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复合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声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之一,它为声乐、钢琴、即兴伴奏、曲式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门课程主要通过对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推动学生在四部和声写作、键盘和声和音乐要素实践技能方面实现提高。由于它自身具备的学科特点——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常常被学生称为音乐专业最难学习科目之一。基于课程本身具有的特点和具体学情,从和声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声与实践课程融合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的改革创新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和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和声学情分析
  “和声”是高校音乐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主要涉及音乐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和声写作、分析能力,这是和声学的理论部分教学目标。同时本课程以西方古典与浪漫主义和声为理论根基,以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结合为特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传统和声理论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及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过程中的多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赏析水平,从而为音乐表演、钢琴即兴伴奏、音乐分析与创作以及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
  目前学生在这门课上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普遍不高,且基础乐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学生普遍重实践、轻理论,对复杂、艰深的理论课程学习具有较大的畏难情绪。
  二、创新教学理念及思路
  和声是一门典型的偏理论类专业课程。打个比方,人们在超市里选购商品时,都会根据它的外包装进行取舍,虽然人们都知道看成分表比看外包装更重要,但很少有人会根据这个商品后面的成分表来进行选择。这是因为成分表很难看懂。在音乐专业中,和声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就好比商品背后的成分表,很重要但却难懂。这就是学生接触到这门课的一个初步状态。
  这门课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学生通过获取网上资源、看视频、看资料等方式进行自学是不大可行的。对于这门课的教学,教师必须从如何将这门课程教好、教明白、教清楚,运用什么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调整学生心态,明确学习目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使学生明白和声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它的地位。和声是音乐专业一系列课程的基础,为曲式、即兴伴奏、合唱、歌曲写作等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海纳百川,扎根实际,明确三大教学内容
  在纵向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将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三大内容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早期的和声教学以四部和声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通过教学可以发现四部和声写作更枯燥,更艰涩难懂,实践应用性不强。因此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积累,和声分析和键盘和声两大应用性更强的内容逐渐被引入课程,键盘和声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谱面中和声的色彩变化,而和声分析是理解分析一切音乐作品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除此之外,教师要尽量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吸收对他们有益的知识,这是教师需要考虑和合理安排的。
  (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环节
  在教学组织环节设计上,从以前的“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减少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比例,以作业批改为契机,鼓励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和声分析结果和四部和声写作方式,示范弹奏键盘和声,启发大家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头脑风暴,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同时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为中心,将让学生学懂学明白,学有所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严格管理课堂,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慕课、观看视频为辅,通过学生的笔记追踪他们的听课情况。
  第二步,以作业批改为主要契机和手段,推动学生奋发向上。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严加管理,在对作业进行批改后(线上或线下),总结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将这一共性问题作为教学难点在课堂上进一步分析说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未解决问题和困惑,又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解决了难题和困惑,从而形成了一个讲授新知识—完成作业—解决问题—新知识讲授的良性循环。
  第三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线上教学主要运用直播课和学习通的各项功能,如观看视频、签到、课堂练习抢答、投票等。线下课吸取了线上课程的精华,除了学习通,教师还可以另外借助平板电脑的先进性能丰富教学过程。网上曾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学生和教师眼中的谱子分别是什么样的,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第一小节,在教师看来至少有十几个知识要点需要掌握,而在学生看来只有苍白的三个音符。
  作曲家的所有意图都体现在他的乐谱中,如何读谱,如何看谱,如何清楚地体会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意图,是每位音乐学习者的必修技能。和声课程的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这两大板块,其根本实质是教会学生看懂曲谱。以前由于设备条件受到限制,学生看到的乐谱分析大多为没有任何标记的空白曲谱,或者已经直接把分析结果完整标记出来,在课堂上很难展现对实际谱例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如今电子谱例和平板电脑日益普及,这个问题得以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根据谱例在课堂上进行和声分析,以前学生单纯靠听老师讲,自己看谱来理解教师意图,现在变为视、听、笔记多方面结合,知识和想法传达更清楚明确,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四)理论与实践融合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向下,开展团队协作联合教学。教师团队对于理论课与实践课如何紧密结合进行了深刻讨论与实践,大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和声课程和实践型课程如声乐剧目排演和组合演唱等课程紧密结合。
