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湘的“桃花源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atiedaoxue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鲁湘何许人也?上世纪80年代最著名的青年学者、电视节目撰稿人之一,后来的凤凰卫视主持、评论员。迄今一直活跃在传媒领域,被很多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所熟知。但是,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现在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凤凰岭书院院长。
  难道王鲁湘转而去办学了?事实上,凤凰卫视上他的主持还在继续,社会上的一些会议、论坛也偶尔出现他的身影,他在凤凰岭经营的事业只是他众多工作中的一部分。记者近日探访到了他与凤凰岭及凤凰岭书院的故事。
  情系凤凰岭
  凤凰岭书院当然在凤凰岭上,但早在书院建立前,王鲁湘和凤凰岭的缘分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一些因缘,过去我在海淀的山后地区买过房子,一家人在那里生活过。那里空气特别清新。”王鲁湘提到了“山后”地区,指的是海淀区的百望山的山后。海淀以这个山为分界点,山前在历史上就是开发比较早也发展得不错的地区。从南坡到八达岭,从红山口开始,到香山,到八大处,包括颐和园区域,都属山前。从北坡往北一直到凤凰岭地区,都可称为山后。这片地方一直是海淀的农村地区,出产京西水稻、京西水蜜桃等。京密引水渠也从这边穿过。“水渠东边是一派江南景色,有稻田,可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水渠的西边,有一片桃林。沿着水渠的岸边,一直到半山坡,有两条林荫道,种有参天白杨,到了夏天,密不露光,从城里一到这里,立刻温度低两度。”
  在王鲁湘的回忆里,凤凰岭地区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稻花、桃林、蛙声、温泉,加上清澈的水渠,还有稻香湖上庄那一带的湿地,成了北京近郊区最后开发的一块风水宝地。他还记得自己带着孩子在野地里玩耍,在水渠里捉鱼的那种快乐。
  但现在这块地方已经无法再完全保留它那种农村式的原生态了。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已经不断向这边扩展。在上地,在北清路两侧,科技企业层出不穷,已经有几十万人到这边生活。现代化的马路已经伸展到这边,大片土地已经被道路分隔成棋盘状,就等着在“棋盘”里面“放”房子了。
  “江南特点的乡村景色以后可能会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王鲁湘带着一种略感伤怀的口吻说。
  但是,旧时风光渐去,田园和山林梦似乎并没有消逝,老天毕竟还在山后留有一座凤凰岭,上面草木繁茂、钟灵毓秀,还保留着自然和人文景观。
  变身做“山长”
  近年又和凤凰岭结缘,和王鲁湘一直以来的一个身份有关——他是中国国家画院的研究员。他学术观点和国家画院的导师如龙瑞、程大利等相近。他们都认为中国画的发展到了一个阶段,需要画家们正本清源,静下心来,仔细体会、参悟中国画的文化性格。他们意图找个安静的地方做中国画研究和培训基地。
  约2008-2009年,国家画院的导师们来到了凤凰岭山脚下的草厂村。这里有一个乡镇企业,因为产业转型等原因已经不适合再办下去了,腾出一块地来,刚好给了这些画家和研究者们一个机会。这个地方在平地和坡地的交界处,在一片桃林之中,自然环境良好,同时可以和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管是位置还是地形、风景,都适合做研究和教学场所。于是,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凤凰岭书院。
  既然是画家来兴办这件事,为什么不叫画院?“一叫画院,好像这里就是一个画画、写字的地方。而画画、写字都是一种工具和技艺的东西。现在的画院多如牛毛,很多已成为一种为市场服务的工具。我们不想这样,我们就想学习中国古代书院的制度。”王鲁湘告诉记者。而中国古代书院具有优良的传统,是对中国正统的科举教育制度的一个补充,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独立于这个体制甚至远离这个体制的。所以古代的书院基本上都在山林里(书院的院长一般叫做山长。)“书院不负责发文凭,书院不负责送你去考科举。书院的课程也不是以服务科举考试为目标,书院是老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答疑解惑、研究学问、修养身心和培养君子的场所。所谓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就是书院精神的一个总结。我们也想把这种精神纳入到目前功利性很强的美术界。”
  就这样,王鲁湘在美术界前辈的期许下,当上了山长。希望带领有志于中国画艺术的画家们躲一躲尘嚣,探讨一些问题,对中国画有所思考。如果以后弄好了,这里还可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书院,这样的书院和一所大学一样,里面也有哲学、宗教、艺术(不仅是书画),成为综合性的人文素质养成的地方。
