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误区大盘点

来源 :保健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由于“糖网病”的进展往往是不可逆的,为了摆脱失明的危险,一定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但目前看来,许多医院在“糖网病”早期防治行动上明显滞后,这与认识偏差及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临床常见的“糖网病”诊治误区。
  误区一:视力出问题了才去看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患者也往往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去眼科检查,但这并不代表一定没有眼疾,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来就诊时病情往往已不是早期。还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把“糖网病”所致的视物模糊误认为是生理性的年老眼花而不以为然,白白错失治疗良机。因此,糖尿病患者无论视力有无问题,都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千万不要等视力出现问题了才去眼科检查,这样往往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开始(12岁后)筛查眼底,此后每年1次;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伊始筛查眼底,每年随诊1次。对没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要每年检查1次眼底;糖尿病合并妊娠者(非妊娠糖尿病者),备孕前或怀孕前3个月应筛查眼底。如果被检查出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就需要3个月到半年去查1次眼底,并及时行眼底造影检查,必要时给予激光光凝治疗,以维持良好的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糖网病”的病变经常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在不散瞳的情况下很难发现,因此,散瞳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倘若眼底病变比较严重,还需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以便发现肉眼难以看到的病变,如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和视网膜缺血区等。
  误区二:血糖控制早与晚,最终结局都一样
  众所周知,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糖网病”的发生与进展。这里着重强调“早”字,是由于血糖控制存在“代谢记忆”效应,如果能在糖尿病早期把血糖控制良好,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如果患者早期血糖控制欠佳,到了后期即便血糖控制良好,也往往于事无补,对预防和控制“糖网病”意义不大。因此,一定要特别重视对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血糖控制。此外,还要注重对血糖波动的控制,后者同样会对视网膜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误区三:预防“糖网病”,只需把血糖控制好就足够了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不会发生“糖网病”,其实这是不对的。现已知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与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变、吸烟等其他多种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单纯糖尿病患者高34%,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缓解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建议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严格控制血脂可使黄斑局部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手术的需求下降30%。不吸烟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可以降低三分之一。因此,预防“糖网病”需要综合管理,仅仅控制好血糖远远不够,还要控制好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戒烟、保护肾脏等。
  误区四:对“微血管剩留风险”疏于控制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降糖、降压、降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尽管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得以显著减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微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此即“微血管剩留风险”,这个问题常常被临床忽视。
  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在“糖网病”早期应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减轻视网膜血管渗漏,减少新生血管的形成,改善微循环,保护微血管,延缓病情发展,大大降低“微血管剩留风险”。
  误区五:视力严重下降以后才考虑激光治疗
  许多“糖网病”患者担心激光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往往到了晚期视力严重受损时才接受激光治疗,白白错失早期治疗的良机。
  眼底激光术是目前“糖网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利用激光的光致热生物效应,对视网膜组织进行凝固,从而改善视网膜的缺血、缺氧状态,防止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促使已生成的新生血管萎缩,阻止病情恶化,保护残存的视力,但不会提高视力。
  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微血管增殖前期,这时激光可以把新生血管消灭在萌芽状态,治疗后的患者往往视力恢复得很好。
  误区六: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眼部病变,包括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又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由此可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是糖尿病眼病的一种类型,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因此,在临床进行糖尿病眼病筛查时,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不同的检查项目,除了常规的视力及眼底检查之外,有些患者还需要进行眼压检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眼底光学断层扫描(OCT)检查等。
