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成因剖析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o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危机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危机积聚不利情况、严重后果和不确定性,产生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和企业环境,是特殊的时空过程,成因非常复杂。文章在20世纪的背景下,结合美国杰出CEO卡内基、摩根、福特、沃森父子、斯隆、艾柯卡、韦尔奇等的管理实践,剖析企业危机的成因。
  关键词:危机;企业;CEO;危机管理;原因
  
  “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出自政治领域,据考证是肯尼迪首先提出来的。在应对古巴导弹危机过程中最早使用,后来被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所谓“危机”,通常“是指这样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发展,它们有可能造成根本性的破坏,并且这些事件的出现是无法预测的。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危机也可以指并非突发的或至少在时间上有相当长的延续的事件”。至于“危机管理”,《哈佛危机管理决策分析》的定义是,“企业为应付各种危机情景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员工训练等活动的过程。”危机积聚不利情况、严重后果和不确定性,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领域,产生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和企业环境,给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是特殊的时空过程,成因非常复杂。在美国历史的背景下,结合美国杰出CEO的管理实践,可从如下方面认识危机成因。
  
  一、美国难题的曲折体现
  
  德鲁克认为,正是素有“政府与政策的伟大剖析者”之称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首次把‘管理部门’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特定职责的特定机构”。1835~1839年,托克维尔出版《论美国的民主》。他指出:“在威胁美国的未来一切灾难中,最可怕的灾难是黑人在这个国土上的出现。一些观察家虽然出发点不同,但他们在考察美国的目前困境和未来危险的原因时,几乎总是归结于这一主要事实。”托克维尔的论断为南北战争和20世纪民权运动及管理实践证实,是认识美国难题的钥匙。美国难题表现在种族、宗教、扩张、市场经济、文化帝国主义、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律背反等等方面。CEO是社会的一分子,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包含着美国难题的全部基因,必将在不同时间、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和强度爆发。用更为宽广的眼光进行考量,这些难题,并非美国独有,而是全世界共有,只不过美国出现较早、在大企业显得更甚、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对抗更烈而已。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经济政治改革进入社会结构全面分化的阶段,制度变迁触及深层次的问题,矛盾频发,利益和权力在分配、转移过程中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导致不同类型的危机。
  
  二、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
  
  弗兰克·奈特提出的不确定性概念,海森堡发现的不确定性原理,之所以深入人心,得到广泛响应,是因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是社会、企业、环境的常态与本质,是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常规。斯蒂芬·H.托姆克将不确定性分为技术不确定性、生产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等等数种。“企业再造之父”迈克尔·哈默指出:“无论喜欢与否,完全、稳定与连贯的市场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企业对此也无论为力,因为顾客的需要不允许这样。企业并非无情无义,他们只能秉承苛刻的客户需求,并使之满意。”这就是说,不确定性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具有本体论特性,CEO常常无可奈何。环境复杂多变,认识的局限性,沟通的障碍,非理性因素的扰动,线性和非线性因素的累积,使得不确定性无孔不入,混沌、调整、剧变成为常态,导致和加剧各种危机。其机理玄妙莫测,复杂多变,难以预测和把握。这一观念得到斯隆的共鸣,在其自传中频频论及。“斯隆模式”即“事业部制”,就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益尝试。1965年,托夫勒发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未来》,1970年出版《未来的冲击》,断言不确定性成为未来社会的特征,不确定性逐渐成为共识,成为描述环境、危机的关键词汇,成为衡量危机管理研究水准的基本标准之一。
  
