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自我发现问题的习惯;自由探索精神。这是一种极富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新的积极的教学方法。它摆脱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比传统阅读教学更为科学合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阅读的内涵
  探究是一种过程,是探究者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学习或创造的过程。通过探究,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探究性阅读,是以阅读目的为前提,以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对阅读内容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要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二、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确认学生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把人类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库存,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钱梦龙老师提倡“目中有人”的语文教学,这个“人”就是学生。“目中有人”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避免出现偏差。
  (1)避免探究目标出现偏差。探究目标的偏差主要指对语文探究性学习目标理解出现绝对化、简单化,脱离了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而去探讨与三维目标毫无关系的问题。探究性阅读教学在确定每一节课具体的探究目标时,不要认为只要有探究就是探究性教学。这是笼统而概念化的理解,根本无法指导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探究目标的确定,要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2)避免探究阅读内容出现偏差。探究阅读内容的偏差主要指探究方向、主题、内容等出现范围扩大和一些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没有根据新课标理念来探究阅读文本的难点、疑点及人文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探究的对象与探究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探究的泛化、浅化和形式化,要依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基性”目标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避免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指导出现偏差。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指导的偏差主要指活动组织形式的绝对化;过程指导的虚无化;教师角色功能的扩大化。有教师认为凡是探究就要进行小组学习,没有小组学习就不是探究;凡探究就必定进行讨论,否则就不是探究性学习。其实个人可探究、小组可探究、集体可探究;讨论是探究,个人阅读也是探究。因此,探究性教学组织形式和各种探究方式要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有的教师过于强调探究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造成探究活动方向模糊、主题不清、操作无序、效率过低,失去了教师指导的作用。相反,有的教师总担心学生未能正确把握探究的方法,过多地去解决应该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失去自己探索的机会,实际上这是教师将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无形中扩大为活动主体实践者。学生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使探究性学习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矛盾,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未知领域。引导质疑是探究的发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阅读课文的内容很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有了问题,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课堂讨论活动做合理的调控,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课堂讨论是班级和小组进行探究性阅读常见的运作方式,为了使课堂讨论高效、实效,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教师应一方面给学生留足探究、钻研的时间;一方面通过有效的调控使课堂节奏紧凑、效率显著。当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出现思路的偏差时,教师应适时地通过课堂点评进行引导调控。通过合理调控,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3.采取适当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可见,阅读是极其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探究性阅读活动的主体和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独到的眼光去感悟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在课堂上以适当的评价行为,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无穷乐趣。教师在评价中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作为重点;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保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又要保护基础薄弱学生的自尊心,多鼓励、多肯定,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在猪群多呈暴发流行,常引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源泉。他确立了“生活本源论”的教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育与生活的本质关系。语文教育必须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语文生活实践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语文课外作业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生活事件”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因此,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恰当对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语文课外作
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教师未能正确解读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在摒弃了“满堂灌”的做法之后,换成了“满堂问”,不注重情境的创设,问题缺乏启发性,缺乏思考深度,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出现了课改实施中过于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弱化教师指导作用,甚至让教师淡出课堂的倾向。表面热热闹闹的小组成为课堂作秀的一种手段,课堂的虚假繁荣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提高。  针对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打造高
著名作家冰心劝导小读者读书时强调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足见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而七八年级的初中生正处于阅读兴趣的高涨期,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时数增多,平均阅读量增多,最喜爱的书目增多等,这种可喜现象正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是,从初中生课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往往是学生读一读,教师问一问,学生答一答,教师评一评。如何突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紧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学生从喜欢看漫画,读言情小说、武侠故事转变到喜欢语文和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上来呢?怎样才能实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1]这一重要的目标呢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奇瘁(除猪外)、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为
科学育良种严把质量关吉林省原种繁殖场是国家级玉米原良种生产基地,近几年来,多次在省苗检、花检中,受到用户与专家们的好评。一直以品种多,质量优,迎得用户。在种子质量管理年中
氟腺呤是一种新型核苷类抗球虫药,对多种球虫特别是禽类的艾美尔球虫效果显著,与其他抗球虫药无交叉耐药性。本品不溶于水,适合混饲给药,而混饲时由于药物剂量较小易造成药物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在我们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提问不停,学生应接不暇,课堂上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什么情感体验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能是教学研讨会上的一嘴空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达成新课标提出的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这一目标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引导学
血吸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目前可以通过药物对感染血吸虫病的个体进行治疗,但是药物治疗不能很好地解决重复感染的问题,也不能有效的预防血吸虫病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