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走高,社会总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同时,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大洋彼岸的美国目前就业市场萎缩,大学毕业生也面临就业的难题。但相比而言,美国大学生的就业率还是高于我们。原因何在呢?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大学毕业生是怎样求职的。
低起点:不分高低贵贱
与国内一些大学毕业生截然相反,许多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从不挑剔,而是采取一种非常现实的态度:“工作不分高低贵贱,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可干、有活就干,干什么都能成功。”在他们看来,理想应是从现实做起。只有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才能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今后迈入一流公司做准备。
罗伯特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本想找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因为全美计算机院校的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20%,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招人也更倾向于招有经验的人员。在数次求职失利之后,尽管不太满意,罗伯特还是接受了一份月薪不到1000美元的机场安检员工作:当同窗问起他的近况时,他说他已经上班了,在他看来,机场就是小的世界,在这里可以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知道世界各地的逸闻趣事,更能提高自己的见识。他认为,自己必须先找到工作解决生计问题,而且愿意从比较低的位置做起,以后再升职到管理层。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两年之后,真的成为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者。
我们国内一些人认为,“仅为生存而工作是可耻的”,“大学生去当家政,从事服务行业,到乡镇基层工作是没出息的表现”。然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有能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同样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位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拥有高学历的人,未必要从高起点就业,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脚踏实地地干起,反而会积累更多东西。所以,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要学会放低姿态,从底层做起,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厚积淀:积极参与实践
美国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所以,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实习课程,让学生熟悉职场求职的环节和技巧,同时帮助他们联系实习单位,使他们尽可能边学边练,以学带练,以练促学。所以在读书期间,美国大学生们一旦有合适的实习机会,他们就会紧紧把握住,以增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求职添砖加瓦。
约书亚·金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克·福雷新特大学07届经济专业毕业生。早在大学二年级时,约书亚·金就开始求助于大学里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请老师帮忙指点该如何确立具体的就业目标。在几次深入的交谈之后,他发现自己很适合在金融业工作,于是就开始留意该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招聘要求。但是怎样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呢?一位老师建议他可以选择某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对它的运营过程等进行分析,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个建议让他受益匪浅:本来他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但通过长达半年的分析研究,他就一步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正因为这段经历。约书亚·金慢慢熟悉了行情,并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了信心。在校方的帮助下,他顺利获得了在银行实习的机会。当时银行正在筹划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本来与实习生的关系不大,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但他在下班后尽心尽力地工作,不断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后来,他结合长期以来自己对该项目的理解,在例会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这项建议为领导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还没毕业时,他就收到这家大银行的邀请,获得了投资经理的职位。
国内高校很多大四的学生,每当面临实习的时候,都是搞形式主义,托人开张实习证明,敷衍了事。但这样的“实习”,显然是自欺欺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学位固然重要,但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而约书亚·金却把实习当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为公司带来利益,还最终赢得了职位。看来,只有脚踏实地抱着积极的观念态度去参加社会实践,牢牢把握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才会给将来的求职带来收获和惊喜。
远规划:明确职业前景
纽约州的克拉克森大学就业中心执行主任凯瑟林·约翰森认为,美国大学生择业的特点之一,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将眼光放得长远,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结合在一起,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发展提升的关键一环。
戴维·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时,就期盼将来自己创业,渴望拥有自己的电脑公司。但考虑到自己对IT行业本身缺乏透彻的了解,而且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人脉,又没有充足的产品和技术资源,如果贸然去创业,很难取得成功。所以,毕业之后,他进入了一家公司负责采购方面的工作。尽管工作很简单,甚至有一点枯燥,戴维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善于交际的特长,很快就与一批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迅速成为公司里的“明星员工”。公司很看重戴维,给他升了职位,涨了薪水,但他却并没有满足现状。戴维·李决定先做好目前的工作,“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公司给我提供的广阔的锻炼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加强同客户的联系,扩大在这个行业的人脉。再过几年,我会到学校攻读更高的学位,学些管理知识。然后再创办自己的公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在迈出人生中这举足轻重的一步之前,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大学生就业准备大多属于“临阵磨枪型”,而职业规划不明又恰恰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戴维·李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的是放远眼光,立足现实,努力实践,规划职业前景,进而全方位的打造自己,为以后职业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积极求职观念的体现。所以,国内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发展前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低起点:不分高低贵贱