  三、科学管理观逻辑演进的结果
  
  1911年,泰罗出版《科学管理原理》,泰罗指出,管理是门科学,建立在明确的法律、规则和原理的基础上。这门科学是面向时代需要、有着广泛读者,可以研究、传授、传播,是重点研究组织如何发生作用、怎样被有效管理的理论,是探讨一切组织的普遍原则的尝试。同在1911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分解标准石油公司,福特向国会提交保护迁徙鸟类法案,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理念,卢瑟福提出原子中包含原子核的设想,老沃森叫响“思考”口号,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诞生。几乎在同时,美国国会某特别委员会对泰罗进行询问,通过一项法律,禁止使用秒表。诸多大事云集于同一年,很有象征意义。事实上,泰罗的科学管理观是管理学的逻辑起点,孕育着其后管理思想的全部矛盾发展。科学管理是在与经验管理的斗争中产生的,强调理性、规范和标准,侧重解决组织内部的矛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科学管理观对人的忽视,对人性的压抑,为人际关系学派和行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空间。科学管理的发展运动,构成组织内部人性与理性、组织与环境的矛盾,呈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使危机的酝酿、发生成为必然,使组织研究成为管理理论的主题。企业及CEO遭遇的危机,是由于对人、环境、组织的认识偏差造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危机管理是科学管理观演进的结果,演进
  的过程复杂多样,在案例中显示内在理路,在宏观层面上吻合历史进程,内孕逻辑关系,具有理论形态。
  
  四、“市场失灵”的后果
  
  爆发于1929年的“大萧条”,昭示危机的经济成因,构成对企业及企业家的严峻考验。克里斯·弗里曼认为:“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与社会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产生于新工业的骤然增长、增长中的欣喜若狂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围绕赔偿、军备和贸易的国际冲突进一步恶化了这种不平衡。”对经济危机的原因,解释有三种:马克思认为是由贫困积累造成的,因为穷人缺钱;凯恩斯认为是国家消极导致的,因为财政缺钱;货币主义和计量经济学的创始人欧文·费雪说是央行失职,导致企业债务沉积。费雪用权威数据证明,“大萧条”是央行坚持货币保值,担心通货膨胀造成的,这一结论较为权威。其实,“看不见的手”并非万能,“市场失灵(marketfailure)”的现象时常发生。社会收入差异和经济周期,是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共品、外部性、社会公平、经济稳定等,是引发危机的导火索,是加剧危机的催化剂。即使在经济效益良好的跨国公司,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公共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公共设施等,如果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协调不好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危机很快就会爆发。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一段时间后,市场会出现不均衡状态,发生经济衰退和危机。目前,尽管美国经济体制已演化成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但无数事实证明,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必然会走向垄断,市场难以保持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市场不能自发界定市场主体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因此,“市场失灵”情况必然存在,危机根源难以根
  除。
  
  五、“政府失灵”的表现
  
  在20世纪美国政治舞台上,出现过两位罗斯福总统,一位是西奥多·罗斯福,俗称老罗斯福。另一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俗称罗斯福。1962年,以亚瑟·施莱辛格为首的75位历史学家对从华盛顿到艾森豪威尔、除第9任总统哈里森和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的31位总统进行排名,老罗斯福排名第4,罗斯福排名第2;1982年,《芝加哥论坛报》邀请49位历史学家对从华盛顿到卡特的38位总统进行排名,老罗斯福排名第7,罗斯福排名第3。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前半叶乃至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罗斯福时代”。罗斯福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运用行政手段主动化解危机。遗憾的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环境变幻莫测,政府常常无能为力。其实际情形,诚如美国政治经济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所言,政府只有粗大的拇指而无其他手指,因此“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在所难免。美国“政府失灵”现象长期存在,放任、放纵的惯性很大,自由、民主的传统降低政府的权威性,决策失误与低效、执行不到位与走样、官员腐败、寻租行为、机构膨胀等问题,导致政府公正性的丧失,常置政府和总统于尴尬地位。当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现象分别出现或同时发作时,政府政策摇摆,难以有效配置资源,政府不是干预不足,不能满足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就是干预过度,一意孤行,过于体现政府意志,坚持僵化的货币政策,以至于超过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作的合理发挥。1895年、1907年金融危机,以及持续数年的“大萧条”,都是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多重结果。
  
