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标签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Facebook首席运营官,马克·扎克伯格的左膀右臂,美国薪酬最高的女高管,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谢丽尔·桑德伯格可以算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她在《向前一步》一书中深刻地剖析了为什么社会呈现了男女不平等这个社会问题,为什么女性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为什么女性不敢大步流星追求自己的梦想,原因来自女性的内在恐惧与不自信。《向前一步》比心灵鸡汤更荡气回肠地激励了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表达自己,无所畏惧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要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即使《向前一步》比鸡汤更鸡汤,女性要找出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的源头,才能更好地摆脱这种弱势地位,而其中的原因则根源于来自社会世代对女性的误解。
  对于女性这一特定性别群体,当然有其特定属性,随着社会与历史的发展,人们会对她们贴上特定标签。虽然标签一直跟随着她们,但是这些标签是否正确呢却很难说明。由于生理特征,对于女性,她们的固有形象是温柔,母性,敏感细腻,关爱他人。而成功与智慧这样的标签不属于她们,更多的时候是男性专属,如若她们有着这样的标签往往是不受欢迎的。《向前一步》中提到在2011年,金宝贝公司为婴儿设计的连体衣上的字样区分了男孩女孩,男版的图案文字是“像爸爸一样聪明”,而女版的则是“像妈妈一样漂亮”。而同年,另外一间公司则推出了一款少女上衣,上面写着:“我漂亮到不用写作业,所以我的兄弟必须帮我写。”这些肤浅的社会讯息,是一种对女性的误解,对于女孩们来说是不利的。如果当整个社会男性与女性角色彻底交换,女性在外打拼在外工作而男性在家带小孩,是否今天属于社会弱势的是男性呢?所以,当这个社会误解已经渗透的时候,我们要改变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又譬如说,当一个女孩想要表现领导力的时候,往往会被形容为爱使唤他人,霸道,专横等等,这就等于将她们的领导天赋扼杀在了摇篮里。由于社会对女性的预期是关爱他人,所以当她们为自己谋取利益争取实现自我价值时,社会周遭对她就不怀好感。并且女性常常感觉自己不被认可,不配受到称赞并且常常心存内疚,相比男性,女性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更容易受到打击。这种不自信以及没有安全感就是因为社会从没给她们确立过自信的标签。谢丽尔·桑德伯格提出女性要假装自信,直到自己真正的自信。同时,女性需要思考个人化,行动公共化,这样才能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的认同。
  《向前一步》主要侧重于女性如何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谢丽尔·桑德伯格无疑会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但是抛开这个客观限制,很多女性没有真正实现自己在职场上的价值。在书中,谢丽尔·桑德伯格提道,她去开会,有几个女性来参加会议,谢丽尔招手示意她们坐上前来,但是她们却还是坐在了后排。相信很多女性自己已经把自己定位成了坐在后排的人,所以她们才不敢坐上桌前。很多女性在职场上自信心完全崩塌,她们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好。如果她们真的做得好,她们也会被扣上强势的罪名。其次,有些女性甚至经历了职场性骚扰却一直吃哑巴亏不敢说出来,怕影响自己的前途。不敢表达自己成了女性在职场上的障碍。因为社会对女性的定义是不冒险与平和。所以女性什么事情都小心谨慎希望取悦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她们将别人放在了自己的前面,凡事先考虑别人的看法。但是希望所有人都对自己满意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书中还提到男人的成功看能力,而女人看业绩。这就代表男人的成功来自未来,而女人则看的是现在,这往往都是不公平的。虽然我们在法律上已经将男女平等作为白纸黑字具有法律依据的规定,但是落实到职场上,很多人都带了有色眼镜看待女性的成就。这让女性很难像男性那样得到成就,往往要付出比男性更加多的精力与时间。所以,女性的成功往往定义为家庭的成功孩子的有出息等等,而并非职业上的成功。
  作为女性,她的社会身份还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对于这些不同身份,社会上有不同的误解。作为一个女儿,中国传统思想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更得胜之,有些落后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仍旧盛行。对女儿的投入,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少于对男孩的投入。这种思想使得女孩在身心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男孩。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女主内男主外”模式主导了整个家庭市场,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而男性则以工作为重而很少处理家庭上的事务,传统思想的完美女性必须“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直显得尤为苛刻严厉。而女性作为母亲,则算是一份全职无薪的工作,而所承受的压力并不亚于她们的有偿工作。母亲是一份全天候且全年无休无偿的工作。而女性因为工作影响家庭所产生的愧疚感要远远高于男性。貌似全能女人是个永远的神话,在养育儿女的同时追求事业成功往往是困难的而关键则在于取舍,我们的精力与时间都不允许我们同时去完美地完成两件事,所以女性应该了解自己的注意力该集中在哪些重要的事情上。书中提到的“完成,好过完美(doneis better than perfect)"更是值得让每一个人铭记的。社会上苛刻地要求女性侧重家庭,而当代女性为了经济方面或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方面的考虑又必须工作,而很多女性很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导致了失败,这让女性在一个非良性的怪圈中不断循环,被自责不自信挫败,最终放弃了事业。对于家庭,谢丽尔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从来按时下班并不耽误与吝啬陪小孩子玩耍的时间。当然,谢丽尔是谢丽尔,但女性们可以相信神话也是可以实现的,人生的赢家也可以是你。
