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勇敢的余子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d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亡戟得矛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
  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的余子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不痛快。余子问路上的陌生人:“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陌生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余子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的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它们难道可以相抵吗?”余子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是战死了。
  余子蹈死不顾的无畏、独处慎己的自律深深地打动了我。
  大家都知道“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战争爆发,短兵相接。有士兵逃跑,跑了五十步的笑话跑了一百步的,认为对方是胆小鬼。由此可见,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临阵脱逃并不是个例。
  然而,这则故事中的余子,他丢失了兵器戟,完全有了退出战场的理由,因为按照齐军军法,战场上丢失兵器是要受惩罚的。但因为他又捡到了兵器——矛,他对于自己退出战争战场的行为纠结不已。所以,他询问很多人,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就像现实中,其实我们很多人知道一件事的答案是什么,可还是要反复地询问别人,不过是想找个人验证自己的想法。余子终于找到了验证的人——叔无孙。矛也是兵器,既然是兵器,既然自己拥有作战的武器,就不能退出战场。于是,余子又投入战争,最终死于戰场上。
  文以死谏,武以死战。余子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马革裹尸还。
  壮哉!壮哉!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不也是想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吗?
  今天,我工作了很久了,上午下午都有课,还有晚自习。晚上9点半甚至10点了才回到家,好疲惫啊!于是,我对自己说,今天我可以不阅读不写作了,我要放松身心,可以看看电视了吧?可以在网上溜达溜达吧?但终究于心不忍,又拿起了书,又写起了文章。这时,我就像勇敢的余子。
  由此,我想起了林冷的《不系之舟》: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放弃努力,不过是一瞬间的事。重新投入战斗,却需要自信的勇气。
其他文献
一股灵动的水从壶中倾泻而下,如同一条银链注入杯中。杯中的水打着旋儿,冲撞着,奔跑着。  我正準备拿起来喝,忽然见到杯中的杂质,也随着水流激荡起来。他们像是冲浪者,在水面上下翻腾;又像是潜水者,在水中游弋;更像是一群无头苍蝇,在水里横冲直撞,时而猛地直线加速,时而又180度大转弯。一杯清澈的水,立即混浊起来。  我轻轻地摇摇头,只好把它放在桌上,写起了作业。心想: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一杯甘甜清澈的水
期刊
从北方的故乡沿京广线一路南下,窗外的风景被高速列车拉成一道残影,虚虚晃晃的是几片绿。柔和的播音女声正在用中英双语播报着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列车行程和注意事项,过道上每隔十几分钟便有戴着深蓝色三角帽的女乘务员走过,她们或是来收取精装垃圾收纳袋,或是来销售远远高于市价的盒饭和桶装面,还有一位则用如簧之舌来来回回地劝说我们购买列车模型纪念品。她们的脸上带着那些从事服务业者惯有的标志性微笑,优雅的举止仿佛工
期刊
我独自徘徊在  伏夏的小镇上  夏虫为我指引着  那孤寂的敬老院  使我残稀地忆起  我这人生的驿站  秩序的栏杆锁住了  幼时戏水的镜池  绿萍为他穿上新衣  像高贵的艺术品  只能用眼看尽  珍藏在心  团雾般的大棚笼罩着  绿萝依旧的菜畦  像朦胧的油画  只能站在雾中,回忆年华  不苟于藤椅上懒散的残阳  老态龙钟,步履天涯  浑浊而谨慎的目光刺著我  刺退我格格不入的心  爬山虎攀附的锈
期刊
——日前,在世界教育論坛,马云发表演讲称,数字时代,让我们要真正认真地去思考,到底人和机器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我们担心机器会取代人类,这是你的问题。如果样样标准化,那你就会被取代。  我们鼓励一些岗位“爱一行、专一行”,沿着原来成熟的路继续向前走,走到“高山”上去。不要盲目跨行,跨一个行,像电子跳跃一样就会垮一个能量台阶。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  传统文化很有趣味,学问大得很,奇妙无穷,能够帮助
期刊
起身 一荆棘刺入我的心脏  我欲退缩 星星却  反复闪烁  青,不过是,你回头  风华正茂  春,不过是你疲惫不堪  却发现一切,仍生机盎然  正如,花店不开  花圃里的花正开得烂漫  我不再退缩 手握利刃  意外寻得前方的树林 比身后的  更繁茂  突然想起  “你来人间一趟 要看看月亮”  明灯点评  读《刻》的第一句,映入脑海的便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成名作《荆棘鸟》。荆棘鸟从离巢那
期刊
手头有一部《中国文化史词典》,闲暇无事,随手翻翻,却见到这样一条辞目——驿站,诠释为: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住处。后面还有一系列与此有关的辞目,林林总总,凡20余条,在惜墨如金的词典中占去了差不多三页的篇幅,可见这辞条的负载是相当沉重的。  渐渐地,心头也跟着沉重起来,窸窣翻动的书页,翻卷起一幕幕褪色的史剧,云烟漫漫,翠华摇摇,在车轮和马蹄声中连翩而过。那快马的汗息挟带着九
期刊
1.我居然忘了……  我属鼠,84年生人,写文的时候算了算,我该是34虚岁了,而立之年都多了四岁。不知是生完孩子傻了的缘故还是其他原因,我居然对自己五岁前的生活经历没什么记忆,但能断定那五年我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从跟前老人的口里能听得出,我小时候很是招人喜爱。  2.意外收获  小学那会儿暑假天天会帮妈妈到地里干活,除草、间禾苗、摘棉花、给蔬菜地浇水……不去地里就去割草,顺手牵上羊让羊在草地里啃草,
期刊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发现一些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的人:他们性格迥异,喜欢异想天开;看似循规蹈矩,但往往不按常理出牌。令人吃惊的是,他们适时打破约束我们这个社会已久的定式思维,在另外一个维度中特立独行。很显然,人们极其不看好这种所谓的“标新立异”的人群,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用“怪物”来抨击,也可以一遍又一遍叮嘱自己的孩子们:“不要与这样的孩子玩,不好。”可见不同于常人的一举一动是有多么的不被大众所接受
期刊
【原题呈现】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当读者打开一本书来阅读时,他一定会带入自身“原有的世界和视界”。这个世界,由他的知识素养、理论水平、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所构成。有人认为这种“前理解状态”,形成一种对所读之书的“期待视野”,是一种阅读的资本和基础,它决定我们能读懂什么样的著作;但又有人认为这种前理解是一种障碍、一种樊笼,它束缚、限制、规定了读者的阅读选择、范围、性质,以及理解程度和接受
期刊
困境:  怎样把作文写长?这是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似乎有个念头一闪而过,心中突然泛起写作的欲望,可真下笔写起来,只有一个琐碎的片段,实在是很难连串起一篇好的文章来。或者就是刚写好一个故事小片段,可如何接续下去,又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对策:  细究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提取和剪辑的问题。就像是拍摄电影,导演先拍出一个又一个满意的镜头,而后再按自己的构思意愿,对各个镜头展开剪辑与编排,最终呈现完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