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鸿鹄

来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x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6年7月4日,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的一个姓沈的医生家里,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父亲希望他有鸿雁一样的远大志向,于是给他取名为德鸿,字雁冰。父亲是维新派人物,而母亲则是通文理、有远见而又性格坚强的女子,因此他在童年时代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此人便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茅盾。
  八岁时沈德鸿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学校里,沈德鸿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响,沈德鸿很小就心怀天下。十二岁时在会考作文中就写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十三岁的沈德鸿踏上到湖州的火车,开始了中学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业是自命题写作,很多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茅盾却借鉴庄子《逍遥游》中的寓意,写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鸿鹄》。文中写了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在空中翱翔,嘲笑下边仰着脸看却无可奈何的猎人。沈德鸿借对大鸟形象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壮志。而且,文章的题目又与名字德鸿相合,形象生动,故借此自抒胸臆。先生很是赏识,夸赞他“将来能为文者”。
  1913年,沈德鸿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于同年秋天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开始叩响文学之门。1921年1月,他同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于1921至1922年主编了《小说月报》,使之成为当时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的重要文艺刊物之一。从1927年9月到1928年6月,他先后完成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连续性的中篇小说,后总名《蚀》。发表时为了表示所感受到的社会、阶级乃至个人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种种矛盾,“以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取“矛盾”为笔名。编者叶圣陶为避免触目加了草头,“茅盾”的笔名由此而始。
  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在日本写长篇小说《虹》。1930年4月回到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力求以无产阶级的思想去处理历史题材和反映当时的现实。1932年,他先后完成了著名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和长篇小说《子夜》。抗战期间,茅盾辗转于上海、长沙、汉口、广州、香港、乌鲁木齐等地,1940年经延安到重庆,优秀散文《白杨礼赞》和《风景谈》就写于这一时期。
  晚年的茅盾,虽经受着病衰的苦痛,却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人物解读】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这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了他的现代意识。先天的熏陶、远大的志向、丰富的生活积累,都辅佐了茅盾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學,为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读本。
其他文献
美国军事学院(简称西点军校)每年录取的学生中会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选择中途退出。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大一结束时选择退出的,因为就在这一年,他们要经历西点军校最为著名的“野兽”计划——经历生理、心理、社交等一系列残酷考验。  调查发现,最终完成该计划的学生大部分有极为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而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当年在“野兽”计划里收获的经验,这让他们成为富有激情、韧性、进取心的人,从而取得了巨大
期刊
造型师和副教授,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在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有个美容美发专业的23岁重庆妹子,就把这两件事同时做到了!  她叫聂凤,通过6年的刻苦训练,2015年,她在巴西举行的技能界“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上,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一举夺得美发行业冠军,实现中国美发行业零的突破。  凭借这个成绩,她不仅享受到了和奥运会冠军同等的待遇,还破格成为副教授,享受国務院特殊津贴。  这一切听起来很简单
期刊
宋代诗人、文学理论家吴沆,字德远,抚州人。其青年时代,诗写得不但好,而且多。因此人人都竞求其诗,有些诗刚一写成,马上就传遍乡里,很是让人佩服。  其所在县的县令张某,写诗也很有名,并且也享誉一时。开始,张县令并不认识吴沆,只是一日偶然见到吴沆写在墙壁上的诗句:“木落清无影,荷枯澹有香。”觉得写得十分清隽有味,一问,知是吴沆写的,才产生一种钦佩之意。之后不久,二人互相认识了。张县令当然还记得吴沆写在
期刊
中国汉字是最具生命力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当下很多流行词汇,追根溯源起来,我们会发现,它们原来竟有如此深意。  最近,因为某部热播剧,“四海八荒”一词火了起来。对一个美人的最高赞美,如果只会说倾国倾城那你就过时了,现在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不知道当年写下“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贾谊知道以后,会作何感想。  但是,流行词说归说,背后的国学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那么问题来了,四
期刊
王千源,原名王锦鹏,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王千源的父亲王早来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父子二人曾共同出演电影《钢的琴》,父亲王早来饰演戏中汪工一角。  中戏科班毕业的王千源,不是人们审美上的鲜肉帅哥,却是业内被大家公认的演技很好的实力派演员。他演的角色,不管多小,都能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有人评价他是“演配角都能把主演的光彩抢走”的演员,《浪漫的事》里的“结巴”,《空镜子》里女性化的男
期刊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步履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
期刊
曾经有人问过一位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毫不犹豫地告诉他:“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提问的人心里暗笑,这个答案真是没新意。没想到企业家接下来又补了一句:“第四是放弃。”  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  事实上,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企业家说:“如果你确实已经努力、努力再努力,却还是不成功的话,那就不是你努力不够的原因,恐怕是努力的方向与你的才能是否匹配的事
期刊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范 晔  【编辑解读】  以实际行动作示范,百姓也会效仿这样的模范行为;只是嘴上说说,而且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不仅不会教化他人,还会失道寡助。范晔的这句名言本义如此,放到今天同样受用。很多时候以身作则永远是最有力的榜样,严于律己永远是受益终身的人生信条。  祖望:  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是最好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
期刊
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11岁,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大人们都很喜欢他。  一次,有个叫郭林宗的老先生邀请徐童到他家做客。  徐童刚踏进他的庭院,见老先生在指挥一些人砍掉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徐童看到后,不解地说:“郭伯伯,你瞧这树长着圆形的枝盖,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它显得那样生机勃勃,得天独厚的样子,多么可爱啊!现在您却要除掉它,它并没有妨碍到您
期刊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  传说有一天,崇祯脱下龙袍,带着一个太监走出皇宫,到街上去散心。走了一段路,见有一个测字摊前挂着一幅白布,上写:“鬼谷为师,管辂为友。”崇祯知道,这鬼谷和管辂都是古代著名的神算,而他平日最喜欢招些江湖术士进宫相面、卜卦,今日见了这号称以神算为友的测字先生,打算测测大明的前途如何。那测字先生见他们上前,忙笑问预测什么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