  六、“技术失灵”的表现
  
  如果用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理论进行分析,“大萧条”正处于第三次长波的下降时期(1918~1940),“滞胀”正处于第三次长波的下降阶段(1970~1990)。其实,除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还有“技术失灵(technical failure)”方面的原因。技术是生产方式,又是生活方式。技术开发源于经济、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以效率与利润为主要标准,依市场逻辑运转,受CEO、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干扰比较大。CEO必须在任内创造业绩,至于技术将带来多大的负作用,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最终产生什么样的危机,由于缺乏恶性刺激和监控机制,一时无暇顾及。这样一来,对环境有利的技术,诸如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往往因无立竿见影之效,而被误认为是劳民伤财之举,而被束之高阁。其实,技术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常常损害环境,引来生态问题,破坏生态多样性、丰富性和共生性,短期风险不显著,严重后果很晚才被发现,或可亡羊补牢,亦可能为时已晚。由于技术与环境之间兼容性不够,技术出现系统偏差,既在控制风险,又在制造危机,成为危机的重要根源。福特的生产流水线,使人成为机械的奴隶,有碍身心健康,很多人患上职业病;福特的高地公园厂区,也是技术失灵的典型例证。早期为观光圣地,中期污染严重,晚期成为反面教材,斥巨资治理。
  
  七、忽视社会责任的恶果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之一。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既然做了行为的主人,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既然让他负责任,就要让他做主,仅仅活着是不够的。”对CEO而言,用马斯洛的理论来认识,便是:“每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CEO承担相当大的风险,在追求盈利、避免亏损和破产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CEO是否承担起社会责任,人格上是否有污点,企业是否环境友好型的企业,人们一时也许不太明白,但最终会了然于心,并通过后续行动表达意见。表达的方式针对性很强,行为或隐或显。但不管经过多少环节,经由何种路径,CEO的人格缺陷、企业的不当行为,终究会带来麻烦,酿成灾难,导致恶果。福特在取得T型车成功后,忽视社会责任,拒绝建立工会,反对儿子埃兹尔从军。福特二世粗暴解雇艾柯卡,均产生恶劣影响,带来重重危机。CSR的内涵要素,可分为五类:遵守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条约;尊重人文道德、伦理道德与规范;遵守经济法律,重视商业信誉;重视内部职工健康、安全与福利;有意识、主动地向社会献爱心,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政府是监督、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各种立法举措、反托拉斯运动、罗斯福新政、舆论监督等是强化CSR的举措。忽视或强化CSR,可能是个人行为,可能是企业主张,也可能是政府行为,长远地看,就效果而论,政府的作用要大得多。当然,CEO的主观能动作用也不可小视。
  
  八、领导与管理失衡的结果
  
  在大萧条的数年中,福特汽车严重滑坡,IBM有惊无险,通用汽车平稳运行,福特、老沃、斯隆危机管理策略之高下,一目了然。领导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做正确的事,后者是正确地做事。福列特指出,成功的领导能预见未来,而不是去实现未来。领导的任务是协调、描绘组织目标和预见先机,把继承者培养成领导者。领导不意味着强迫、控制、保护或剥削,而是意味着使被领导者得到自由。科特认为,现代管理核心的过程,是计划和预算、组织和人员配置、控制和解决问题。企业的领导的责任,是确定方向、联合员工、激励和鼓舞。管理是细心耐烦、波澜不惊,是全神灌注的全程跟踪,是逐事逐项的精心打理,是甘于默默的持续完善,是“随时准备取消、修正或改进一种构想”。A.霍奇森发现,组织会在四个方面干扰管理者的正确行为:短期内盈利,缺少目标一致性,职位升降,仅用数字评价个体的评估体系。科特指出:“只有强有力的管理与领导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如果两者都很薄弱或者根本不具备,企业就像是船体有洞的无舵之船。即使具备两者之一,也未必能使情况有所好转。没有领导相配合,强有力的管理会使企业官僚主义盛行,令人感觉压抑,并为了维持秩序而维持秩序。同样,没有管理相配合,强有力的领导会变得以救世主自居,从而狂热崇拜,并为了产生变革而变革——甚至是朝着一个非理性化的方面发展。”科特强调指出:“取得成功的办法是,75%靠领导,25%靠管理。”易言之,管理与领导的混淆、失衡,二者的错位或脱位,是危机的根源之一。
  
