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老头儿”们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人物周刊之前,我是专职体育记者,跑体育最大的感受是人老得太快。 练体操、跳水的孩子们,都只不过十来岁,小疙瘩豆似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却已经为国家争金夺银去了。
  到人物周刊后同事多为七十年代生人,都是看《排球女将》和《聪明的一休》长大的,唱卡拉OK点的是齐秦、张学友,为了不落伍才哼几句周杰伦,相处甚欢。与此同时,采访对象的年纪也急速上升,并且不断创下新高。
  凤凰卫视的曹景行先生是我到“人物”之后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其实曹先生年纪并不算大,今年也才六十岁,他气质温和淡定,且有一头时下流行的灰白头发,难怪陈鲁豫叫他“师奶杀手”。
  当时他已辞去了凤凰的行政职务,名片上只有两个头衔:一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访问学者,二是凤凰卫视评论员。见面地点约在清华二校门,时间?他在电话那头说出来,我一时呆住,“八点半吧,早上!”
  电光火石间明白什么叫“三十以前睡不醒,三十以后睡不着!”有了这次经验,同七十八岁的茅于轼先生约采访时间时,十分镇定,茅老师说你早点来吧,我说好,我可以早起的,早上八点半我就可以来,他老人家说,“八点吧,再早点也行!”
  两年前见曹老师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高龄女体育记者的转型期,到底还要不要跑下去,除了当记者就没有别的职业选择了吗?心里时常翻腾这样那样的想法。
  我提的好些个问题,都是出于私心问的,列位看官瞧仔细了!
  “42岁去香港闯荡,从最底层开始做,心里不慌吗?没有人生开始得太晚,华章已经翻过去的压力吗?”“现在像您这样的白发记者非常少,您看您出来大家都跑过来采访您了,是把您当专家呢,为什么不待在家里享些清闲,非要到一线跑呢?”
  感谢曹老师,坦诚、率真,他的回答有句话给我极大鼓舞,至今铭记,“做新闻是要靠积累的,这样的积累使你做出来的东西价值分量都会不一样。新闻业越发达,越是应该有站在一线的资深记者。”
  茅于轼老师学问了得,永远三言两语切中要害,在他那里,真理真的是简单又朴素。或许这个世界原本并不复杂,有的人是真不明白,有的人则揣着明白装糊涂,老人家没别的,“我就是要说真话”。
  茅老师与赵阿姨老两口的真情同他的真话一样令我难忘,每次去先生家中访问,赵阿姨总要亲自倒茶,先生与我们高谈国事天下事,阿姨不发一言,始终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告辞出门,老夫妇二人一同把我们送到门口。这样的“礼遇”使人温暖,也令我不安。
  我的文档里有一个名为“未完成”的文件夹,这里面还有许多我想访问的前辈,这些智慧、风趣、率真的老头儿们,真的是很可爱,我期待能尽早坐在你们面前。
其他文献
会议
1986~1990年对我省5家乡镇石棉厂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调查研究:1.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1)粉尘浓度测定(滤膜重量法及石棉纤维计数法),(2)粉尘中硅酸盐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2.
我属龙。1964年7月17日生于黑龙江伊春市。父亲是军人,看守监狱、汤旺河上的大桥和电台。我和母亲、三个哥姐住在外面,父亲总是半夜里带枪回家,那一段记忆最鲜明的是父亲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