  第一,理论教师走进实践课堂。和声教师除了理论教学,还要大胆走进实践课堂,例如声乐剧目排演这门课中有大量的重唱和合唱内容,而学生在进行这些多声部演唱练习时多有“唱不准”的情况。这种音准问题往往与学生自身的视唱能力关系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的“和声听觉”并不灵敏,因此无法在多声部演唱中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声部所应处于的音准。这时实践课教师可以与和声教师实时视频连线,将出现音准问题的部分现场演示一遍,并将电子版乐谱当即发送。接下来,和声教师可以在和声课上将此处唱段进行单独讲解,并要求学生对这些唱段进行和声分析并写出和声框架。学生对这些唱段进行和声分析与写作之后,再回到实践课堂,从和声框架的合唱学习切入,将理论性的和声分析、和声写作输出为实践性的音乐合唱作品,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理論与实践的融合,通过这种训练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第二,和声与实践课程的紧密融合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水平提升。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方面,经过几个学期的实验和交互式学习,学生的合唱音准有了极大提高,能够构建出和声思维(此点尤为重要),普遍反映较好,主要体现在声乐剧目排演和组合演唱这两门课程上。很多教师和学生反映,自从采取此项创新举措,很多重唱、合唱唱段诸多难点迎刃而解,直接体现在最终的教学效果上,学生的重唱和合唱作品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该课程始终秉承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去提高和促进。在教学内容上将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下课程进行面对面交流,紧密追踪学生学习状态,同时引入线上教学的多种教学手段,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知识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该课程进一步与实践课程融合,开展交互式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课程的能量。
  参考文献:
  [1]吴式锴.和声:源于音乐、用于音乐(上)——教学实践点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15-22.
  作者单位:
  武汉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液状石蜡预防重大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重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常规预防压疮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液状石蜡涂抹于患者受压部位,术后比较两组皮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正常26例,对照组皮肤正常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129,P <0.05).结论 液状石蜡涂抹于重大手术患者术中受压部位能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
摘 要:合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唱排练,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音乐能力能够得到双重提升,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发展十分重要。而声音训练又是学生有效进行合唱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此,高职院校中的音乐教师应注重学生合唱排练中的声音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合唱技巧与声音技巧,确保学生的合唱排练效果,为学生的音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合唱排练;声音训练  声音的表达代表着学生对合唱
目的 了解男护士生活中内心的真实体验,为关爱男护士、促进男护士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对10名男护士进行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大主题:得到家庭、亲戚支持;找女朋友存在不利因素;业余生活单调;人际交往中出现尴尬.结论 男护士生活中存在不利因素,为缓解男护士生活中的压力,需要社会、医院、护理管理者、男护士的共同努力。
气管切开患者在拔管前通常需要试行堵管.为了让患者减轻不适,平稳度过堵管期,临床上一般采取对气管套管外口进行逐渐封闭的方法,待患者咳痰有力、无呼吸困难后拔管.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我科采用了自制气管切开堵管装置为23例患者试堵管,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以气管套管型号8.0 mm为例,各制作一个1/2堵管装置和一个全堵管装置,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血脂监测日记对高血脂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岁以上高脂血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及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及院外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脂监测日记.试验前后填写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血脂健康行为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血脂相关行为评分,并比较观察组患者使用血脂监测日记后第12个月和第1个月的主观自我评价得分.结果 两组试验前一般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患者伽玛刀(γ-刀)治疗围术期的心理状况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后SAS评分为(34.64 ±7.97)分,SDS评分为(32.16±7.98)分,对照组术后SAS评分为(48.73 ±9.56)分,SDS评分为(40.24±4.2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也在持续优化。传统声乐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亟须更新。高校要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限制的基础上,将传统声乐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通过分析多媒体对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何有效融合高校传统声乐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以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多媒体  注:本文系
目的 探讨采用连续护理方法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112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观察组,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98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由连续护理小组实施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 <0.01)
摘 要:声乐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课程当中的主要内容,更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素养能力。在声乐教学当中,学生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基础技能,还需要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其中视唱练耳就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声乐教学和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基于此,探究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同时分析了视唱练耳在声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中学教师高血压患病情况,并以此提供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健康体检的方式,对2114名中学教师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并对体检结果总结分析.结果 2114名中学教师中,高血压者644例,患病率为30.5%.男、女性患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1%比24.9%;x2=10.052,P<0.01),不同年龄、不同体质指数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均不同(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