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共产党员就要为党旗增辉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ibo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故事并不曲折离奇,却很感人,有三个关键词:12年、10个孤残儿童、“党员母亲”。12年间,这位“党员母亲”先后助养了10个福利院的孤残孩子,悉心抚养并写下了几千篇成长日记,拍下10万余张纪实照片,用真情弥补孩子们缺失的母爱;12年间,她将十几万元的积蓄悉数用在孩子们身上,却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几近苛刻。有人不解,她这样解释:“是共产党员就要为党旗增辉。我要像雷锋那样,一辈子服务人民,做合格党员!”她,就是现年66岁,家住沈阳市皇姑区居易青年城社区的“辽宁省最美老党员”刘抗美。
  一篇报道让她与孤残儿童结缘
  出身于军人家庭,刘抗美从小伴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成长,早已把雷锋精神植入心底,时刻以雷锋为榜样,爱党爱国爱人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退休前,她在吉林省电信传输局连续几十年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东北三省电信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等称号;她长年资助困难学生,有一次,上午刚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奖金,下午就把钱悉数捐给一所地处大山深处的部队小学;她还经常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鲜奶、服装、水果和玩具。退休后,一篇报道“意外”地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2005年5月8日,刘抗美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孤儿母親节里找‘妈妈’”的报道,了解到一些孩子因出生有缺陷被家人抛弃,从小缺少亲情,有的孩子在没到福利院之前甚至患上了忧郁症、自闭症。“我是共产党员,还是一名军人家属,我要学雷锋!”带着这简单的理由,刘抗美当即赶赴儿童福利院,签下助养孩子的协议。
  在一间教室里,老师对孩子们说:“哪个小朋友想和这位‘妈妈’回家?”话音刚落,一个右手残疾并豁唇的三岁男孩月月跑了过来,抱住刘抗美的腿就喊:“妈妈,带我回家!”刘抗美回忆说:“那一刻让我心灵震颤,我清晰听到了这个孩子渴望母爱的心声!”
  从那时起,53岁的刘抗美再次成了“带娃妈妈”。而这一“带”,就是12年;这一“带”,至今已有10个娃。
  孟子在描述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刘抗美真能视助养的孤残儿童如己出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这个疑问都在刘抗美默默的精心付出中“烟消云散”:买新衣服、买新玩具、买好吃的,经常陪着玩耍学习,经常带出去旅游,生病时细心呵护……凡是有妈的孩子能享受到的待遇,刘抗美的“孩子”同样能享受到。“带孩子也得与时俱进”,刘抗美在半百之年还专门报名参加了“超级妈妈培训班”。
  “月月这孩子是个有福之人,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党员。”周围的邻居感慨地说。
  在刘抗美和老伴的培养下,月月再也不忧郁自闭,变得特别阳光、开朗,人见人爱。福利院院长在刘抗美给月月写的成长日记上加了一段“注脚”——“我们的月月有了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伟大的父亲和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此,月月走出了孤独,走进了快乐。在他最需要温暖与爱、最需要亲情与沟通的时候,是你们来到了月月的身边,倾注了很多很多的心血,给了月月所需要的一切,为月月的健康成长和进步奉献出了真挚的亲情、真诚的爱心……我代表福利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月月的‘母亲’及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半以后,月月被一位美国爱心人士收养,现在在美国上中学一年级了。他的“美国妈妈”给刘抗美写信说:“没想到母语不是英语的月月学习这么好。他虽然有残疾,但班里没有人歧视他,他以自己的魅力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宗旨意识和雷锋精神让她无怨无悔地施爱
  月月走后,刘阿姨又助养了亮亮,之后千千又来到家中。千千是个先天无肛门的小男孩,出生当天就被亲生父母遗弃。遗憾的是,千千的手术效果并不理想,长型的肛门没有任何功能,大便随时外漏,只能全天穿纸尿裤,必须两小时更换一次,否则臀部就会感染发炎。
  一次,一位朋友到刘抗美家做客,刚一进门就看到刘抗美正给千千换下带大便的纸尿裤,就随口说道:“你不嫌脏不嫌累啊?福利院里那么多孩子,你干吗不挑一个干净点的孩子?”刘抗美面带不悦地回答:“千千就像我的亲骨肉一样,天下哪有母亲嫌弃自己孩子的?我不能让他再次感到被嫌弃。”发现千千特别喜欢音乐,刘抗美就买来一台电子琴,还请老师到家里教千千……
  刘抗美不仅执着如一、不离不弃,她还每天坚持给孩子写日记、拍照片,用几千篇日记真实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用10万余张照片真实记录了孩子们幸福欢笑的瞬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年来,刘抗美省吃俭用,从未给自己买过一件贵重衣服,没买过一样化妆品,甚至没到过理发店修剪头发,“头发长了,我就照着镜子自己剪。钱,能省点就省点”。
  众所周知,在城市中养育孩子的花销可不是小数目。眼见多年的积蓄越来越少,可只要是花在孩子身上,刘抗美从不犹豫,“支撑我一直这么做的,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雷锋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家人的支持理解让她不懈奉献
  刘抗美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后,相信许多人脑海里都会蹦出同一个问题:“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难道她自己的家人就没有意见吗?”