  社会的习俗传统,长辈的压力,家长的期望都会对社会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社会上也会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期望而这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男性与女性的未来。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误解往往使得女性不能发挥她们可以发挥的能力或是天赋,而让她们被捆绑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对于女性,社会标签一味地将她们局限在了温柔,贤惠,关心他人,热爱孩子等黑箱里面,往往将她们的成功与家庭挂钩而非事业,这导致了对女性潜力发挥的阻碍。女性也可以是大胆的,智慧的,成功的,有才能的。挑战自我,接受冒险,不断成长,主动争取自己的梦想与职位。与此同时当然不能忘记了不是女人味的微笑。
其他文献
颜陌:欢迎大家参加这期访谈,我们这次的主题是“遗憾”。遗憾通常是指由无法控制的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人的一生犹如在大海中航行,有海阔天青,也有滔天大浪。那些雪白的浪花是没有达到目的地的海水,因而会发出遗憾的叹息。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叹息?现在想起来又是怎样的感受?  吴思琪:我最近看了一部台剧,叫《一把青》。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视剧,而是一部历史剧,一部演绎了战争年代生命的悲苦
期刊
每次逃禹  都包含某些艺术,  某些虚张声势,至少  育杀些令人费解的  人体和金属的  相互转换也就是说  当它们混合的时候  铁链并不需要完全  解开。在每次混合  的最后他必须重新  挞纯自己。而这个不断  重复的过程中最固难的  部分是:打破束缚之后  更回原先的那个胡迪尼。  荐诗/光绪  在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这首诗有特别打动我的地方。但是在第二次打开它的时候,突然领会到它的深意
期刊
我念中学的时候,一直很希望别人能送我一本书,不论什么书都好。洁白纸张上透出油墨的味道,如果扉页上能有赠送的题词,再塑封上,就更好了。因为中学时我很喜欢读书,却无人指引,无人推荐,只能是自己瞎摸索,毫无章法,走了不少弯路,也踩了不少坑。  身边不少朋友都收到过书,来自同学的,来自父母的,都有。我的父母是实用主义者,会问我生日时想收到什么礼物,若我要什么,他们会给我买,但并不会包装好,甚至预先藏好给我
期刊
土坯墙倒下,一声叹息  让一位老人久立不走  这倒下的是他的  太多记忆,也是恋恋不舍  他的皱纹里已刻着  眼前的倒下  以及这房屋内外的  唠叨不休的穷困岁月  倒下的墙土的烟尘  散发在他周围  他俯下身  抓了一把墙土看了又看  他望了望天空  望了望四野  转过身去,扛着铮亮的铁锹  向青枝绿叶的山上走去  特邀点评|王士强  这首诗一开始便将人带入颇具张力的情境。土坯墙倒了,人老了,一
期刊
“果然,一小时以后,我在市集广场边上的那家旅馆的小餐厅里刚吃完午饭,一个不太年轻的老姑娘走了进来。她的衣着十分朴素,一进来就举目四下里找人。我向她走去,进行自我介绍,并且告诉她,我已准备就绪,可以马上跟她一起去看藏画。可是她的脸刷的一下子涨得通红,像她母亲一样,表现出慌乱和尴尬的神气。她问我能不能先跟我说几句话。我立刻发现,她有为难之处。每当她鼓鼓勇气,想要说话的时候,这片局促不安、飘忽不定的红晕
期刊
【作品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明经及第,曾任校书郎、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多次被贬。与白居易声气相求,深交数十年,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形成“元和体”。诗歌成就巨大,言浅意深,动人肺腑。其文多贴近现实,一些祭文、墓志铭颇有真情实感。著有《元氏长庆集》。  原文  
期刊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可能是在“豆瓣读书”短差评最多而好长评也最多的书,若是放在“知乎”,“赞同与感谢”和“反对与没有帮助”两方的点击率也应该相持不下。这是一本朴素无华却十分难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是一位临床成绩卓著的心理医生,他在他多年临床门诊经验的基础上,循着自律、爱、成长于信仰、恩典与奇迹的线索,写下了这本引导和帮助人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追求心智成熟的成长笔记。
期刊
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一七六七年六月十五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
期刊
曾经有人问著名媒体人蒋方舟:“世界末日,你会带什么书踏上诺亚方舟?”蒋方舟回答:“加缪的《鼠疫》。这是一部篇幅、题材、文笔和主题都无可挑剔的小说。加缪描述了灾难下的一种荒谬。一场鼠疫,城市被关闭,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封闭空间里,市民接二连三地死去。人们恐惧灾难、承受灾难、习惯灾难,最后甚至拥抱灾难。主人公里厄医生承受巨大代价地反击鼠疫。如果我踏上诺亚方舟,我会带上这本书,不断告诉自己什么是善,以及在动
期刊
读书会流泪,我想很多同学都遭遇过,尤其是读小说,一边读一边泪眼婆娑——小说人物的屈辱和苦难尤其容易打动人。但你们有没有体验过,短短的几十个字,就把你的眼泪逗引出来的经历?  给仙人的信  [意]贾尼·罗大里  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夜里  仙人把礼物放进毛袜?  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过节  仙人把玩具放在好孩子的枕头底下?  我不顽皮,一举一动都好,  就是在袜子里什么也没找到。  想必有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