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给教学事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为企业提供一线技术人员的主要场所,更需要紧跟时代发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而现代学徒制模式,是一种高效的、优质的模式,因此就可以广泛应用在中职教学中,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关键词:中职;电气自动化; 现代学徒制
1、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要内容
(1)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的培养模式企业方面,可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确定自身需要的培养对象。合理开展“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学徒培养模式。“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就是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育人行动,采取企校联合,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同时开展的一种人才共同培养方式。(2)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体职责。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新型学徒,掌握好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尤为重要。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的培养过程中,企业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企业在开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之前,要与学徒,即学生签订培养协议。在协议中要明确学徒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确保学徒在参与生产实践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去。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研究探索
2.1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需求,为之量身定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即以适应安装、调试、维护、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掌握现代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能,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在细节的描述上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分为应知方面达成度、应会方面达成度和素养达成度三部分。对于本专业来说,从适应电工新岗位资格证书的要求出发,人才培养定位为:成为能熟练应用各种新型电气仪表来对智能电气控制设备进行故障检修、熟练应用各种新型自动化产品来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编程的高技能人才。
2.2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中职院校,要与当期的企业单位、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培训。既学生步入院校学习,就如同步入企业成为学徒。当学生毕业之后,获取资格证书之后,就可以正式到企业参加工作,实现了教学与工作的无缝衔接。双方在合作之后,还要明确权责,相互协调,共同展开教学培训工作。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制定中,必须由双方共同参与。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然后整理资料,根据多个企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调整教学模式。双方还要共同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从招生直到招工,实现全面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人才质量。整个专业教学,还需要做到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最后,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的主要保障。中职院校,要选派专业、资深的教师;合作企业,要选派经验丰富、阅历资深的技术人员,来共同担任培育工作。在整个教学期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带领学生健康成长。企业师傅,要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工作岗位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实践操作。院校教师,要通过理论教学,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终由双方共同合作,来展开实训实践培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丰富经验与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3构建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
健全和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更有效的应用现代学徒制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这就需要职业学校要着眼于构建科学、高效、全面的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进一步强化现代学徒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比如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将企业师傅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外,还要将合作企业作为学生未来就业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订单式”模式,根据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努力形成更具有市场导向、企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着眼于打造“双师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切实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也要发挥企创造性学习思维。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间歇性提出一些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考,在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教师需要立即追問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通过纠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
2.4科学改革教学组织,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中职院校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需对原有的教学组织进行科学改革,创新对学生的管理模式,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管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长期、稳定的企业支撑。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生管理等全过程。依据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要求与目标,重新安排技能实践、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文化课程等的课时,分配好比例,尽可能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使其在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等方面得以均衡进步,满足将来就业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需求。而且中职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学习过程中是面向多元方向发展的,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及创业和创新的意识形态,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中职学校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划,中职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共性特点,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发挥校企的合力作用,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一起将他们培养成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环节,应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与方案,明确所授知识内容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而且中职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培养人才时,双方的义务与责任要有明确规定,严格实施教学规划,构建一套可行的、科学的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推动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语
随着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不断推进,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实习实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各个方面,引入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形成了“工学交替,能力导向、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我院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在校学习与企业轮岗的工学交替常态化、深度化,赢得了师生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梅远红.基于技能大赛的中职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9):11.
[2]许红娟,田淑娟,杨婧.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6):138.
朝阳市技师学院 辽宁朝阳 122000
关键词:中职;电气自动化; 现代学徒制
1、企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要内容
(1)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的培养模式企业方面,可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确定自身需要的培养对象。合理开展“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学徒培养模式。“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就是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育人行动,采取企校联合,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同时开展的一种人才共同培养方式。(2)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的主体职责。作为一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新型学徒,掌握好本专业的技术技能尤为重要。因此,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的培养过程中,企业承担了巨大的责任。企业在开展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之前,要与学徒,即学生签订培养协议。在协议中要明确学徒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确保学徒在参与生产实践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去。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研究探索
2.1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和相关企事业单位需求,为之量身定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即以适应安装、调试、维护、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掌握现代电气工程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具备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能,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在细节的描述上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分为应知方面达成度、应会方面达成度和素养达成度三部分。对于本专业来说,从适应电工新岗位资格证书的要求出发,人才培养定位为:成为能熟练应用各种新型电气仪表来对智能电气控制设备进行故障检修、熟练应用各种新型自动化产品来对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编程的高技能人才。
2.2加强校企合作
首先,中职院校,要与当期的企业单位、培训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培训。既学生步入院校学习,就如同步入企业成为学徒。当学生毕业之后,获取资格证书之后,就可以正式到企业参加工作,实现了教学与工作的无缝衔接。双方在合作之后,还要明确权责,相互协调,共同展开教学培训工作。其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制定中,必须由双方共同参与。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然后整理资料,根据多个企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调整教学模式。双方还要共同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从招生直到招工,实现全面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人才质量。整个专业教学,还需要做到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质量。最后,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的主要保障。中职院校,要选派专业、资深的教师;合作企业,要选派经验丰富、阅历资深的技术人员,来共同担任培育工作。在整个教学期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才能带领学生健康成长。企业师傅,要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工作岗位的介绍,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实践操作。院校教师,要通过理论教学,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终由双方共同合作,来展开实训实践培训,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丰富经验与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3构建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
健全和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对于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更有效的应用现代学徒制具有很强的保障作用。这就需要职业学校要着眼于构建科学、高效、全面的现代学徒制应用机制,进一步强化现代学徒制在“产教融合”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比如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将企业师傅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外,还要将合作企业作为学生未来就业的“主渠道”,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订单式”模式,根据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努力形成更具有市场导向、企业导向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着眼于打造“双师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切实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也要发挥企创造性学习思维。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间歇性提出一些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来启迪学生的学习思考,在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教师需要立即追問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通过纠正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
2.4科学改革教学组织,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中职院校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需对原有的教学组织进行科学改革,创新对学生的管理模式,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管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长期、稳定的企业支撑。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生管理等全过程。依据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要求与目标,重新安排技能实践、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文化课程等的课时,分配好比例,尽可能推动他们全面发展,使其在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等方面得以均衡进步,满足将来就业的职业技能与素养需求。而且中职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学习过程中是面向多元方向发展的,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及创业和创新的意识形态,从而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同时,中职学校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规划,中职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共性特点,选择合理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组织形式,发挥校企的合力作用,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深度融合,一起将他们培养成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那么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环节,应当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与方案,明确所授知识内容与工作岗位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而且中职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培养人才时,双方的义务与责任要有明确规定,严格实施教学规划,构建一套可行的、科学的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推动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发展。
结语
随着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不断推进,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实习实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各个方面,引入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形成了“工学交替,能力导向、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我院培养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实现了在校学习与企业轮岗的工学交替常态化、深度化,赢得了师生和企业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梅远红.基于技能大赛的中职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29):11.
[2]许红娟,田淑娟,杨婧.现代学徒制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6):138.
朝阳市技师学院 辽宁朝阳 1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