  九、人格缺陷与制度缺陷的表现
  
  杰出CEO属公众人物,应该是道德楷模。制度的作用,远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学习的作用,无可替代。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客观估计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企业文化、应对不确定性等等事项,关涉企业的生死存亡,决定着CEO的历史地位,必须用制度来保障,不能寄托于个别人的思想觉悟。科学的制度,不是不出错,而是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就个人魅力、创造性而言,斯隆并不比福特强,但“斯隆模式”即“事业部制”带来的分权,弥补了CEO的人格缺陷和企业的制度缺陷,保证通气汽车长期持续地健康发展。早期的福特公司,高度极权和扁平,福特的人格缺陷导致并加剧了制度缺陷,到了福特二世时代,危机又重演一番。艾柯卡振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后,下意识地重蹈福特家族覆辙,韦尔奇退休后又出了不少洋相,足可见人格、制度缺陷的危害性,亦可见企业及企业家生命周期的存在性,更可见不断学习、持续改进重要性。法国历史学家福尔指出:“被称为一个大人物的弱点的东西,往往不过是正在困难的基础上行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力量的养料。最主要的是增加它的原始价值,并且没有东西可以表明,这价值是可以在没有所谓过错——实际上就是经验——的情况下增长的,可是庸才们在逐日受到仔细检查的一生的最琐细的事件中所寻求的,却可是这些过错。道德是铁做的:但天才却是血和肉做的。对于一个大人物的过错的唯一惩罚,就是他的内在伟大的缩小。”
  
  十、现代化、全球化的伴生现象
  
  1989年,苏曼特拉·戈沙尔、克里斯托弗·A.巴特列特出版《跨越边界的管理》,发展“跨国公司”的概念。后来,二氏出版《个人化公司》,称赞通用电气为“个人化公司”,“释放了被企业束缚的人质”。1990年,美国《商务周报》提出“无国籍”(Stateless)概念,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界的意义越来越小。跨国公司、无国籍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地球村”的流行语。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技术革新、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制度变迁触及深层次问题,利益和权力在分配、转移过程中产生大量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经济危机、天灾人祸、文化颓废等问题如影随形,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二律背反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恶性循环,带来重重危机。德鲁克认为,在大规模生产制度下,工人与产品、生产工具分离,技术造成“疏离感”,失业成为社会毒素,工业主义带来的大规模生产革命,成为20世纪的“动乱根源”。法西斯就是动乱的产物,尽管战争化解了“大萧条”,但“过度依赖国防支出,维持充分就业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在更大的时空、心理范畴中进行考察,美国文化中的霸权主义情结,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在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某些危机甚至会激化。
  西方有些学者将危机归结为三种原因:社会总体基础不足,组织自身系统失灵,说服活动的产物。国内有的学者将影响危机的因素归纳为六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经济社会变迁,政治发展,社会结构的失衡,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分化加剧,冲突传统及宗教、种族、民族、地区冲突,以及文化、价值观差异等等。康德拉季耶夫对危机周期及成因估计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重大的危机周期仅被认为具有爆发的可能性。”对此,克里斯·弗里曼解释说:“完全相同的因果条件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在经济史中不存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每件事都独一无二。但是,同时他又认为存在一种稳定的因果关系结构,可用于说明特定现象的规律性。”尽管危机成因是多方面的,无非是外部与内部两种:当环境突变、市场波动、供需关系变化时,当技术装备落伍、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方法不适应时,均会出现危机。将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大致上都源于利益集团的冲突,肇因于利益均衡的失调,起始于人性的优长与缺陷。杜威说:“社会政治所以扰乱不安的原因,起于偏重一种人群的利益、兴趣,把别种人群的利益、兴趣都压下去;结果一种人群独占优胜,那被压下去的不平起来,便与优胜的发生冲突。”此乃剜切之论,道明危机成因。冲突导致危机,促成新的平衡。这种估价贴近人性,符合常情,契合实况,不悖常理,与理论深度吻合。
  
