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现代电化信息技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再现知识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实施师生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巧妙运用 电化教学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电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电化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电化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运用电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电化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屏幕显示一个圆:①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并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②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③最后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时,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电化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媒体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形象具体,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电化,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电化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使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如果这样使用电化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反而会消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再现知识发现过程,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电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通过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利用电化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研究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时,可以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五、运用电化教学,实施师生情感交流,
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老师。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电化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媒体出示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巧妙运用 电化教学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电化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电化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电化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运用电化教学,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
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电化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屏幕显示一个圆:①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并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②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③最后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时,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电化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媒体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形象具体,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电化,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电化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使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如果这样使用电化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反而会消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运用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发现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再现知识发现过程,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而感性认识来自于情境。电化技术能够有效地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给学生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使课堂由静态的学习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过程。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创设和层层深入的启发,使学生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空间图形的分、合、转、并、移、裁、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通过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利用电化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在研究函数图像平移、旋转、对称等位置变化,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像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时,可以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五、运用电化教学,实施师生情感交流,
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老师。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电化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媒体出示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