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经过抽样调查网络受众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情况,通过比较传统语言与网络流行语言,挖掘网络流行语言的积极作用和社会价值,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为网络流行语言的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旨在引导人们形成对网络流行语言的正确认识,完善网络流行语言的再认识体系。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言;再认识;建议
一、调查背景
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新的 “社会方言”。网络流行语形成于网络,背后却反映了人们的社会意识,特别是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网络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和使用,有不少网络流行语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二、调查目的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利弊,力图挖掘网络流行语言的积极作用与社会价值,引导人们形成对网络流行语的正确认识,尤其是青少年在网络语言选择上的价值取向,营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促进中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发挥网络流行语言最大的社会价值。
三、网络流行语言的再认识
(一)重视语言要素,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创造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掀起了网络流行语言的风靡之势。在网络的世界里,网民对每一个事件都有花样的解读,因此他们不断接受、传播、创造新的网络语言。网民通常运用意义重解、谐音、缩写、中英文混用、符号数字与文字混用等创造新的词汇。对于以上各式的创造,大部分网络用户并没有认识到网络用语创新的背后改变了哪些语言要素,以至于网络流行语对语言生态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网民能从重视语言要素出发,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学会自我判断创造的网络用语规范与否,网络语言生态将会有明显的改善。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了语言的三要素,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表现在语义、语法、语汇和语音四个方面。对原本词义的创新或曲解、运用其比喻义,这种网络流行语言的创造是语言要素中语义方面的体现。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哪些语义的变化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而哪些变化造成了消极影响。举个例子, “灰犀牛”原本是动物名词,现在指概率高、影响大的潜在危机。网民受书籍《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的比喻义启发,重新赋予“灰犀牛”含义,它成为流行语言后令媒体乃至国家对全球经济予以重视,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再看 “跪族篮孩”,它是通过谐音改造“跪族篮孩”得来的,特指2019年10月10日上海某篮球馆NBA球迷,使得国家被外网群嘲的跪族。“跪族篮孩”的流行使用先不论褒贬,但确实引起中国网民对国家尊严的反思,众人的共鸣引起对时政的关注。运用语素变化的网络流行语言远不止“灰犀牛、跪族篮孩、3C认证”。词语创造的背后,隐藏着那时那刻的社会事件和随之带来的社会关注,潜移默化地对这个世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遵循语素法则创造的网络流行语言,所带来的效果是可喜的,也是语言生态所提倡的。2019年出现的“随薪锁欲、你怎么这个亚子、雨女无瓜、千斤顶”这一类网络流行语言是产生消极作用的其中一些例子。“雨女无瓜”是谐音词、词义别解的混用,网民改“与你无关”为“雨女无瓜”,只保留了语音,以此作为一种幽默调侃;“你怎么这个亚子”源自《巴啦啦小魔仙》中的男主游乐王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原话是“你怎么这个样子”,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所以被网民解读为亚子。词汇的改变,雖然生动活力地表达情绪、满足大众的娱乐意识,但把这种改编作为流行传播,容易在正规场合造成错写传统文字、形成发音不标准等消极情况,这类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不良社会效益的网络流行语言并不提倡。重视网络流行语言的语言要素,规范创造网络流行语言,尽所能遵循语言文化的规则。创造者不但要明确参与意识,还要通过认识现代语言学的语言要素,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产生过程,让网络用语为语言学真正注入积极新鲜的有效血液。
(二)改正心态,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
网络流行语言生动、简洁,能够满足网民“随时随地,想用就用”的需求,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人们接纳并使用。但是“随时随地,想用就用”的心态不利于网络流行语言发挥其正面价值。
我们提倡“随时随地”变为“适时适地”,即注意场合性。课堂、婚礼、葬礼、面试、会议等正规的场合需要严肃端庄的语言。假设在会议过程中,因形成习惯的缘故,表达不赞同的愤怒之际脱口而出“暴扣你头”,场面就会变得尴尬而失礼;如果课堂上询问老师问题,因平时随意地习惯性运用谐音词,称呼“老师”为“老湿”,这样显得对老师极不尊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有所筛选地使用网络用语,自觉摒弃带有粗俗性、歧视他人、伤害他人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言。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时,应该端正心理,不要把随性当个性,留雅去俗。
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是形成健康语言生态的有效途径。网络用户应该意识到网络环境的营造需要靠每个人的维护,网民主观意识上的再认识是自我思想素质的提升,学会重新看待已有的存在,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打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流行语言的时代功能,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是当代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受、传播、创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网络平台上接受网络流行语言的人包括了创造者和使用者。无论是创造者抑或是使用者,都是传播的参与者,他们需要明确自我参与意识,重新审视创造与使用的过程是否给网络环境的健康发育造成危害。再认识是给予网民一个意识,创造时回顾语言要素的规范,使用时学会辨别与挑选。
参考文献:
[1]曾艳.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4-146.
[2]向莉,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语言分析[J].中华文化坛,2013(10):142-146.
