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各学科教学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像高中信息技术这样之前被称为是“副科”的学科,其重要性也在凸显,当然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结合所面对的学生实际,科学地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術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的必修学科。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新高考改革前,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是不够重视的,学生也往往将其看成是“副科”。这些综合因素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与优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学。
一、关注衔接问题,追求“逻辑”
现阶段,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针对该课程,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采取阶段性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读教材,追求逻辑性。(1)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层次性,突出重难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2)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相应的目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死板地传授知识,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经常接触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知识的难度。
在学生接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络通讯非常熟悉的现实,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在用QQ、微信等这些通讯软件进行交流的现实,可以和学生聊一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具体信息的查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种方法的实用性,进而为学生的学习确立方向和方法。此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注重目标落实,提升“内涵”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就是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引导和情感教育综合渗透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整合,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提升。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做好教学设计:(1)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拆解。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落实教学要求,同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2)分配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任务难度,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可以是直接任务式,可以是间接引导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3)把问题交给学生,锻炼学生能力。教师要大胆地放权,把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好问题难度,如果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4)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地拓展和延伸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利用,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深刻理解知识的价值所在。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有几个方面:(1)明确角色。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好教学流程,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有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2)把握关键点。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有效把握教学中的关键点。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了解拓展的基本思路。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完全下放自主权,由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进行任务拓展。对于有创新特色的成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兆明.加强探究型学习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2]巫芳俊.新課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高中信息技術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的必修学科。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但是,在新高考改革前,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是不够重视的,学生也往往将其看成是“副科”。这些综合因素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在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与优化,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学。
一、关注衔接问题,追求“逻辑”
现阶段,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针对该课程,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采取阶段性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因此,教师更应该通读教材,追求逻辑性。(1)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层次性,突出重难点。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加以引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2)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相应的目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死板地传授知识,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经常接触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知识的难度。
在学生接触“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网络通讯非常熟悉的现实,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在用QQ、微信等这些通讯软件进行交流的现实,可以和学生聊一聊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具体信息的查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种方法的实用性,进而为学生的学习确立方向和方法。此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注重目标落实,提升“内涵”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抓手。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就是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方法引导和情感教育综合渗透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整合,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提升。要想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做好教学设计:(1)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拆解。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教学目标,从不同的角度落实教学要求,同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2)分配给学生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任务难度,采用不同的分配方式,可以是直接任务式,可以是间接引导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3)把问题交给学生,锻炼学生能力。教师要大胆地放权,把权利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做,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好问题难度,如果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不会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4)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适度地拓展和延伸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利用,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深刻理解知识的价值所在。
三、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创新”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有几个方面:(1)明确角色。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优化教学过程,组织好教学流程,扮演好学生学习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有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2)把握关键点。信息技术教师要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有效把握教学中的关键点。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帮助学生了解拓展的基本思路。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完全下放自主权,由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进行任务拓展。对于有创新特色的成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兆明.加强探究型学习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2]巫芳俊.新課改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