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桥 传统之翼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feng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11月2日至5日,世界音乐周——中国·日本国际音乐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共同主办,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多所高校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此次会议的开幕式与往届形式不同,以研讨会的方式展开,议题为“我与我的世界民族音乐教学”。中央音乐学院安平组织了此次开幕式的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国内世界民族音乐学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要求进行了讨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王州首先提出了中国当前世界民族音乐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即世界民族音乐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的研究资料不足,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也相对匮乏。面对这种学科现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俞人豪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提出了在本门学科研究中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仅仅研究和照搬国外学者的观点,而要在本民族的基础上展开创新性的研究。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在严格界定了民族音乐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教学方式。研讨会的最后,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为了更快更具体地展开中国的世界民族音乐学科建设,在此次会议后,对世界民族音乐中的九大区划进行细致分配,由与会代表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下次会议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在这场别开生面的、充满学术气息的开幕式讨论会之后,中日国际音乐研讨会正式拉开序幕。研讨会分为三大部分,即专题讲座、工作坊与音乐会。
  一、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的主题主要围绕中日民族音乐的介绍与比较研究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本次会议共提交论文19篇,按论述主题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日本音乐及其发展史研究
  关于日本民族音乐的讲座,主要围绕日本的三味线与三味线音乐展开。这一部分共有8篇论文,其中包括:蒲生郷昭《三味线与三味线音乐》;山田智惠子《义太夫节的音乐特征与义太夫三味线》;金城厚《三线与冲绳古典音乐》;新堀歓乃《日本的佛教音乐》;毛丫《日本筝的乐器改革与使用现状》;塚原康子《关于近代日本音乐史》;小段冶邦隆《日本现代作曲—从现代到后现代》以及桥本久美子《从音乐取调卦到东京音乐学校,再到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院》。其中蒲生郷昭的讲座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介绍了日本音乐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音乐种类、代表乐器及特征,并对日本三味线的起源、存在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进行细致介绍与讲解。桥本久美子的论文主要针对东京艺术大学的前身——音乐取调卦与东京音乐学校的创立以及教育特征进行阐述,并对该大学史料室的现状作以详细介绍。
  (二)中日音乐比较研究
  这一部分包括论文4篇:谈龙建《中国三弦音色的多样性之研究》;周耘《比较音乐学历史背景的日中学术交流》;王耀华《琉球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受容的三种类型》;赵维平《中日尺八渊源的研究及我见》。其中王耀华的《琉球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受容的三种类型》主要介绍了从琉球传统艺能对中国传统艺能受容、变化的程度和接受影响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原样受容、变体受容和部分因素受容。无论哪种类型,它们在受容的过程中,受容者都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感受对受容对象进行改造和变化。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琉球人在长期历史发展、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审美观,驱使它们经常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审美观和习惯性艺能语言来改造外来艺能,使之与自己的审美需求相适宜。周耘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在比较音乐学中,中日两国各自发展的过程以及中日学者交互交流互动的情形,以岸边成雄、王光祈等人的研究活动为线索,通过总结、分析其研究活动的重要个案实例,旨在厘清和阐明中日两国音乐学术界在比较音乐学发展历史上交流与互动的情况,进而重新审视中日两国音乐学者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可行性,以促进东亚音乐学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这一部分共有论文7篇:德丸吉彦《音乐中的互文性:了解亚洲音乐的重要工具》;Huib Shippers《传统音乐的延续》和《多元音乐文化教育》;葛西周《音乐在日本的近代化》;王州《国际音乐教育改革视野中的“弘扬民族音乐”与“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植村幸生《日本大学中的世界音乐教育》以及徐元勇《歌唱的术语、技术、学术》。澳大利亚昆士兰音乐学院院长Huib Shippers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强调了音乐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理解的四个可能的路径:一是以一种音乐文化统御其他的外来音乐文化;二是承认多元音乐文化各自的独立地位,并进行分别研究;三是以不同音乐文化的共同点为切入来进行研究;四是采用融合多元音乐文化的方式。植村幸生的文章以东京艺术大学甘美兰课程为实例,阐释了日本的音乐大学、艺术大学中世界音乐实践课程的发展历程。