  小貼士
  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以下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去医院进行检查: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近视程度加重,老视暂时性缓解;看东西出现重影;眼前有点、片状发黑的物体漂浮;视物有闪光感;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眼胀、眼痛,视野缺损,即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糖尿病眼病重在预防,提倡三早,即“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而平稳地控制血糖;其次,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因为高血压会显著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此外,还要戒烟酒;按要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病情。
其他文献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开始影响全国。面对这起公共卫生事件,医护防疫人员奔赴前线、维护城市运转者坚守岗位,普通人则积极响应隔离号召,并通过佩戴口罩和消毒保护自己和他人,人们用共同的努力对抗了那股无形的巨大威胁。  随着疫情渐渐得到控制,城市开始恢复运转;但城市里的人们,或许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为了解人们在经历疫情后真实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目前最热切希望获得的改变,《第一财经》杂志联手优衣库和复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离“烂”可能也就不远了。正在流行的“智能化”概念在各种“物联”、“互联网 ”大潮的助推下,俨然成了各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为有效的捷径;尤其在智能自行车领域,在那些放弃钻石饭碗投身到其中的大佬们满满自信的渲染下,无不预示着智能自行车的发展必将大有可为。只是在产品层面广泛采用“套路”化嫁接之后,产品就变“烂”了,而且还是如此的理所应当。难道“智能化”真是洪水猛兽?也许,只有当产品
在杨时展先生晚年时期,我有幸成为他的博士生。在先生身边学习的几年,不仅学业上得到先生的悉心指导,其他方面也获益匪浅。先生不仅是学识渊博的会计学泰斗,作为一个受传统文化薰陶的学者,更有后辈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优良品德。  回忆在先生身边的点点滴滴,许多事情至今难以忘怀。有一次,我到先生家里去,沈师母对我说,“杨老师昨天生气了,今天还没消气,你劝劝杨老师吧”。我忙问原因,师母说,平时先生总是在地摊上买3
【摘 要】 采用文本分析法,根据首因效应在有效识别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以2006—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员工导向文化对股权激励偏好、强度以及对象选择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导向文化企业更倾向于进行股权激励,并且员工导向文化强度越大,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强度越大,激励对象选择的范围越广。文章研究员工导向文化对股权激励行为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为企业文化影响企业财务行
外界并不知道,许多既想证明自己不是“衙内”,又没有勇气自己另辟蹊径的富家女,往往有很大的“自证压力”。  今年的3月7日,法国《费加罗报》、美国《纽约客》等几家有影响的国际传媒不约而同报道了温哥华网络真人秀《公主我最大》(Ultra Rich Asian Girls)里几名旅加中国“富家女”中的争议性表演。  在这档真人秀中,几名中国“富家女”开着名车出入大温哥华各赌场,赌场经理对她们十分熟悉,更
儿童节前后,关于儿童的新闻却没有几个是让人“快乐”的。  5月25日,浙江金华浦江县,一名未婚妈妈在厕所里产子,婴儿被困在下水管道中。所幸,婴儿最终被救起,奇迹般康复。但在现实环境下,生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中,小生命能否拥有幸福生活,很难预料。  之前,各地曝出多起幼女被性侵事件,花季少女的人生,很可能就此不同。  中国人,自古重视子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家人的努力,都只为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条件
在生活中,忙碌之余,總是有着闲散的碎时光。我常常沉浸其中,无比享受。  最近买了百花女儿茶,里面有洋甘菊、康仙花、薰衣草、雪梅花和薄荷叶等。白天,常常放上几首喜爱的歌曲,自己泡上一壶女儿茶,再添加几枚干玫瑰花,便有非常好的清香扑面而来。然后做家务,收拾,写文。学了几首红歌:《十送红军》《映山红》等。每一首都很好听,反复听和唱,乐在其中。  每晚,都去小公园和众多的中老年男女一起运动,跳舞,谈笑。结
极光,世界上最摄人心魄的景色。  挪威,北极圈里的秘密很多,“极光女神”Aurora便是其中之一。  在挪威观赏北极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领土三分之一在北极圈里,夏季观赏午夜太阳,冬夜追寻极光的理想之地。“我们这里有个‘Aurora Park’(极光公园)”,我的罗弗敦向导Petter半开玩笑地说,从今年冬季开始,他将正式成为专业的极光向导,带领摄影爱好者在罗弗敦群岛追拍极光。  我们一般在晚
团圆篇文章内容: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调查新闻局”认为,美军在阿富汗打响反恐战争以来,无人机成了阿富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夺命神器”,尤其是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地区。  自2001年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军频繁出动无人飞机,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发动空袭行动。然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近日披露,美军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经常滥杀无辜,导致许多无辜阿富汗平民死亡。不久前,一些阿富汗受害者家属接受了记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