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的背后,如何影响人们的财富?

来源 :财富生活·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5日,全球最大的事是人民币兑美元终于跌破了“7”,当天在岸人民币最终收报7.0352,贬值936点,上一交易日收报6.9416。
  我惊讶的不是人民币破“7”,我惊讶两件事:一是人民币才破“7”:二是大家对“7”这个数字居然如此重视。
  我之所以说“才”破“7”,是过去几年,专家们等这个时刻已经实在等得太久了,他们一再预测人民币破“7”,但人民币就是一直不配合,总在6.9左右徘徊,现在终于破了,专家们可以歇歇了。
  我之所以惊讶破“7”之后大家的反应,是我认为“7”这个数字毫无意义,6.9多一点和7究竟有多大的区别?有人说这是心理关口?“7”破了,大家的贬值预期就会形成。
  我想问,7是谁定的心理关口?又是谁定的政策红线?破了“7”,是不是就像人体的某些指标,过了某个线会出大问题?理论和现实都没有依据啊。
  一个毫无意义的简单数字,居然成了人人都担心的事,这其实也反映了在一些重大经济事件中,不明觉厉,“博傻”的群体永远都不缺。
  当然,惊讶之外,比较欣慰的是,我看到这一次央行第一时间对人民币破“7”进行回应。我观察了一下,差不多是在破“7”之后不到半小时,央行就做了回应,说明央行对人民币破“7”早有准备。
  ①对于人民币为什么破“7”,央行认为是受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及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这是实事求是的,贸易摩擦导致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大,很正常,也不需要遮遮掩掩。
  ②央行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很正常,单边升值或者单边贬值都不会出现。央行特别强调,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庫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③央行强调,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仍然是走强的,人民币在全球仍然属于稳定的强势货币;
  ④对于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走势,央行认为长期取决于基本面,短期内市场供求和美元走势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央行特别强调了在稳定汇率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政策工具,表明了稳定汇率的信心;
  最后,谈及对企业和老百姓的影响,央行希望大家适应汇率波动的常态。但同时指出,汇率的不可预测。
  熟悉我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观点的人都知道,在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上,我一直认为,由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是不争的事实,但人民币绝对不会像一些专家危言耸听的那样出现暴跌,人民币更不像一些人所言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泡沫”。
  就“7”这个数字而言,我认为破不破毫无意义,整天预测什么时候破不仅无意义,而且很无聊。预测破之后会出多大的事纯粹属于一些专家吸引眼球的炒作。把一些事情说的危言耸听,说的很吓人是这些人一贯的炒作伎俩,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摸透了大家的心理喜好。
  正确的看待人民币汇率,把握三个维度即可:
  1是中国经济的维度,要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有准确的把握,把中国经济放在全球比较,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之一;
  2是中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是捍卫人民币汇率最大的武器,哪怕拿出5000亿捍卫汇率,可以打败世界上任何想做空人民币的力量;
  3是汇率管制的维度,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球最严格的外汇管制,这等于可以轻易锁死人民币的价格,限制资金的外流。
  这三个维度基本决定了,即使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一些人爆炒人民币暴跌之类的话题不过是炒作而已。
  人民币破“7”这个事,真不值得全球财经界如此高调的关注。就人民币汇率而言,在贸易摩擦加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出现贬值正常,不贬值才不正常。但这不意味着破“7”有多可怕。
  在我看来,人民币今年在7.3%左右波动都是属于正常范畴,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对于中国老百姓和企业而言,确实如央行所言,是很难预测汇率的走势的。
  企业也好,老百姓也好,只要记住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避险是第一位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只拿着一种货币,这是最基本的操作。比如,要不要拿点美元日元黄金,并不是看短期他们的涨跌,而是充分体现避险的需求,在任何时候都配置一点。
  人民币破“7”对老百姓的财富会产生多大影响?我的观点是,没有任何影响。“7”这个数字哪怕只是强调他的心理作用,也是被市场炒作放大了。