  在众多专家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的讲座中,使我们了解到日本民族音乐的概况及其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工作坊
  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4场工作坊来展示和教授中日传统乐器及其音乐。其中包括中国工尺谱、二四谱以及日本长呗三味线、尺八的展示和学习。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展示和学习中,西安鼓乐社社长田中乐讲授了工尺谱的]唱方法,并为大家传阅带来的祖传鼓谱,详细讲解了在]唱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潮州音乐研究者王培瑜则讲述了二四谱产生的渊源,并用潮州方言教唱二四谱歌曲《斗雄鸡》与《寒鸦戏水》。
  在日本传统音乐展示与学习的工作坊中,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新井康子及神令传授了日本民族乐器长呗三味线及尺八的]奏知识。新井康子带领几位三味线]奏家教授大家如何弹奏长呗三味线,耐心讲解了]奏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长呗的弹法,并通过简单的音高节奏练习,教会大家如何]奏日本歌曲《樱花》。神令则讲述了长呗的发展历史及乐器构造,并展示了祖传的尺八乐谱,随后又指导大家用他自己制作的尺八进行了简单的吹奏。
  工作坊的设置让与会者通过亲身的体验与互动,结合专题讲座中的系统介绍,更加生动地领略了中日传统音乐的魅力。
  三、音乐会
  本次会议期间共安排了5场中日音乐]奏会。分别为:日本三味线及其音乐]奏会、近现代日本音乐]奏会、日本邦乐]奏会、中国西安鼓乐专场]出和中国三弦音乐会。4天内的一系列中日音乐文化盛宴让与会者在专题讲座的理论基础上,于实践层面对中日传统音乐的发展加深了认识和体验。
  在近现代日本音乐]奏会中,表]者按照作品产生年代]奏了日本与西方融合后的音乐,为与会者展示了日本音乐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弦之吟——中国三弦音乐会”之精彩]出不仅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乐器独特的魅力,更见识到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们精湛的]奏技术。
  西安鼓乐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奏形式,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安鼓乐的]奏形式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11月3日晚,西安鼓乐的代表性乐社——来自陕西的南集贤西村鼓乐社一行20人带来了西安鼓乐中的坐乐,]奏了《尺调双云锣坐乐全套》。乐社除司鼓外,还包括笙、笛、管子以及打击乐等,以再现古代]奏场景的方式,精彩诠释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
  在音乐周的首场音乐会——日本三味线及其音乐中,来自东京艺术大学、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等地的多位表]艺术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出。节目顺序的安排与专题讲座紧密相连,在实践层面阐释了讲座的相关内容;三味线、尺八与筝等乐器的组合形成复杂的音色,多角度地展现了日本三味线及其音乐。本次会议的闭幕式]出为日本邦乐]奏会,在日本,与西洋音乐相对的传统音乐被称为“邦乐”,古老的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旋律让与会者再次领略了日本传统音乐的风采。
  结 语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自2005年来已举办了中非(非洲)、中芬(芬兰)、中新(新西兰)、中印(印度)等主题的世界音乐周活动,此次中日国际音乐研讨会使与会者充分领略到日本的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育及世界音乐的发展现状。本次会议在展示中日民族音乐比较与交流的同时,更引发了对中国世界民族音乐研究与世界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之思考。世界音乐周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张伯瑜曾讲过:“在音乐学视野中举办地域文化间平等对话的世界音乐周,是对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局面的积极响应,学习世界音乐是在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建立理解、尊重的最佳方式之一。世界音乐周也将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深化表层的专业、理论层次和深层的体验、感性层次,形成一种集合研讨会与艺术节突出特征的特殊结构的艺术活动。”①通过本次会议,笔者相信,中国的世界民族音乐研究将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多元音乐文化自觉,中国的世界民族音乐教育将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①赵亮《我院成功举办“中国—日本国际音乐研讨会”》,http://www.ccom.euu.cn/news/xwzx/2011f/201111/t20111109_1963.html
  
  刘绵绵 博士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王 鹂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13年春,以交响曲创作著称的作曲家郭祖荣先生又喜添双作——《第二十三交响曲》(三个乐章)和《第二十四交响曲》(单乐章,以下简称《二十四》)两部交响曲。其中《二十四》起笔于春风三月“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时,以“伤离别”为核心思想一挥而就,四月份就完稿,既是时节的应景之作,也是郭氏唯一“凄清冷落”的格调之作①。该曲曲风含蓄、雅致见长,曲法俭省、精深有加,很有古曲风韵。尤其曲中那低吟慢叙的曲调间透出“悲莫
