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媒介发展下传受关系变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历史层面来看,媒介发展经过了口语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与网络媒介四个发展阶段。由于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都具有单向线性、门槛较高等特点,亦可归结为大众媒介阶段。不同媒介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传受关系,这种传受关系的变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媒介发展阶段;传受关系;社会结构
  一、平视姿态下的“部落化”社会
  (一)政治的分裂
  在以口语媒介为主的面对面传播中,传者与受者拥有同样的媒介资源,即语言。加之媒介受到时空限制,只适用于短距离小范围的信息传输,人们在对信息沟通需求下多以“部落化”生存为主。这种以血缘和种族相近所聚集的小部落化社会分散,难以形成统一体。国家是階级统治的工具,分散的小群体不利于领导阶级对边陲的统治,最终只会造成政治的分裂。
  (二)文明的和谐
  社会性的人存在的好奇与群居本能,促进了传受双方主动吸收相同的文化价值观,减少信息交流中的“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同时,传受关系对等、平等和谐下的“平视姿态”有利于社会文明和谐。
  (三)经济缓慢发展
  传受关系对等下,传播者生产内容创新力不足,仅仅满足于内容简单、手段单一的小规模信息传播,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动发展。信息传播在沟通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缺乏活力的信息传播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俯视姿态下的“脱部落化”社会
  (一)政治的统一
  在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大众媒介时代,弥补了口语的时空局限,形成了“脱部落”社会。受众难以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情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感知以外的事物只能通过“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种建构的主观真实影响了受众的认知,受众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思想上被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在长期潜移默化中涵化受众,实现对政权的维护。
  (二)文化的专制
  麦克卢汉提出了“延伸意味着截除”,媒介虽然是人的延伸,但是在延伸人体某一部位时,为了适应这种延伸,往往会造成其他感官的截除。传者在传递信息时往往带有主观倾向,这种俯视姿态下的意识形态传输与受众的麻木接收相互作用,易形成文化的专制,使得文化缺乏多元性。
  (三)经济的迅速发展
  来自传媒内外的制度压力以及职业媒体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得新闻内容质量较优、真实性较高。例如报纸在发行时经过记者编辑重重把关,减少了新闻的失误。新闻内容的时效性相对广播电视较弱,使得报纸加强优质内容生产,以深度报道取胜。这种优质内容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服务,传媒业本身作为信息产业,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仰视姿态下“再部落化”社会
  (一)政治民主化
  市场化经济发展下,受众地位逐渐提高,由“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网络低门槛易操作特点,传播者角色泛化,传统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角。UGC(用户生产内容)在网络时代流行,意味着受众能借助网络媒体发声。受众知情权、监督权、媒介接近权等权利得到保障,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二)文化多元化
  从遵循二八定律到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小众化的多元内容生产受重视,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网络时代兴起的亚文化,是一种有别于主流文化的网络流行文化,它具有独特审美和价值观。如“饭圈”文化、“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出现,使得网络文化丰富多彩。
  (三)经济结构的优化
  仰视姿态下的新的传受关系,受者地位上升,传播者更加迎合受众需求。随着经济、受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受众不再满足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生存安全需求,转向了更高层次的尊重与自我实现需求。传播者从最初以提供信息,消除受众随机不确定性为目的,转向丰富内容产品,提高质量满足受众自我实现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传者和受者作为拉斯韦尔5W模式中的首端和终端,随着媒介的不断革新,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改变,这种改变造成了更为宏观的社会结构的改变。诚然,孤立地看传受关系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正如伯明翰学派代表人物威廉斯所强调的社会意向对媒介发展的影响,在思考传受关系对社会结构影响的同时也应当意识到社会结构的变动对传受关系的影响,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其他文献
摘要:“新媒介事件”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其本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热点事件演绎。网络媒体因其具有成本低、互动强、传播快和平民化等特征,已迅速成为受众传播和接收信息的首选媒介,而“新媒介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随着受众对网络的普遍使用呈暴涨趋势。以具有新媒介事件特征的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为载体,从传播学和营销学的角度来探讨新媒介事件的价值建构。  关键词:新媒介事件;价值构建;电视节目  一、关注“草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广播与新媒体逐渐呈现融合的发展趋势,广播媒体的节目制作与管理模式也更加精细化,更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地方电台媒体所处的困境,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吐鲁番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转型的路径,旨在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方向,促进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广播;新媒体化  一、“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广播新媒体化的路径分析一以吐鲁番
期刊
摘要:在新闻学中,新闻色彩学是一项较为前沿的先进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将理论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相结合,为新闻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理念和思路。所以说在进行新闻相关理论研究时,新闻色彩学也可以当成一个创新型研究切入點,对文学和写作学等综合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新视野;新闻色彩学  一、新闻色彩学的特点与作用  人们活在一个色彩丰富的世界中,所以说色彩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实体空间被看做是各个层次传播的媒介。本文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具体的城市阅读文化空间——独立书店上,以恩旋土家苗族自治州的“一初空间”书店为例,研究该书店如何从物质实体、交往互动和大众传播三个方面完成都市阅读文化空间的建构。  关键词:独立书店;阅读文化空间;大众文化媒介  一、阅读文化空间的物质实体——只是一个书店  翻阅了众多关于“独立
期刊
摘要:广播电视媒体一直是我国的主流媒体,在我国的媒体行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机遇,现阶段的广电媒体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推陈出新,最终在媒体行业站住脚。  关键词:融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途径  一、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融媒体的急速发展,导致了新媒体行业的传播方式、新闻制作等不断进行改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给新
期刊
摘要:2018年教育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20意见,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队伍的能力进一步规定。本文主要阐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在参与式学习的运用,通过具体举措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促进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能力素养提升,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更深层动机,共同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翻转;新媒体;教学;多屏  20i8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
期刊
摘要:记者不仅是新闻事业的践行者,更是新闻内容的传播者,还是人民百姓的信赖者,而采访环节是记者日常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记者获得信息、筛选观点、提炼精华的过程。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记者不仅需要掌握采访工作的基本功,更要在思想意识上深化认识,要在实践中严控新闻操守,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用饱满的初心,昂扬的精神,奋力扛起新闻传播工作的大旗,为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服务,促进新时代新
期刊
摘要: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选手们精湛的唱功以及贴近生活的演出,获得了同时段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的骄人战绩以及一期近2000万元的广告收入。引发关注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中国好声音》在国内是较早较为成功引进海外节目整体制作模式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体正式引进电视娱乐节目的开端。随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一大批引进海外模式的电视娱乐节目呈现在各
期刊
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议精神,根据河南日报编委会指示,河南日报农村经济采访部选派4名记者,成立赴浙江报道组,与相关单位联合,于2019年4月1日启程赶赴浙江各地,走访“两山”理论发源地、探寻“千万工程”好经验。此次跨省采访,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报道组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也做了许
期刊
摘要:辩证看待“长”与“短”、灵活把握内容与玩法、正确处理“变”与“不变”。面对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主动迎接全媒体时代变革,以创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在众声喧哗的全媒体时代,为推进主流媒体传播格局的价值构建提供了实践启发。  关键词:创新传播;主流媒体;价值  近两年来,短视频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又一个风口。伴随众多互联网企业对短视频大举布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