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关节镜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炎症反应和早期康复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关节镜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镇痛、炎症反应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无锡市骨科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后,观察组予以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强化麻醉,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给药20min后(T2)及术毕(T3)时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疼痛水平,术前及术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及出院时间,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T2时,观察组HR及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HR水平均低于T1时,观察组MAP水平低于T1时(P<0.05);T3时,两组MAP及HR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疼痛水平评分均高于术后12 h(P<0.05);观察组术后72h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ICAM-1及IL-6水平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延长运动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微纳米科技的高速发展,微纳米器件、微颗粒和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微观材料的应用范围大幅增加。在微米尺度下,材料的塑性行为体现出显著的微尺度效应。传统的宏观模型并不包含尺度参数,在微米/亚微米特征尺度下不再适用。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本构模型和数值研究手段,对微尺度下材料塑性行为进行合理的模拟和评估,为微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离散位错动力学以离散位错线作为研究对象,直接通过模拟位错的运动和演化
学位
进水浓度连续流波动的折流式调质池调质机理不明,妨碍了结构化调质方程的推导和结构优化,直接影响其工程应用。通过抽象物理模型,引入进水段数、廊道数、穿孔隔板孔径等池型结构参数,基于进水冲击负荷变化的折流式调质池数学模型,采用时间追溯法,导出进水正弦波和矩形波波动函数下的折流式调质池结构化方程;进而利用LabVIEW软件仿真不同结构参数下折流式调质池的理论进出水浓度变化曲线及调质功能系数k;再用Flue
负温度系数(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传感材料,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响应快,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中。随着航空航天,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高温环境的温度检测需求大大增加。传统的尖晶石结构热敏电阻高温下不稳定,无法满足高温检测的要求。钙钛矿结构的热敏电阻能够在高温条件下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充分协调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之间的关系、保障城乡空间高效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土地的多功能属性决定了“三生”协调在乡村空间优化中能够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利益冲突所带来的人地关系矛盾的有效途径。论文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为研究对象,在其乡村空间发展过程中既有珠三角地区的地域典型性,也具备一定的乡村普适性特征。因而基于“三生”协调视角,以该区域
本文聚焦于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中的地图构建的速度和精度问题,针对大规模环境中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全局高精度地图的快速构建算法,即基于组合聚类NDT(Normal Distribution Transform)融合的稀疏分解优化SLAM(Simultaneous Location and Mapping)算法。该算法在传感器数据融合阶段,采用组合聚类的方法对雷达数据点进行聚类,它能根据雷达
在艺术领域中,颜色搭配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艺术设计之中,例如图像、海报、服装和室内家居设计。其中,和谐的颜色搭配是设计受欢迎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尽管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颜色和谐的研究,但是现有的颜色和谐理论仅仅给出了有限的和谐的颜色组合,而不具备颜色和谐相关知识的普通人则无法快速选取和谐的配色应用到合适的场景之中。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视觉的
工业机器人由于其低成本和工作空间范围广的特点,在各行各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利用工业机器人进行铣削加工是其中之一。决定机器人加工能力的因素包括其末端刚度和末端动态特性,增加末端刚度能提高机器人加工精度,优化末端动态特性能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振动进而改善加工质量和延长零部件寿命。然而工业机器人由于其多自由度串联的结构特点,导致其末端动态特性位姿依赖,不同工作区域末端动态特性铣削加工加工能力差异较大。建立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计算机架构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数据处理的需求。忆阻器的阻变特性可以模拟突触和神经元的神经功能,有望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高性能的神经形态计算架构。然而,利用忆阻器构建大规模神经网络存在漏电流效应和器件非理想特性等问题。一方面,需要利用自选择型忆阻器抑制漏电流效应实现高密度交叉阵列集成;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忆阻器阻变特性来改善神经网络性能。本论文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型农作物,也是我国的四大主粮之一。我国总种植面积已居世界首位,但平均亩产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晚疫病是制约我国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晚疫病传播快,是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病害,疫病爆发时常常导致绝收,对农户和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快速准确的病害识别,是控制晚疫病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晚疫病检测依靠有经验的人工,操作复杂、具有破坏性等现状,设计研制了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