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形象的审美意义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形象是新闻传播价值的重要体现手段。经过记者选择、塑造的新闻形象或更具典型性、或更具个性、或具有普遍性,能够引发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新闻形象要满足人类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审美需要,即不但要真实地再现某一历史的客观风貌,同时也要体现历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
  【关键词】新闻形象 形象塑造 审美
  
  一、从文学形象到新闻形象
  文学形象,即作家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通常亦特指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对于文学形象,应该像对整个文学一样,把它放在同现实生活的关系中加以把握。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作为反映结果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层次不一的丰富内涵,从而引发了这一概念的多义性。大致说来,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
  同样以事实为基础的新闻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象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形象指新闻作品的整个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而狭义的新闻形象则指的是新闻人物形象。
  本文所提的新闻形象为广义的新闻形象。是指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并通过对其进行提炼加工,所创造出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场景或人物。
  二、审美意义
  其实,“美”只是一个意义对象,没有“美”这个实体性的存在物,它在审美中发生、存在。因此,审美意义必须从审美活动,即审美体验中获取。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两个因素,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而审美意义是审美客体相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的,它存在于审美体验中,通过审美主体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发现了审美意义。审美主体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获得了某种审美范畴,如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陋等,还没有脱离具体的审美意义,但在其中,就蕴涵着终极的审美意义。对审美体验的二度反思,就是对审美范畴的反思,它超越了具体的审美意义,获得了更根本的审美意义,这个根本的审美意义就是自由。①
  三、新闻形象的审美意义的表现
  新闻活动作为社会性话语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经过记者体验的并渗透着记者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又潜藏着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因而,记者选择、塑造的新闻形象或更具典型性、或更具个性、或具有普遍性,能够引发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能够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审美意义是审美主体通过审美体验所获得的偏重于感受、感悟层面的东西。新闻形象主要满足人类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审美需要,即不但要能真实地再现某一历史的客观风貌,同时也要体现历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因而,新闻形象在与典型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显示其独特的现实魅力。
  1、审美主体与新闻形象在情感上的共鸣
  在新闻的基本属性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属性。而在新闻接收活动中,读者往往也是出于获取信息或猎奇等功利性的目的,才会阅读新闻。这时的读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因为作为审美的“我”被生存的“我”和功利的“我”排除在外,就如同饥肠辘辘的人无心聆听美妙的音乐,满脑子盘算赚钱的富翁顾不上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这正是实用功利性的主体压倒了审美主体的结果。②
  要让人的审美从这类实用性心理下得到解放,必须将原属自我的生命体验推进一步,也就是将切身(关乎自身利害)的感受转化为可以观照的对象,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用品味的态度来重新加以审视和体验,这才使审美主体真正确立。正好比我们在回忆一段难忘的往事时,原来经历中的痛苦和欢乐都已趋于淡化,只有那忆念和珍爱的情愫久久萦绕,令人回味无穷。③这从事回味的“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而回味中的“我”的则是审美客体。所以说,审美主体的确立是审美活动的标志。
  而只有真正的审美主体阅读新闻(即进行审美体验)时,才能够与新闻形象(即审美客体)产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也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体验一度反思而获得的具体的审美意义。
  以“小悦悦事件”为例。广东佛山市,一位2岁女孩被面包车撞倒,躺在路边,先后有18人路过,却不闻不问。其间,女孩再次被一辆货车碾轧。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才将女孩搬离现场,并喊叫到女孩妈妈,送她入院。
  这一事件中,拾荒阿姨陈贤妹是一个典型的新闻形象,她虽然“经济上贫困,但是精神上不贫困”,审美主体在阅读这篇报道的时候,会因陈贤妹符合其对于“善”、“美”等人类共同的基本的价值期待,从而获得一种突然的感慨与情感的共鸣,因而,也从中得出此新闻形象是崇高的基本认识。
  2、新闻形象蕴含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主体可以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与审美客体所蕴含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分为顺应性共识与反差性共识两种。
  顺应性共识:新闻形象中所蕴含的那些符合大众普遍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等,往往会吸引审美主体自觉进行反思,获得心灵与精神上的升华。如焦裕禄、陈景润等都是新闻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他们与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典型人物样,具有重要影响和普遍意义。审美主体欣赏典型人物形象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自我激励、自我升华的过程。审美主体与典型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共识,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在力量,激励自己的反省能力和自觉意识,从而实现改造自身和改造环境的目的。
