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常”的建构性:乔治 艾略特小说中的乡土记忆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19世纪英国新兴的乡土小说不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虽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却没有用一个永远无法回归的世外桃源来对照现代社会或城市文明的“邪恶”,而是强调乡土记忆能够滋养侨居者的心灵和道德,使其在离乡后仍能在时间和地点上与过去相系,保持自我的延续。这种乡土记忆体现了侨易学中的“移常”概念,是侨移者在经历“移变”或“移交”时建构身份、界定自我的一种调整策略,具有在“变”中寻“常”的建构功能;而这种记忆通常又是对早年乡土生活的主动“回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意识的回归,体现了一种建构性。这种在侨移中建构起来的、具有建构功能的“常”,也是乔治·艾略特探索的应对现代流动社会的策略。
其他文献
在历史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战争传说》中,周大新以“传说”化的艺术形式,使文本获得了开放性的艺术空间;以民间视角表达历史生活和战争生活,转向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生活和命
西元的小说在三个向度上提供了新质.首先,是他作品中往微观层面探析、往深度里挖掘的细腻感.他的文字锐利而有深度,利用蓬勃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捕捉力将微观事物定格、放大,细
美国作家巴巴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是一部曾获普利策奖的经典著作。该书以叙述性文体勾勒了一战初期的历史脉络,注重可读性和趣味性,注重历史的真实感与现场感。塔奇曼
历史记载的“方腊”在《水浒传》中因为艺术加工的原因出现了传承、类误与膨胀等三种类型的继承与演化.而方腊民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成全“梁山泊好汉”忠义的需要及《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突厥语诸民族的英雄史诗蕴藏丰富,极具民族特色,是他们悠久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其中的很多作品早已跨越国界,不仅在国内
为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在技术选型、编码体系上不一致而导致的共享交流问题,提出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技术路线.利用开发的标准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作品的改编本就开始出现在美国童书市场。提供给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读者的中国儿童作品主要有三类:训诫故事,民间故事和中国历史故事,以及描写儿童经验的幽
提出一种利用特征跟踪进行电子稳像的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有鲁棒性等优点。算法由两部分构成:(1)基于特征点集二维运动模型进行全局运动估计。提取图像的特征点,以其为中心建立特征窗进行块匹配,得到匹配特征点集,根据特征点集内具有稳定相对位置的结构特征,提出距离不变准则,对特征匹配进行验证,以保证各点的局部运动具有良好的全局一致性,从而形成特征点集的全局运动矢量;(2)利用自适应均值滤波去除
探讨佛教思想和不丹国民幸福理念为国际儿童文学提供一个新的种类的可能性。一种独特的不丹儿童文学可以促进国民幸福总值的增长和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但不丹(和任何发展中国家)要
侨易学的主要追问在于人的重要观念的形成总是与其物质位移、精神位移息息相关,尤其是异质性(文化)的启迪和刺激提供了创造性思想产生的可能。以此理论观照澳大利亚作家伦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