与国内一些大学毕业生截然相反,许多美国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从不挑剔,而是采取一种非常现实的态度:“工作不分高低贵贱,找工作应该是有活可干、有活就干,干什么都能成功。”在他们看来,理想应是从现实做起。只有不放弃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才能丰富自己的阅历,为今后迈入一流公司做准备。
罗伯特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后本想找一份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因为全美计算机院校的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20%,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招人也更倾向于招有经验的人员。在数次求职失利之后,尽管不太满意,罗伯特还是接受了一份月薪不到1000美元的机场安检员工作:当同窗问起他的近况时,他说他已经上班了,在他看来,机场就是小的世界,在这里可以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知道世界各地的逸闻趣事,更能提高自己的见识。他认为,自己必须先找到工作解决生计问题,而且愿意从比较低的位置做起,以后再升职到管理层。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两年之后,真的成为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者。
我们国内一些人认为,“仅为生存而工作是可耻的”,“大学生去当家政,从事服务行业,到乡镇基层工作是没出息的表现”。然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有能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同样能体现自身的价值。这位耶鲁大学的高材生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拥有高学历的人,未必要从高起点就业,从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脚踏实地地干起,反而会积累更多东西。所以,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要学会放低姿态,从底层做起,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厚积淀:积极参与实践
美国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所以,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实习课程,让学生熟悉职场求职的环节和技巧,同时帮助他们联系实习单位,使他们尽可能边学边练,以学带练,以练促学。所以在读书期间,美国大学生们一旦有合适的实习机会,他们就会紧紧把握住,以增加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求职添砖加瓦。
约书亚·金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克·福雷新特大学07届经济专业毕业生。早在大学二年级时,约书亚·金就开始求助于大学里的就业指导办公室,请老师帮忙指点该如何确立具体的就业目标。在几次深入的交谈之后,他发现自己很适合在金融业工作,于是就开始留意该行业的发展动向和招聘要求。但是怎样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呢?一位老师建议他可以选择某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通过对它的运营过程等进行分析,来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具备了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个建议让他受益匪浅:本来他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还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但通过长达半年的分析研究,他就一步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正因为这段经历。约书亚·金慢慢熟悉了行情,并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了信心。在校方的帮助下,他顺利获得了在银行实习的机会。当时银行正在筹划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本来与实习生的关系不大,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但他在下班后尽心尽力地工作,不断搜集整理与之相关的资料。后来,他结合长期以来自己对该项目的理解,在例会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这项建议为领导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还没毕业时,他就收到这家大银行的邀请,获得了投资经理的职位。
国内高校很多大四的学生,每当面临实习的时候,都是搞形式主义,托人开张实习证明,敷衍了事。但这样的“实习”,显然是自欺欺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学位固然重要,但现在的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实践经验。而约书亚·金却把实习当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仅为公司带来利益,还最终赢得了职位。看来,只有脚踏实地抱着积极的观念态度去参加社会实践,牢牢把握每一次锻炼的机会,才会给将来的求职带来收获和惊喜。
远规划:明确职业前景
纽约州的克拉克森大学就业中心执行主任凯瑟林·约翰森认为,美国大学生择业的特点之一,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往往将眼光放得长远,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结合在一起,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发展提升的关键一环。
戴维·李在一所普通的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时,就期盼将来自己创业,渴望拥有自己的电脑公司。但考虑到自己对IT行业本身缺乏透彻的了解,而且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人脉,又没有充足的产品和技术资源,如果贸然去创业,很难取得成功。所以,毕业之后,他进入了一家公司负责采购方面的工作。尽管工作很简单,甚至有一点枯燥,戴维却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他充分发挥善于交际的特长,很快就与一批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公司业务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迅速成为公司里的“明星员工”。公司很看重戴维,给他升了职位,涨了薪水,但他却并没有满足现状。戴维·李决定先做好目前的工作,“我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公司给我提供的广阔的锻炼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继续加强同客户的联系,扩大在这个行业的人脉。再过几年,我会到学校攻读更高的学位,学些管理知识。然后再创办自己的公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活的结束,意味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始。在迈出人生中这举足轻重的一步之前,需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国内大学生就业准备大多属于“临阵磨枪型”,而职业规划不明又恰恰是导致他们求职失败的重要原因。戴维·李面对就业问题采取的是放远眼光,立足现实,努力实践,规划职业前景,进而全方位的打造自己,为以后职业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积极求职观念的体现。所以,国内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确职业发展前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