  仍以上文“小悦悦”事件为例,新闻中拾荒阿姨将两次被车碾压的小悦悦搬离现场,并把政府奖励自己的资金拿出用来捐助小悦悦。一个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人,能够在别人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救人、捐钱,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我们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审美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认可拾荒阿姨的行为及精神,同时反观自身,期许自己再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也能够作出同样的反应。
  反差性共识:新闻形象中所蕴含的那些与普遍意义的价值观相左的意识形态,与审美主体的价值观形成冲突,而引发审美主体的批判性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审美主体自身的观点,使审美主体能够警醒自我。
  在“小悦悦事件”中,18个路人的冷漠与拾荒阿姨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引起了网上关于社会道德滑坡问题的讨论。而这一讨论的过程也是审美主体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过程,以期能够 “唤醒社会”,改变道德滑坡的现实状况。
  3、新闻形象与典型环境的相互作用
  真实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卓越的个性刻画,都能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会真理,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真实的、反映生活的新闻是时代的见证,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新闻是最真实的历史文献。从一个时代的新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该时代发展的历史轨迹。读者阅读某一时代的新闻作品,可以从中认识到该时代的政治风云,历史变迁,道德风貌,人情习俗等,并且在新闻形象与典型环境(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让读者思考新闻形象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更深刻的理解新闻形象的魅力所在。
  例如:《人民日报》10月18日的一则新闻
  北京降低公租房准入门槛
  ●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的人员可申请公租房
  ●落实公租房项目98个、10.3万套,年内将配租1万户以上
  本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明浩)为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住房问题,北京修订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拉低门槛,城市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员,都将纳入公租房准入范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落实公租房项目98个、10.3万套,年内将配租1万户以上……
  从上面这则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房价上涨,百姓望房兴叹,对经适房、廉租房的频频质疑声中,定位于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等群体住房问题的公租房被人们广泛重视,政府也在加大力度通过各种举措,解决这些群体的住房问题。新闻中所塑造的关于这个时代“住房状况”的图景,就是这篇报道中的新闻形象。审美主体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将此形象与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社会上的众多问题日渐暴露,“住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同时,审美主体在阅读时,能够透过新闻形象,看到这个时代或这个时代某一面的发展方向,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来审视这个社会、审视自我。
  参考文献
  ①杨春时,《审美意义的发现与证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②③陈伯海,《一体两用 感而遂通——审美主客体论(审美活动论之三)》,《社会科学》,2003(7)
  (作者: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民族众多,区域、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极其匮乏。近年来,我省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
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流行,却还没有形成爆炸式的发展。主要原因就是让普通消费者望而生畏的设备价格。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外有公司推出小型可携式打印机Po
英特尔于2012年12月底在京举办了2012年个人计算机体验沟通会。沟通会主体为“智有芯 触无界”,会议主要在于展示英特尔在2013年在个人计算体验上的规划。
入侵检测这个名词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中间经历了Gartner公司所谓“IDS已死”宣告的最艰难时刻,
【摘 要】“云计算”正推动信息产业内部技术革新。“云”不仅是计算模式和技术框架,更是思维模式,它引发的更是思想创新。依托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服务产业也在不断探索“云”,尝试将“云”直接应用于各种新闻媒介中,由此引发媒体新闻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本文以基于传播过程来架构新闻“云”信息服务系统,重点分析该系统中的内容资源、内容平台、内容服务子系统在传播过程中体现的传播特性。  【关键词
在信息爆炸时代,媒体很难垄断某一消息的来源,于是使新闻报道独树一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比较《江淮晨报》、《安徽商报》、《合肥晚报》三家媒体对“3·15”的专题报
5月全球IPv4地址分配数垃为75B,其中获得由专多的是美国,40B;其次是巴西.9B。5月.除亚太和欧洲外,
作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最早的实践者,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教授参与并经历了过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些重要事件,也正参与并跟踪着现阶段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
在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内,按周(7 d)对光皮木瓜2年生苗苗高、地径和平茬苗木苗高、地径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生长节律,并利用Logistic曲线拟合生长过程。结果表明:用Logis
为研究混合盐碱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将中性盐(Na Cl、Na2SO4)和碱性盐(Na 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按照碱浓度增加的原则设定4个处理组,每组又设5个浓度(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