2014年4月21日晚7点30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法国假声男高音菲利普·雅罗斯基(PhilippeJaroussky)的首次访华音乐会出神入化、精彩绝伦。他那衔接自如的气息,精准的大幅度跳跃,迅速而流畅的音区转换,细致入微的乐感,加之英俊帅气的外表,震撼了全场。  菲利普·雅罗斯基是当今世界声乐舞台上一位非常独特的假声男高音。他生于法国,自幼学习小提琴,转习声乐后,很快就发掘出了演唱方面的天赋,在
峡两岸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无疑是当今中国人谈论与表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话题。毋庸置疑,闽南文化、闽南语言在海峡两岸之间是极为重要的一条精神纽带。如何复兴心中的中国梦,如果将两岸之中华文化传承延续,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延伸两岸人民文化心理之记忆互动,如何表达闽南文化之品质与精神内涵,在实现中国梦、期盼中华文化于两岸复兴发展之视阈下,卢广瑞、孙连君编著的《20世纪海峡两岸闽南语(创作)歌曲音乐研究》(由厦门
术歌曲”是音乐世界中“琴瑟友之”的“窈窕淑女”。“她”内蕴“真”的品质,“善”的品性,“美”的品格,“她”是“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的“阳春白雪”;“她”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声”的以情化声、情声合一之音乐精品;“她”是志趣高远,意境深邃,个性卓越,技法完善的作曲家和歌唱家“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的“自觉自由”的高尚完美艺术对象。  2007年5月28日至6月4日,“中国艺术歌
2007年6月15日—17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了古琴研讨会,古琴重奏独奏作品、古琴名家展演音乐会,古琴大师公开课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活动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上海音乐学院科研处主办。开幕式上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王建民先生致贺词,在贺词中谈到适逢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民族音乐系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召开古琴研讨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了上音古琴专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曾在上音任教的刘景韶、顾梅
音乐教育哲学问题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继2009年11月在广州大学举办的首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之后,我国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第二届音乐教育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传统音乐教育高端论坛会议拟于2011年11月17—19日在广州大学召开。会议由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办。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问题是我国音乐教育学术界近年关注的重要课题。会议将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美国密歇
1935年5月,俄国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Alexendre Tcherpnine,1899—1977)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五声音阶的钢琴教本》。萧友梅写的“卷头语”云:“车先生相信各民族用惯的音阶,不能绝对废止。现在流行的钢琴教本,都是用西洋七声音阶做基础的。他相信中国人学钢琴,起头如能用五声音阶做基础,必定更容易领会。……教材均由浅入深排列作成,颇合初学钢琴教本之用。”①指出了齐尔品提倡中国人学
一  2008年12月20日,“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建团十周年庆典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中国少年民族乐团是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97年创办的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多位优秀艺术家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一个大型民乐团,下设弹拨、弓弦、民族管弦乐三个主要乐队。本场音乐会是中国少年民族乐团建团十周年的庆典,也是对该团建设理念、当前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前景的一次集中检验。音乐会以民族管弦乐始,以民族管弦乐终
由于专业的需要,我时常走进唱片店,试图能够淘到一些西方经典歌剧和各时期艺术歌曲以及中国20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间音乐家创作的代表歌曲的碟片,但每一次的结果都不免令我有些失望。因为我发现几乎每一家碟屋的货架上都摆满了时下最走红的流行歌手的碟片,可谓占据着碟屋的大半壁江山。而我期望能够寻找到的碟片则从数量上就很有限,尽管如此,相比较而言西方古典音乐的碟片较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音乐合集无论从版本还是
12年5月25—27日,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在国家大剧院的小剧场举行了三场独具匠心的“演唱会”——个人舞台剧。笔者有幸前往观看,之后心情久不能平静。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国当前的声乐教学状况,声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演唱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指导或鼓励学生去关注什么?学习什么?文章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详细介绍与评论这一场别开生面的舞台表演,第二部分重点谈《我歌我哥》对当前声乐表演的反思以及由这场演出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