  参考文献:
  1、袁闯.管理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盘和林.哈佛危机管理决策分析及经典案例[M].人民出版社,2006.
  3、德鲁克著;罗汉等译.公司的概念[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
  5、斯蒂芬·托姆克著;高玉芳,曹建海译.重在实验[M].中信出版社,2005.
  6、德鲁克著;孙国强译.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7、克里斯·弗里曼,弗朗西斯科·卢桑著;沈宏亮,沈由佳译.光阴似箭: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林方.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0、付俊凤.企业社会责任浅析[J].公共经济,2007(4).
  11、柯林斯,杰里·I.波勒斯著;真如,俞利军译.基业长青[M].中信出版社,2002.
  12、约翰·科特著;胡林林译.科特论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张德.管理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4、福尔著;桑楷译.拿破仑传[M].商务印书馆,1990.
  15、杰克·贝蒂著;李田树译.大师的轨迹:探索德鲁克的世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6、刘茜,王高.国外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科学学研究,2006(增刊).
  17、马小军.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J].理论前沿,2003(2).
  18、杜威.杜威五大演讲[M].北京晨报社,1920.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者为该单位博士生)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14日,中轻联、总社财务工作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资财部主任杜先平主持,中轻联副会长、总社副主任杜同和作了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前一阶段中轻联、总社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对会社和基层单位的资财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要求各级财务部门和广大财务人员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会社理事会精神,做好企业改革服务
期刊
今年11月5日至11日,中国在北京怀柔区雁栖湖主办2014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  ——11月5日至6日举行一次高官会、  ——11月7日至8日举行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  ——11月10日至11日举行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期间还将举行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  ——APEC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等工商界活动和领导人配偶活动。  APEC观点  
期刊
一、基本情况  1、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根据时代的变迁,其发展历程是从新石器时代—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盛唐时期—宋朝时期—元、明朝时期—清代—现代[ 引自《关于中国传统工艺保护研究与发展的文献综述》]。从传统手工艺业的发展历史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在各个时代都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进入近代工业文明开始,传统手工艺产业逐步
期刊
贾汪是江苏的煤炭重地。采煤高峰期,大、中、小矿井总数近500对,年产煤炭1400万吨,累计产煤炭约3.6亿吨,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煤炭经济的迅速衰落,贾汪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也背上了大批人员失业、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稳定经受严峻考验等沉重包袱。  2011年秋,贾汪迎来了具有历史性的转折机遇。当年11月11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出炉,贾汪名列其中;随后,江苏省和徐州市相
期刊
编者  五常市安家镇兴业村伙房屯的马忠福创立的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的种植大农庄模式。合作社由带头人+党支部+农户参与的股份制合作社,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的股份公司。五常大农庄由500多户稻农组成,水稻总产量25亿斤,平均单产692公斤,商品稻谷21亿斤,水稻总产值突破50亿元人民币。所有产品的种植、灌溉、施肥、收割、加工均统一作业,解决了技术、资金、销售的难题,把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追
期刊
青岛像一首歌,行走在路上,海风拂过,高低起落。在八大关,美丽的建筑与金黄的银杏更像是灵动的音符,在这秋末冬初叮叮咚咚奏响了一曲“水”之歌。  这位音乐使者就当属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了。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与该院一起,把全国各地的水利工作者汇聚八大关,共同谋划国家的“美丽事业”。  而就青岛的美,除了海的馈赠、山的给养,也有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的一份功劳。  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创立于2001年,13年来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封建官僚的盘剥和压制、人才的缺乏、湖南人的保守性格等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成为1912~1937年湖南经济现代化进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  关键词:1912~1937年;湖南;经济发展;滞后原因    清末,湖南经济现代化已取得早期进展;进入民国以后,湖南省经济仍然在传统经济的磨道上打圈,现代化水平较低,且呈畸形性。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期刊
乡愁何处寄托?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总书记 习近平  总书记去年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阐述,让许多人感慨万千:以前,家乡河水碧波荡漾,乡间小路绿树成荫,而今孩提时游泳的小河已经干涸,当年母亲洗衣的泉眼也填满了垃圾。今后,乡愁要如何寄托?青山绿水的记忆碎了,大大小小的水问题来了。  2014年11月14日至16日,由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主办、青岛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承办的“
期刊
摘要:TCL集团是中国企业中国际化路线走得比较好的典型例子,因此文章对TCL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研究,意在学习其发展过程中值得称道的策略,以期发现其国际化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文章从TCL集团的国际战略研究、组织结构研究、跨文化管理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TCL集团的国际化之路。  关键词:TCL集团;国际化;国际战略;组织结构;跨文化管理    一、TCL集团简介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第三方物流凭借其优势成为国际物流发展的方向和主流,第三方物流具有优势同时也具有很多风险。文章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给客户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的分析,提出防范第三方物流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以期给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时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风险;防范    一、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风险    (一)经营风险  1、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甚至丧失的风险。物流对大多数企业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