  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中,还真没有一点儿意见。
  12年来,刘抗美的亲生女儿对母亲倾力助养孤残儿童这件事始终鼎力支持,每个周末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精心选购的图书、衣物、玩具和食品。3年前,刘抗美的外孙出生了。是给亲生女儿看孩子,还是继续助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孤残孩子?还没等刘抗美开口,深深理解母亲的女儿先表态了:“妈,您还是继续助养孤残儿童吧,女儿支持您!”
  刘抗美的老伴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还是部队的一名正师级干部,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去年1月中旬,老伴心脏病复发。住院期间,刘抗美收到从美国发来的电子邮件后开始为难起来。原来,她助养的第二个孩子亮亮的美国父母要带亮亮到广州儿童福利院再收养一名孤儿,希望在广州与刘抗美夫妇见面。最终,在老伴的坚持下,夫妻俩硬是不顾医生的劝阻,办理了临时出院手续,只为再见心爱的孩子一面。分别9年后,刘抗美一家终于和亮亮见面了,亮亮见到刘抗美夫妇,老远就跑过来紧紧抱住二人不放,激动地流下眼泪。
  眼看着朝夕相处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步入了新环境新生活,刘抗美即便心有不舍也满心祝福,即使他们远在海外也时刻惦念。孩子们经常从海外给她打来电话,因为孩子们也同样惦念着他们最爱的“党员母亲”。
  近两年来,除了爱心助养,刘抗美在每年春运、暑运期间都到沈阳北站当志愿者,还经常去敬老院当义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不是花架子,需要真情付出和恒久坚持。”虽已年过花甲,刘抗美如今依然在默默地散发着一名普通党员的光和热。
其他文献
日本新研究发现,多喝绿茶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会随之减小。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PLOS ONE》生物学期刊上。  金泽大学医学系教授山田正仁等研究人员对石川县七尾市的700余名60岁以上当地居民的认知功能状况做了长期调研,旨在发现喝绿茶、红茶、咖啡的频率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研究始于2007年,并对其中的490人做了更为深入的随访。在为期约5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与不喝绿茶的人相比,每周1~6天
期刊
杨建华,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三车间铆工、高级工人技师,先后荣获“沈阳市十大能工巧匠”“全国机械工业有突出贡献技师”“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08年1月,他发明的“压缩机焊接机壳拼装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辽宁省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  在生产中,杨建华不断改进、总结和提高焊接技术,199
期刊
方文墨,1984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4厂钳工。他18岁从沈飞技校钳焊专业毕业后进入沈飞公司工作,25岁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26岁获得第六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机修钳工冠军,27岁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28岁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29岁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聘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方文墨平时经常加工的零件
期刊
编者按:多年来,辽宁“崇尚技能、学习工匠”氛围日趋浓厚,不断涌现出“干得好、叫得响”的能工巧匠,这些“排头兵”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了强大人才动力。他们虽然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创先争优。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模范是我们辽宁的骄傲,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本刊簡要刊登部分辽宁工匠的事迹。  尉凤英,1933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共党员,东北机器制造
期刊
徐宝军,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第一机床厂数控调试车工、高级技师。  参加工作27年来,徐宝军凭借勤奋好学加苦干巧干的精神,刻苦钻研技术,从“零基础”的普通车工成长为机床车间的创新大师。在沈阳机床集团的13条生产线中,第一机床厂车铣复合产品线是设计生产难度最大的一条。作为难度最大的生产线上最后的技术把关者,遇到技术难题、解决技术难题就成了徐宝军的日常工作内容。  3年来,以徐宝军为带头人
期刊
王阳,1966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111厂数控加工车间车工班班长、特级工人技师。  他坚守在一线车工的岗位上,不停地把“铁疙瘩”车成航天精品,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惊人纪录,所交付的数百套产品合格率100%,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和耽误工期的现象,被大家称为“车王”。  他先后完成了神舟飞船十大关键部件之一的“连接分离机构”的研制加工任务、探月工程关键装置的研制批产任务、两
期刊
王尚典,1980年1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锦西石化公司机械厂车工。  自入厂第二年开始,王尚典连续3年蝉联总厂技术技能大赛“车工状元”;2004年,他就在全国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银牌;2012年,他又登上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冠军领奖台,成为辽宁省和中国石油系统首个“全国车工状元”。  2005年的一次意外使王尚典的右手拇指粉碎性断裂,医生说只能用脚趾移植,这意味
期刊
于东海,197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具制造厂热处理工段长兼技术员。  作为一名兵工人,于东海在工作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工艺绝技,记录工艺案例,工作20年间已积攒了几十本专业手抄本,被同事们戏称为“于东海未出版的热处理专业书”。他参与公司重点科研产品以及常规军品、民品热处理项目40余项,热处理工艺攻关50余次,为公司创造了7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多年来,他所在的热处理
期刊
姜妍,197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她是我国第一台乙烯压缩机设计者,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她创造了我国第一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攀上了世界同行业设计技术的最高峰;她在工作岗位上鲜明地亮出党员身份,积极投身“共产党员工程”。  面对研究设计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的任务,姜妍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接过重任,废寝忘食,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助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百万
期刊
鹿新弟,1967年出生,中共党员,道依茨一汽(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调工、高级技师。  他常年工作在研发、生产一线,对工作兢兢業业、一丝不苟、刻苦钻研,是公司装调工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名操作者和班组长,被誉为“柴油机调试第一高手”;他先后参与了公司多项新产品研发、质量攻关项目,并在工作中发现、堵住20余次批量质量事故,为公司节省资金4000余万元;他率先在内燃机行业建立“道依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