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应注重修炼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效能。“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演绎灵动、有效的课堂。
一、精心设计问点,“问”出学生的激情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心理上有了某种需求,学习活动才变得主动。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师节快到了,教师提出用五彩的肥皂泡来庆祝,类似于:“谁愿意用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来试着调制一份泡泡水?”“如果谁做出来的泡泡水吹出的肥皂泡又大又多,那谁的本领就越大!”“聪明的小科学家,你会变着法子吹出不同的泡泡花样吗?”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提问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给课堂带来一种高涨而激动的情绪。
二、抓住思维发散点,“问”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同时伴随着的是问题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教者准备了多种沉在水里的固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实验。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而是这样设疑:“快快行动起来,试试你有哪些好办法好点子能让这些物体浮起来?”学生跃跃欲试,捏橡皮泥、敲鸡蛋壳、挖土豆、搅拌盐……在开放的时空中探索出了多种富有个性化的方法。
三、把握提问时机,“问”出学生的创造
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积极思考。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能不能回答,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会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时,这就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的学生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测量雨的工具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第一种,用家里的玻璃杯做,在上面贴上刻度纸;第二种,废物利用,用没用的矿泉水瓶来做,把它的颈部以上去掉,用下半部分来做,并用胶带贴住直尺作为刻度来量;第三种,和第二种很类似,只是用两只矿泉水瓶来做,把它们绑在一起,下雨时既可以用来量水,又可以作对比,使测量更准确。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探讨热情高极了,不仅对这几种方案表示一致认同,更肯定第三种方案的科学准确。这时教师又加以追问:“玻璃瓶底是平的,而矿泉水瓶底部不平,是凸起的,同样装的雨水所占的空间就有差异,用相同的刻度标准来测量是否公平?”学生马上进行补救:“底部凸起瓶子的测量刻度应该每格从下到上不断变小,这样就差不多准确了!”这一想法,又引起了另一位学生争辩道:“这不行,矿泉水瓶底部凸起部分也不是很多,我认为刻度应该是先大后小,然后均匀。”教师又与学生针对平底与凸底容器的起点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最终共同制定出雨量器量雨的标准。如此在不断的探索辨析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方法也更灵活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课堂在提问中精彩纷呈。
四、给予及时反馈,“问”出学生的积极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随时公开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时首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于总是愿意回答问题,却又总是答错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可以在他答错后指出:“你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如果能认真思考,把问题答对就更好了。”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动人之曲。教师应努力掌握提问技巧,锤炼课堂语言,精研提问方式,在随时变化的课堂环境中,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灵敏性,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一、精心设计问点,“问”出学生的激情
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心理上有了某种需求,学习活动才变得主动。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教师节快到了,教师提出用五彩的肥皂泡来庆祝,类似于:“谁愿意用老师提供的各种材料来试着调制一份泡泡水?”“如果谁做出来的泡泡水吹出的肥皂泡又大又多,那谁的本领就越大!”“聪明的小科学家,你会变着法子吹出不同的泡泡花样吗?”等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提问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也给课堂带来一种高涨而激动的情绪。
二、抓住思维发散点,“问”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同时伴随着的是问题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教者准备了多种沉在水里的固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实验。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而是这样设疑:“快快行动起来,试试你有哪些好办法好点子能让这些物体浮起来?”学生跃跃欲试,捏橡皮泥、敲鸡蛋壳、挖土豆、搅拌盐……在开放的时空中探索出了多种富有个性化的方法。
三、把握提问时机,“问”出学生的创造
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唤起学生内心的探究欲望,积极思考。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学生能不能回答,要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要有科学探究的实践经验作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会出现断层,欲速则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会皆大欢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
当学生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时,这就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的学生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测量雨的工具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设计了以下几种方案:第一种,用家里的玻璃杯做,在上面贴上刻度纸;第二种,废物利用,用没用的矿泉水瓶来做,把它的颈部以上去掉,用下半部分来做,并用胶带贴住直尺作为刻度来量;第三种,和第二种很类似,只是用两只矿泉水瓶来做,把它们绑在一起,下雨时既可以用来量水,又可以作对比,使测量更准确。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探讨热情高极了,不仅对这几种方案表示一致认同,更肯定第三种方案的科学准确。这时教师又加以追问:“玻璃瓶底是平的,而矿泉水瓶底部不平,是凸起的,同样装的雨水所占的空间就有差异,用相同的刻度标准来测量是否公平?”学生马上进行补救:“底部凸起瓶子的测量刻度应该每格从下到上不断变小,这样就差不多准确了!”这一想法,又引起了另一位学生争辩道:“这不行,矿泉水瓶底部凸起部分也不是很多,我认为刻度应该是先大后小,然后均匀。”教师又与学生针对平底与凸底容器的起点等关键问题展开探讨,最终共同制定出雨量器量雨的标准。如此在不断的探索辨析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方法也更灵活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课堂在提问中精彩纷呈。
四、给予及时反馈,“问”出学生的积极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考。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随时公开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回答评价时首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于总是愿意回答问题,却又总是答错的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批评,可以在他答错后指出:“你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如果能认真思考,把问题答对就更好了。”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动人之曲。教师应努力掌握提问技巧,锤炼课堂语言,精研提问方式,在随时变化的课堂环境中,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来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灵敏性,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