[3]陈雨婷,吴婉嵘,刘权锋.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言的功能及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9):88-90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言;再认识;建议
一、调查背景
网络流行语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新的 “社会方言”。网络流行语形成于网络,背后却反映了人们的社会意识,特别是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网络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和使用,有不少网络流行语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二、调查目的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利弊,力图挖掘网络流行语言的积极作用与社会价值,引导人们形成对网络流行语的正确认识,尤其是青少年在网络语言选择上的价值取向,营造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促进中国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发挥网络流行语言最大的社会价值。
三、网络流行语言的再认识
(一)重视语言要素,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创造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上掀起了网络流行语言的风靡之势。在网络的世界里,网民对每一个事件都有花样的解读,因此他们不断接受、传播、创造新的网络语言。网民通常运用意义重解、谐音、缩写、中英文混用、符号数字与文字混用等创造新的词汇。对于以上各式的创造,大部分网络用户并没有认识到网络用语创新的背后改变了哪些语言要素,以至于网络流行语对语言生态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网民能从重视语言要素出发,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学会自我判断创造的网络用语规范与否,网络语言生态将会有明显的改善。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了语言的三要素,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表现在语义、语法、语汇和语音四个方面。对原本词义的创新或曲解、运用其比喻义,这种网络流行语言的创造是语言要素中语义方面的体现。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哪些语义的变化可以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而哪些变化造成了消极影响。举个例子, “灰犀牛”原本是动物名词,现在指概率高、影响大的潜在危机。网民受书籍《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的比喻义启发,重新赋予“灰犀牛”含义,它成为流行语言后令媒体乃至国家对全球经济予以重视,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再看 “跪族篮孩”,它是通过谐音改造“跪族篮孩”得来的,特指2019年10月10日上海某篮球馆NBA球迷,使得国家被外网群嘲的跪族。“跪族篮孩”的流行使用先不论褒贬,但确实引起中国网民对国家尊严的反思,众人的共鸣引起对时政的关注。运用语素变化的网络流行语言远不止“灰犀牛、跪族篮孩、3C认证”。词语创造的背后,隐藏着那时那刻的社会事件和随之带来的社会关注,潜移默化地对这个世界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遵循语素法则创造的网络流行语言,所带来的效果是可喜的,也是语言生态所提倡的。2019年出现的“随薪锁欲、你怎么这个亚子、雨女无瓜、千斤顶”这一类网络流行语言是产生消极作用的其中一些例子。“雨女无瓜”是谐音词、词义别解的混用,网民改“与你无关”为“雨女无瓜”,只保留了语音,以此作为一种幽默调侃;“你怎么这个亚子”源自《巴啦啦小魔仙》中的男主游乐王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原话是“你怎么这个样子”,因为普通话不标准,所以被网民解读为亚子。词汇的改变,雖然生动活力地表达情绪、满足大众的娱乐意识,但把这种改编作为流行传播,容易在正规场合造成错写传统文字、形成发音不标准等消极情况,这类容易产生消极影响,给社会带来不良社会效益的网络流行语言并不提倡。重视网络流行语言的语言要素,规范创造网络流行语言,尽所能遵循语言文化的规则。创造者不但要明确参与意识,还要通过认识现代语言学的语言要素,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产生过程,让网络用语为语言学真正注入积极新鲜的有效血液。
(二)改正心态,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
网络流行语言生动、简洁,能够满足网民“随时随地,想用就用”的需求,于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被人们接纳并使用。但是“随时随地,想用就用”的心态不利于网络流行语言发挥其正面价值。
我们提倡“随时随地”变为“适时适地”,即注意场合性。课堂、婚礼、葬礼、面试、会议等正规的场合需要严肃端庄的语言。假设在会议过程中,因形成习惯的缘故,表达不赞同的愤怒之际脱口而出“暴扣你头”,场面就会变得尴尬而失礼;如果课堂上询问老师问题,因平时随意地习惯性运用谐音词,称呼“老师”为“老湿”,这样显得对老师极不尊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有所筛选地使用网络用语,自觉摒弃带有粗俗性、歧视他人、伤害他人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言。使用网络流行语言时,应该端正心理,不要把随性当个性,留雅去俗。
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是形成健康语言生态的有效途径。网络用户应该意识到网络环境的营造需要靠每个人的维护,网民主观意识上的再认识是自我思想素质的提升,学会重新看待已有的存在,再认识网络流行语言,打造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流行语言的时代功能,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态是当代网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接受、传播、创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网络平台上接受网络流行语言的人包括了创造者和使用者。无论是创造者抑或是使用者,都是传播的参与者,他们需要明确自我参与意识,重新审视创造与使用的过程是否给网络环境的健康发育造成危害。再认识是给予网民一个意识,创造时回顾语言要素的规范,使用时学会辨别与挑选。
参考文献:
[1]曾艳.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9(08):144-146.
[2]向莉,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语言分析[J].中华文化坛,2013(10):142-146.
[3]陈雨婷,吴婉嵘,刘权锋.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言的功能及调查报告[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