  现在凤凰岭书院已经招收过两届学员,学员的门槛要高于一般的美术院校。书院实行了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面是小班和大班结合,小班是一个导师带5-6个学员,大班会则讲一些哲学、宗教、文学、古典诗词、美学、艺术史的一些大课,以提高中青年画家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国学修养。书院的院训是“天地国亲师、仁义信礼智、十字立心中、堂堂做君子。”每一届新学员来,王鲁湘都会先和他们讲这院训,“这十个字要立在心里,先做了君子,再讲画画,因为中国画是讲品,讲格的。一幅画无品无格,不足观也。”与此同时,书院美术馆也会在这里举办一些学术性的展览,如著名的“凤凰来仪”,展览的是书院导师们最好的作品和带有研究性、带有学术内涵的作品。大家会结合这些作品,进行一个观摩,研讨。同时这也是书院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也给导师们一个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互相精研的机会。
  显然,凤凰岭书院被寄予了王鲁湘的儒家的人文理想。他在里面的事情也不算很多,主要是担任大型活动的学术主持,给大家讲讲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等。但他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前辈们的指导下,确立了书院的学术定位、文化品格定位,把握住了书院发展的大方向。目前,书院的教学确实比较像古代的书院,是以自省式的学习为主。书院给大家营造了一个教学相长的环境,导师和学生之间是苏格拉底式的、漫谈式的、和散步式的学习,自由而富有趣味。
  “桃花源”梦想
  既然已经做上了凤凰岭书院的山长。王鲁湘和凤凰岭这座山就有了更亲密的关系。面对凤凰岭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开发和远期规划,他有着一个已成形的想法。
  “山后地区的开发应该分平地、坡地和山地三个层次。在平地上,彻底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已经是不可阻挡,我们没有办法。但是我们可以努力确保规划合理,人口密度、容积率合理;坡地应该交给文化产业,变成一个文化带。因为在坡地上,历史上就有文化建设,比如著名的大觉寺、龙泉寺、七王坟等,都在坡地上。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坡地上的果林一定要保留,古老的寺院自不必说。然后还可以进行一些新的文化设施的布局,使它成为北京地区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要业态的一个文化带,里面有自然的东西,也有人文的东西,让它变成人们来休闲、修生养性和接受文化熏陶的地方。而且要做成一定的规模;然后坡地以上的比较陡峭的山地,就完全交给自然,人类不要去干涉它,而只是保护它。”王鲁湘说。   在王鲁湘的期望中,凤凰岭地区的景观可被划分为自然、人文、城市三个层次。“山后地区将来可能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而不仅是北京最美丽的地方。你可以设想这样的画面:从飞机上看下来,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平畴万里,众多现代科技企业坐落在林荫道划成的棋盘格局中,中间穿插着各式各样的水渠和湖泊;然后紧挨着它是缓缓而起的坡地,桃花、李花盛开,在桃李林中,掩映着一座座梵宇琳宫的庙宇和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建立起来的一个个新建立起来的文化据点、文化设施。”王鲁湘对这块区域的未来有着诗一般的美好想象。他同时认为,坡地上面的建筑一定要注意文化性,可以和下面平地上直线式、方格子的建筑形成一个文化反差。这样,这里既有平地上现代的、世界性的景观,也有坡地上的传统与中国的文化元素,而在坡地的梵宇琳宫、桃李掩映之上,是峭壁悬崖、树木葱郁的自然景观,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立体风光带。
  科技、文化、自然其实是可以和平相处和相得益彰的。北清路两边的高科技公司的人随时可以到坡地上去享受文化,及再往上享受自然。文化和自然有助于消除一些高科技带来的单调和格式化。这样一个环境一定对全世界的人都有吸引力。
  提起凤凰岭上的龙泉寺、桃源观等佛教、道教文化资源。王鲁湘说:“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佛、道都有,缺一个书院,我们就补上了,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文化生态。”他认为书院补上的是儒家的文化,而且是他理想中的儒家文化中最为健康的部分,即中国书院传统中蕴含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传统以及“堂堂做君子”的理想。
  凤凰岭成了王鲁湘的“桃花源”,这里既有他青年时代的记忆,也有他情之所系的未来梦想。要把凤凰岭书院建立成一个真正的书院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按照王鲁湘的说法,现在只是在慢慢积累它的影响力,巩固它的基础。现在,凤凰岭书院是靠民间来办的。把事业做大毕竟需要大量的资金。现在书院有了一定影响力,“凤凰来仪”也成了中国美术界的一个著名品牌,一些民间资本家也对书院表达了兴趣。但书院的管理者很谨慎,因为他们希望坚持书院的研究和办学品格,因此既需要资本,同时要保证资本的力量不能大于学术的力量。
  不管怎么说,王鲁湘正在实践他对“中国人的文化自觉”的理解,努力恢复自己和国人的“文化身份”、建设中国人本来该有的文化生活。人到中年,他已不那么锋芒毕露,但却依然活在诗意浪漫中。他出口成章,描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凤凰岭地区的未来,显然那不是魏晋期间若隐若现、倏忽而逝的桃花源,而是一个有真正实现可能的桃花源。但愿他美梦成真。
其他文献
京西有鹫峰,植被丰茂、残迹半掩、环山静谧、气势不凡,远望最高峰,像是一位无语沉思的老人。山之东麓,有响塘庙遗址,留有清咸丰年间庙碑为证,峰峦之前,有明正统帝御笔题名的秀峰寺遗迹。突兀的山峰低调,从未见到多少抢眼的记述与炒作的文字,起伏的峰峦幽静,只留下青山隐隐、绿水淙淙。每每在初日照高林之时,会见到一脸庄重的学子们面树而记、面山而画,为沉静的山景平添几分雅趣。鹫峰之称谓的由来,版本较多,值得人们细
