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氏菌Y4对水稻幼苗镉损伤和镉吸收的影响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0003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伯克氏菌Y4(Burkholderia sp.Y4)对镉(Cd)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长和Cd吸收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稻低Cd积累品种湘早籼24(X24)和高Cd积累品种T优705(T705)为材料,通过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试验,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方法,研究外源施加伯克氏菌Y4对Cd胁迫下水稻生长和毒性损伤的影响及其抑制水稻Cd吸收积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伯克氏菌Y4可以缓解Cd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发芽势提高13.8%,此外,接种菌株Y4后7 d,水稻幼根和幼芽长度分别增长83.3%和12.2%,干重分别增加56.8%和12.5%,而接种菌株Y4后10 d,水稻幼根和幼芽长度分别增长28.6%和20.0%,干重分别增加113.2%和46.0%.深入研究发现,施加菌株Y4缓解了 Cd胁迫下水稻的氧化应激损伤,显著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及根系中氧化损伤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降幅分别达到21.5%和16.9%;同时,Cd胁迫下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也在菌株Y4的作用下得到缓解,幼苗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水平恢复至与无Cd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幼苗地上部中的酶活变化幅度也分别由176.9%和74.8%降低至53.3%和21.5%.另一方面,伯克氏菌Y4还能够抑制不同Cd积累型水稻品种幼苗对Cd的吸收,外源施加菌株Y4显著降低了水稻幼苗地上部及根系中的Cd含量,使高Cd积累品种T705地上部及根系中Cd含量分别下降79.2%和62.7%,而在低Cd积累品种X24中的降幅分别为57.3%和24.1%.深入研究发现,根施伯克氏菌Y4可使水稻幼苗根系表面形成黄色根膜,同时降低了根伸长区的Cd2+离子流速.高Cd积累品种T705对Cd2+的吸收流速显著高于低Cd积累品种X24,外源施加菌株Y4使3 d苗龄T705和X24对Cd2+的吸收流速分别下降36.0%和35.0%,而10 d苗龄T705和X24对Cd2+的吸收流速则分别下降44.6%和24.9%.由此可见,伯克氏菌Y4通过缓解Cd胁迫造成的氧化应激反应,能够降低Cd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毒性损伤,此外,菌株Y4还能够改变水稻根膜并有效降低不同品种水稻根伸长区对Cd2+的吸收速率和根Cd积累量,进而抑制Cd向地上部的转运积累,为伯克氏菌Y4作为水稻降Cd促生菌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新兴污染物微塑料被证实可吸附传统重金属污染物镉(Cd),而其在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地经历老化过程而发生改变,目前囊括多种材质的微塑料并涉及关键的老化作用对其吸附Cd影响的综合性和机制性的研究仍缺乏.选取PS、ABS、PP、PVC和PET等5种代表性的微塑料,通过紫外辐射法进行老化,全面对比了老化前后微塑料比表面积、结晶度、表面官能团和表面元素等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其对Cd的等温吸附过程的差异,探讨了相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微塑料老化后比表面积未发生显著改变,但结晶度显著降低.表面官能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湖泊是天然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甲烷(CH4)排放的重要场所.观测南水北调东线枢纽湖泊骆马湖表层水体CH4溶存浓度和通量特征,并分析影响CH4释放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骆马湖是CH4释放的热点区域,表层水CH4溶存浓度均值为(0.12±0.09)μmol·L-1,通量均值为(21.0±18.5)mmol·(m2·d)-1,总体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P<0.05),空间上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年内CH4通量变化受水温和水文条件的协调影响;外源有机质输入(DOC和CDOM)为骆马湖CH4的产生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之一,高度密集的工业活动正加剧该区域的环境压力.工业活动是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但长江经济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及典型行业污染特征仍不清楚.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公共数据库获取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3个工业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Cd、Cr、Cu、Pb、Ni、Hg、As和Zn)的含量,分析了工业区土壤重金属的整体情况、空间分布和典型行业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较工业用地严重,其中58.49%、39.53%和
污水管道的厌氧环境是诱发H2S和CH4等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我国污水收集系统内建筑排水立管与市政污水管道之间设置化粪池加剧了污水管道通风不畅的现状,提出将建筑排水立管与污水管道直连形成的增强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污水管道通风量,来改善管道气相空间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方法,以污水管道内污水流速和气相风速为出发点,对污水管道内不同污水流速和不同气相风速条件下氧气气液传质规律进行探究,旨在寻求增强管道内氧气传质的方法,实现长期抑制管道内厌氧环境,达到长久控制污水管道
黔西北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和历史遗留土法炼锌污染叠加,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重金属分布的影响,选择威宁县某在产锌粉厂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共采集表层和剖面土壤样品126件,对农用地、荒地和林地土壤重金属(Cd、As、Pb、Cu和Zn)的空间分布、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ω(Cd)、ω(As)、ω(Pb)、ω(Cu)和 ω(Zn)平均值为8.14、45.07、263.97、41.36和716.98 mg·kg-1,是背景值的 1.29~12.33倍,除Zn
贵州省碳酸盐岩和玄武岩广泛发育,潜在有毒元素(PTEs)具有天然的高含量低活性属性,在PTEs高背景区开展生态风险健康评价和识别潜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赫章县是典型的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岩和玄武岩的土壤PTEs高背景区,全县分布有18处大型以上的铅锌矿和铁矿,PTEs来源复杂,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在赫章县采集土壤表层样品(0~20 cm)3 180件,分析了表层土壤中8种PTEs(Cd、Cr、As、Hg、Pb、Cu、Zn和Ni)含量,采用统计分析(SA)、地理信息系统(GIS)、富集系数(EF)、生态风险指
为了解贵州省都匀市毛尖镇高寨水库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农田泥炭藓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和重金属的污染来源,选取了该区域附近的农田泥炭藓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泥炭藓及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采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和农田泥炭藓中的重金属含量排序分别为:V>Zn>Cr>Pb>Cu>Ni>As>Cd>Hg和Zn>Cr>Ni>Cu>Pb>V>As>Cd>Hg.研究区域内的泥炭藓优势种为卵叶泥炭藓(Sphagnum ovatum Hamp.C.Muell)和泥炭藓原亚
为探索潼关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于2020年9月采集了潼关矿区周边的地表土壤样本,分析了样本中Pb、Cu、Cd、Hg、Cr、Ni、Zn和As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土壤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地区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97.91%、84.79%、100%、95.41%、96.87%、98.54%、91.45%和28.95%.8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Hg>Pb>Cu>Cd>Zn>As>Ni>Cr,其中Hg
针对典型北方碱性镉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土壤钝化与低积累农作物协同修复田间试验,以方解石作为主量钝化材料,分别复配少量熟石灰、沸石粉和生物炭形成组配钝化剂.研究在CL(方解石+熟石灰)、CZ(方解石+沸石)、CB(方解石+生物炭)和CLZB(方解石+熟石灰+沸石+生物炭)不同组配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和Pb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低积累玉米产量和植株(茎叶和籽粒)重金属Cd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钝化剂均能保障玉米正常生长,小幅提升玉米千粒重与玉米产量.②不同方解石基组配钝化剂处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2和CH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分蘖期开始出现负值,抽穗期降到最低,通量平均值为-3.33μmol·(m2·s)-1.CH4通量与CO2通量趋势大致相反,先增加后减少,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迅猛上升,孕穗期从峰值降到低谷,通量平均值为0.11μmol·(m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