  我经常出差,会买高铁票,发现一个规律,一个列车需要2小时,另一趟需要2小时10分,你会发现,2小时的高铁票总会被抢光,2小时10分的却常常有余票。有些人宁愿去抢票也不愿意买2小时10分的。其实,这就是一种博傻,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2小时和2小时10分真的没太大区别。
  我一点都不担心人民币破“7”,在汇率波动的背后,我最担心的仍然是中国资产的价格,一旦汇率出现波动,市场会出现做空中国资产的力量,对中国股市,房地产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汇率的背后,更大冲击的不是货币本身,而是一个国家的资产价格。就此而言,人民币如果出现太强的贬值预期,对中国股市、中国房价都会产生冲击,这是我们最应该关注和警惕的。
其他文献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白甸镇迎来了大丰收,千亩菱塘绿意盎然,采菱船穿梭其间,好不热闹。 图为当地村民正在采收新鲜的菱角。  (圖/东方IC)夏日风景线 阿波舞节热力开  当地时间2019年8月12日,日本德岛市,为期四天的阿波舞节在当地举行。舞者们整齐划一、欢歌热舞,场面蔚为壮观,成为了夏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此次节日预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前来参加。  (图/东方IC)
期刊
达芬奇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或许是因为这位旷世奇才痴迷于“跨界”,所以他并没有留下大量的绘画作品传世,如今收藏在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公共机构的可信真迹不足2
期刊
五彩城是一个面积巨大的商业购物中心,这里地处北京北五环之外,与它一街之隔是一个叫橡树湾的高档小区。一年之前,超过9万元/平米的均价都没能阻挡不少小米员工看房的热情。那个时候,这些持有股票期权的员工们正在期待公司顺利上市,然后把一些外界早已盛传的造富故事变为现实。  2019年7月9日,小米赴港上市满一周年。敲钟时港交所里的觥筹交错和人声鼎沸,现在已经消失殆尽。雷军和几位创始人站在一人高的铜锣前的意
期刊
鸟飞兔走,春去秋来,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收获的秋。可惜的是,收获的喜悦却并不属于《上海堡垒》剧组。这部备受瞩目的科幻电影上映仅一周就被多家影院下映,在口碑及票房的双双失利中寂寞谢幕。而对于影片“惨败”的原因,除了特效和剧本不过关之外,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担任男主角的新生代偶像鹿晗,认为其不尽如人意的演技也是“赶客”原因之一。  这已经不是偶像艺人第一次遭遇质疑。在我们一贯的认知中,偶像泛指崇拜对象
期刊
雪人高山之家酒店  尼泊尔·珠穆朗玛峰 海拔4267米  Yeti MOUntain Home酒店位于尼泊尔珠穆朗玛峰的昆布地区。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徒步旅行路线,更是登山爱好者的青睐的地方。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征服。酒店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他们提供令人舒适的住宿,用高品质的美食来缓解旅行者和攀登者的疲劳。  酒店共有六间小屋,分布在山脉中的绝佳位置,可以通过小路步行前往。
期刊
作为中华传统食饮及精神的代表,饮茶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茶叶虽分红绿白乌诸类,饮茶方式亦可在讲求仪式感的功夫茶与粗放的茶缸沸水之间切换,独有“泡茶”这一步,不仅避不开、绕不过,还是一场茶饮之中的重头戏,承载了色、香、味、韵的表达,串联起茶、器、人的精神,联通古今情怀。然而这意蕴深厚的一“泡”,在明朝洪武二十四年之前,还是饮茶的“野路子”,连同炒青制成的散茶,都未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可。回首千年茶饮
期刊
松露何物  虽然看上去仿佛一颗古怪又有着大理石纹路的石头,但松露其实是一种长于松树、栎树、橡树之下,一年生的天然真菌。“松露”之名甚雅,和它的样子没什么关联,因其栉松风、沐晨露,日本称之为(西洋松露):因其是被猪从地下拱出,云南人也叫它“猪拱菌”“拱菌”,或者“隔山撬”。松露按颜色分为紫、黄、白等多种,公认黑松露和白松露最美味,其中最矜贵、香味最浓郁的便是白松露。  白松露生长条件严苛,也只在秋冬
期刊
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中秋节前后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坐在桂花树下,呼吸着氤氲醉人的香气,观赏光辉皎洁的明月,是古人的雅事、乐事。  宋人非常喜爱桂花的清雅自然的香气,他们收集桂花制作成香,供日常熏香之用。  古時,香是文人之间互相赠送的礼品,杨万里就曾经收到朋友赠送的“木犀香”,诗人乘兴作诗《双峰定水磷老送木犀香》,以表答谢之意。诗云:  万杵黄金屑,九烝碧梧骨。  诗老坐雪窗,天香来月窟
期刊
继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今年年初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下称意见)。  在这些中央下发的指导意见中,汽车消费都成为了重中之重。没错,汽车消费对国内整体消费市场意义重大。此前国家发改委曾表示要以稳
期刊
《2007年2月、3月、4月,#524}艺术家:让-吕克·米蓝彩色照片,228×183厘米.2007年《2007年2月、3月、4月,#524》艺术家:让-吕克·米蓝彩色照片,228x183厘米,2007年  “虽然在梵高及让·吕克·米蓝的创作中并没有相似性,两人的创作主题也大相径庭。但是,在两者的艺术想象力核心及创作方法之间,的确有一种抽象而根本的共同点,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时间的概念结晶化,而又带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