期刊
中关村,追梦圆梦的地方
期刊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中国知识分子最为宝贵的精神品格。《楚辞》之名篇屈原的《天问》可谓最具代表性。一腔爱国激情,触动敏锐神经,系“授天命以发问”,是何等感人的探索精神啊!日前读吴敬琏、郑永年、李稻葵,还有“洋人”基辛格博士等30多位学者专家联袂共舞、“一抒己见”、“放言争鸣”、倾心编织的《影子里的中国》——“面对隐晦而复杂的社会危机与应对之策”,让人感到就是屈原“天问”精神的“现代版”。  《影子里
期刊
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契丹人因游牧民族“尊日东向”的习俗创建了坐西朝东的“清水院”;几百年后的明代,农耕文明的汉人皇帝将其易名为“大觉禅寺”。从肉眼可见的“潺潺流水”到见性成佛的“大觉大悟”,这座千年的禅宗古刹,向世人默默展示着从“物质”到“精神”的心路历程。  1988年底,北京市文物局正式接收大觉寺,1989年正式成立管理机构,拉开了文物抢救事业开发的序幕。  转眼二十多年,一个“历史遗存”与“传
期刊
蔡群,字慧颐,一个“安住”凤凰岭十八年的居士,佛教的修行者,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的董事长。她所住的凤凰岭23号院,历史上属于龙泉寺的下院,是一个“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场所!。  记者在探访凤凰岭地区的时候,发现蔡群在很多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做了不少实事,但为人低调,也很少接触媒体。所以,能采访到蔡群,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抱山穿云居  当记者第一次探访蔡居士的时候,还一度走错了路。在
期刊
在PM2.5引发全民忧虑的年代,凤凰岭地区无疑是一块引人向往的生态宝地。而从旅游的角度去看凤凰岭,应该还有很多可挖掘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探讨凤凰岭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及未来规划,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著名的旅游经济研究专家、北京九鼎辉煌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朱万峰先生。他拥有十多年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及旅游市场研究经验,身兼数职,为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北京旅游节庆活动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部文促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研
期刊
季昕华曾是中国著名“黑客”,破解过中国互联网领域早期的各种系统,经历过“看到人家的系统就手痒”的青葱岁月,是著名的“曹政QQ群”中的一员。  创业两次后,他被华为“收编”,全力投身于“反黑客”工作,此后又先后受到马化腾、陈天桥的亲自邀请,并且在盛大完成了个人转型,创办“盛大云”,开始尝试面向创业者的云计算服务。  2012年,季昕华放弃了“盛大云”CEO的职位,创办UCloud,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身
期刊
“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自然大空调!”是北京人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的美誉。  北京凤凰岭自然风景区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境内,距天安门51公里,总面积17.88平方公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方净土,一块未经太多人工雕琢的碧玉。  而凤凰岭风景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的周边地区也都是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向东有翠湖湿地、稻香湖景区;向西南,有车耳营村、七王坟、阳台山自然风景区;向南,有鹫峰国家
期刊
我和凤凰岭的渊源从196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48年了,那时在清华附中读书,闲时曾经去过,一派野趣。1983年的时候,我们曾经以北京旅游学会的名义组织过一次北京西山旅游发展研讨会,为了那次研讨会,我们在凤凰岭作了一系列的调研,所以,整个凤凰岭我是一寸一寸用脚量出来的,用自行车蹬出来的。之后到国家旅游局工作,也曾经带着大家去凤凰岭,记得北魏石佛,瑞云庵,大家最深的感触仍然是野趣。1983年到现在,30
期刊
说起凤凰岭,著名的古典园林和明清史地研究专家张宝章先生有说不完的故事。  早在1958年,张宝章先生就与凤凰岭结了缘。先生正是从这一年起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宣传、文教和政协工作,曾任海淀区副区长和海淀区政协主席。而正是这一年,凤凰岭山后的北安河路北那一片土地,由昌平划归海淀。张宝章先生特地为此来到凤凰岭及周边地区考察。  来到这片并不出名的青山绿水之间,张宝章先生却即刻被这野趣天成的风景所吸引:奇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