭兮。”说的是当时周原草木相当茂盛,植物多种多样,尤其是桑与梓的栽种比较普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的气候宜人,温暖湿润。
  据文献记载,周初之后即公元前10世纪左右,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西北季风大大增强,从此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第1个寒冷期,气候状况由温暖湿润变得寒冷而干旱。这种寒冷干旱的气候状况延续了大约2个多世纪,直到春秋时期才又暖和起来,温暖气候一直持续到西汉。对于西周时期的寒冷气候,在《诗经》中的篇章也有一定的反映。《诗经》的《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大雅·召曼》“如彼岁旱,草不溃茂”,这些信息说明当时的气候出现了干旱,造成草木干枯,印证了西周春秋时期气候的寒冷。
  圓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的绘制
  通过对《诗经》植物在圆明园中分布的实地调查,绘制圆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在标注植物学知识的同时,配以《诗经》篇目原文,如图2所示。
  讨论与分析
  研究植物文化为探讨古今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在圆明园内找到的21种《诗经》植物,经过了3000年的漫长历史,仍然存活并生长状况良好,说明这些植物能够适应这期间的气温大幅度变化。《诗经》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载体,它记录的植物见证了中国3000年间冷暖交替的气候变化过程,其中很多诗篇描写的植物蕴含着丰富的西周和春秋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这为初步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资料。
  以《诗经》植物为文化载体有益于推动植物文化研究
  在圆明园进行实地考察时看到植物简介标牌上记录着植物名称、科属、原产地和应用几项信息。我觉得在对《诗经》等古典文学中的植物进行研究时,不仅要关注植物学的分类与特性,还应重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以《诗经》等古典文学中植物为文化载体,不仅可以更好地探究植物自然属性、气候的历史演化进程等科学特征,还可以展现我国数千年文明发展中形成的植物文化,推动植物文化研究。
  普及植物文化是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我发现,大部分人虽然了解《诗经》中少量流传较为广泛的篇章,但对大多数的《诗经》内容及其中包含的植物并不了解。很多人表示对从植物角度了解《诗经》非常感兴趣。为此,绘制圆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在自然科学和古典文化间搭建一座桥梁,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诗经》中的植物文化,使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播。
  结论
  以绘制圆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的形式,搭建起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的桥梁,可以加深对古代植物的直观认识和诗句的理解,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应用价值。
  《诗经》作为文化遗产的历史载体,很多篇目中描写的植物蕴含了丰富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气候环境信息。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间接或直接的气候信息,以及对比《诗经》植物和圆明园内植物的气候环境,可以初步研究探讨古今气候的变化趋势。
  建议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每年吸引很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因此,可以考虑给园内《诗经》植物制作介绍小名片,上面除注明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科属和特征等常见内容外,再列出与此植物有关的《诗经》诗句、古今名称及在公园所处位置,这样可以使这些寻常植物不仅具有植物的自然屬性,而且又多了一层文学内涵。
  台湾潘富俊博士在台北植物园设置一处“诗经植物区”,按照“风”“雅”“颂”的次序将《诗经》植物展示在其中,深受参观者喜爱。圆明园在其恢复与建设规划中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圆明园的遗址特色和山水园林特色,借鉴台北植物园的经验,在圆明园设立以《诗经》为代表的植物文化展示区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植物景观配植的意境中,深度挖掘传统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赋予参观游览园林景观寓教于乐的功能,为青少年传承历史文化开辟新途径。
  该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中学组植物学一等奖。
  专家评语
  该项目在对《诗经》中有关植物所描述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圆明园内植物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绘制了圆明园《诗经》植物文化地图,使人们对圆明园的历史认识中增添了自然与古典文学相结合的元素,并比较了历史与现代的气候变化,使人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还了解了气候的变化。
其他文献
国庆节就要到来了,今年国庆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盛大节日来临之际,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工作任务,更应该融入每一个课程中。对于科技辅导员而言,将科技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责任,它体现在科技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两方面。  为了帮助科技辅导员更好地将科技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9月初,科技学堂“Pyth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让青少年在情景化的场景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进行有效衔接的方式,不仅是“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有效结合,更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养、提升格局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具有良好的情景空间和资源优势。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武汉植物园可以让中小学
近年来,随着3D打印、激光切割、开源硬件等技术的成熟,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数字化、个性化的新阶段。制造发明的材料更加多元,制造方式更加灵活,制造成本更加低廉,一批酷爱科技、热衷实践、擅长思考的创客人群开始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创客们热衷于分享技术,交流思想,这种小圈子的亚文化逐渐向大众扩散,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开展的创客运动,被称之为“新工业革命运动”(a new industrialrevolution)。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由于情绪调节在个体身心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地评估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就成为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尤其是在临床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领域。  总体而言,对情绪的测量和评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心理测量法、行为分析法、生理测量法、生化测量法和脑功能成像法5种类型。因此,也可以从这5个方面对个体或群体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测量与评估。  对于临
ISEF是由美国科学与公益社团(Societyfor science and the Public,以下简称SSP于1950年创办的美国中学生科学博览会发展而来。SSP是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推动科技发展与进步的一家非营利机构。SSP把竞赛的冠名权授权给领衔赞助的企业,作为其支持ISEF的回报。ISEF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科技竞赛,为全球优秀青少年科学家和发明家提供了互相交流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广州市农业局下属科研事业单位,建有科研示范基地1200亩,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贯彻落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行动计划)),提升公民农业科学文化素养,从2013年起,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广州市民、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等开展“两米阳台,栽种未来”系列科普活动,至今已持续6年,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活动概述  “两米阳台,栽种未来”系列科普活動结合广州社会、经济、文化及蔬
陈巍,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技知识在古代世界的传播并把世界连为一体的历程。喜爱“上穷碧落下黄泉”,品鉴各个文明在应对相似问题时展现出的智慧。  没有哪位伊斯兰炼金术家,能像贾比尔那样,如此广泛地揭示古典时代的知识,或者写下如此百科全书式的论著。  ——保罗·克劳斯  无尽金钱和长生不老——或者更文雅的说法——财富与青春,自古以来就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
【摘要】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标志性动物(Apus apus pekinensis Swinhoe),俗称楼燕,中文名叫北京雨燕,是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近年来其种群数量锐减。  人工救助是恢复北京雨燕种群数量的有效手段,调查发现每年约有50~60北京雨燕雏鸟从巢中掉下来而丧生。2009年7月9日~2009年8月8日,我们首次尝试人工喂养了5只北京雨燕雏鸟,成活率为60%。此次人工喂养北京雨燕的结
击败了所有概率,一颗被称为微行星的小行星体在它类似太阳的恒星历经地狱般的死亡中幸存了下来,目前它正在围绕着死亡恒星的残余物——白矮星做着运动。  当大多数行星宿主恒星耗尽氢燃料时,它们会将它们的外层气体壳吹开,摧毁掉它们内部恒星系统的任何东西,只留下一颗被称为白矮星的死星。绕行轨道很远的行星能够在这样的大灾难中幸存,但是如果这些行星移动到更近的距离,它们同樣会被撕成碎片,并且被这颗死星强烈的引力所
科大神童 雪域十六载 援藏报国胸怀西部常在路上  复旦教授 风华五三秋 崇德育人钟情科普播种未来  元宵节前夕,2月18日晚8点,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在央视一套直播,主持人宣布: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等II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感动中国”组委会对第一位获奖人钟扬的颁奖词这样写道: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