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糖网病”的进展往往是不可逆的,为了摆脱失明的危险,一定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但目前看来,许多医院在“糖网病”早期防治行动上明显滞后,这与认识偏差及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临床常见的“糖网病”诊治误区。
误区一:视力出问题了才去看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患者也往往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去眼科检查,但这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眼疾,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来就诊时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把“糖网病”所致的视物模糊误认为是生理性的年老眼花而不以为然,白白错失治疗良机。因此,糖尿病患者无论视力有无问题,都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千万不要等视力出现问题了才去眼科检查,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开始(12岁后)筛查眼底,此后每年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伊始筛查眼底,每年随诊1次。对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每年检查1次眼底;糖尿病合并妊娠者(非妊娠糖尿病者),备孕前或怀孕前3个月应筛查眼底。如果被检查出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就需要3个月到半年去查1次眼底,并及时行眼底造影检查,必要时给予激光光凝治疗,以维持良好的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糖网病”的病变经常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因此,散瞳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倘若眼底病变比较严重,还需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发现肉眼难以看到的病变,如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和视网膜缺血区等。
误区二:血糖控制早与晚,最终结局都一样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糖网病”的发生与进展。这里着重强调“早”字,是由于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如果能在糖尿病早期把血糖控制良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如果患者早期血糖控制欠佳,到了后期即便血糖控制良好,也往往于事无补,对预防和控制“糖网病”意义不大。因此,一定要特别重视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血糖控制。此外,还要注重对血糖波动的控制,后者同样会对视网膜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三:预防“糖网病”,只需把血糖控制好就足够了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不会发生“糖网病”,其实这是不对的。现已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与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变、吸烟等其他多种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单纯糖尿病患者高34%,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建议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严格控制血脂可使黄斑局部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手术的需求下降30%。不吸烟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可以降低三分之一。因此,预防“糖网病”需要综合管理,仅仅控制好血糖远远不够,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戒烟、保护肾脏等。
误区四:对“微血管剩留风险”疏于控制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降糖、降压、降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尽管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得以显著减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即“微血管剩留风险”,这个问题常常被临床忽视。
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在“糖网病”早期应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保护微血管,延缓病情发展,大大降低“微血管剩留风险”。
误区五:视力严重下降以后才考虑激光治疗
许多“糖网病”患者担心激光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往往到了晚期视力严重受损时才接受激光治疗,白白错失早期治疗的良机。
眼底激光术是目前“糖网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利用激光的光致热生物效应,对视网膜组织进行凝固,从而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促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萎缩,阻止病情恶化,保护残存的视力,但不会提高视力。
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微血管增殖前期,这时激光可以把新生血管消灭在萌芽状态,治疗后的患者往往视力恢复得很好。
误区六: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眼部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又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由此可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是糖尿病眼病的一种类型,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因此,在临床进行糖尿病眼病筛查时,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不同的检查项目,除了常规的视力及眼底检查之外,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眼压检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眼底光学断层扫描(OCT)检查等。
小貼士
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近视程度加重,老视暂时性缓解;看东西出现重影;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视物有闪光感;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胀、眼痛,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糖尿病眼病重在预防,提倡三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而平稳地控制血糖;其次,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因为高血压会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此外,还要戒烟酒;按要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病情。
误区一:视力出问题了才去看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患者也往往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去眼科检查,但这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眼疾,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来就诊时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把“糖网病”所致的视物模糊误认为是生理性的年老眼花而不以为然,白白错失治疗良机。因此,糖尿病患者无论视力有无问题,都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千万不要等视力出现问题了才去眼科检查,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开始(12岁后)筛查眼底,此后每年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伊始筛查眼底,每年随诊1次。对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每年检查1次眼底;糖尿病合并妊娠者(非妊娠糖尿病者),备孕前或怀孕前3个月应筛查眼底。如果被检查出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就需要3个月到半年去查1次眼底,并及时行眼底造影检查,必要时给予激光光凝治疗,以维持良好的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糖网病”的病变经常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因此,散瞳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倘若眼底病变比较严重,还需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发现肉眼难以看到的病变,如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和视网膜缺血区等。
误区二:血糖控制早与晚,最终结局都一样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糖网病”的发生与进展。这里着重强调“早”字,是由于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如果能在糖尿病早期把血糖控制良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如果患者早期血糖控制欠佳,到了后期即便血糖控制良好,也往往于事无补,对预防和控制“糖网病”意义不大。因此,一定要特别重视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血糖控制。此外,还要注重对血糖波动的控制,后者同样会对视网膜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三:预防“糖网病”,只需把血糖控制好就足够了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不会发生“糖网病”,其实这是不对的。现已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与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变、吸烟等其他多种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单纯糖尿病患者高34%,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建议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严格控制血脂可使黄斑局部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手术的需求下降30%。不吸烟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可以降低三分之一。因此,预防“糖网病”需要综合管理,仅仅控制好血糖远远不够,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戒烟、保护肾脏等。
误区四:对“微血管剩留风险”疏于控制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降糖、降压、降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尽管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得以显著减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即“微血管剩留风险”,这个问题常常被临床忽视。
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在“糖网病”早期应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保护微血管,延缓病情发展,大大降低“微血管剩留风险”。
误区五:视力严重下降以后才考虑激光治疗
许多“糖网病”患者担心激光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往往到了晚期视力严重受损时才接受激光治疗,白白错失早期治疗的良机。
眼底激光术是目前“糖网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利用激光的光致热生物效应,对视网膜组织进行凝固,从而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促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萎缩,阻止病情恶化,保护残存的视力,但不会提高视力。
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微血管增殖前期,这时激光可以把新生血管消灭在萌芽状态,治疗后的患者往往视力恢复得很好。
误区六: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眼部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又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由此可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是糖尿病眼病的一种类型,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因此,在临床进行糖尿病眼病筛查时,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不同的检查项目,除了常规的视力及眼底检查之外,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眼压检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眼底光学断层扫描(OCT)检查等。
小貼士
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近视程度加重,老视暂时性缓解;看东西出现重影;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视物有闪光感;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胀、眼痛,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糖尿病眼病重在预防,提倡三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而平稳地控制血糖;其次,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因为高血压会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此外,还要戒烟酒;按要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