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治理腐败的工作。从严治党,才能更有效地治理腐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治理腐败是转型发展重要途径
转型发展的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动力转型,即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空间转型,即多重形态与单一形态转型并存;三是时间转型,即必须看到转型期是有长有短的。
国内外经验显示,治理腐败是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治理腐败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治理腐败,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治理腐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由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转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治理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市场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消除了所谓“特权”人物的不正当收入,因权钱交换、权权交易带来的高收入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人们也会更加尊重劳动,更加尊重劳动所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人们对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将有一个合理的充满希望的预期。伴随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内需将进一步加大。
腐败的“生命周期”
腐败现象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英国学者曾发现,在一个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腐败处于上升期,而当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后,腐败呈下降趋势。透明国际的腐败CPI指数中,腐败最严重、分数最低的国家往往都是落后国家。
研究显示,腐败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常规模式。这种模式的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较高,认可等级差距,对权力服从度较高,典型国家有墨西哥、希腊、意大利、南非、斯洛伐克、捷克、比利时、匈牙利和波兰;二是俄罗斯模式。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集体主义取向明显,监管不力,滋生腐败的空间更多;三是中国模式。与上一种模式相比,这一类国家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集体主义倾向明显,监管不力,还有一个特点,即制度变化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为减少制度频繁变动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腐败成为一种被默许的“变通”行为,以达到追求效率的目标,类似的国家有印尼、印度和中国。
中国模式的腐败表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权钱交易最为突出。如超低价买房、少投资多分利、“借条”掩盖、权力期权化、合伙开办公司、搞工程占干股、委托理财等。二是权色交易。三是权权交易,以权力为中心,以既得利益为联盟,形成权力垄断。
权权交易尽管并不直接损害公私财产,也不会损害社会上一般的伦理道德,但它导致干部选拔的变异,直接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堕落外,还导致社会的领导——政府的无能以致腐朽。四是纵权享乐。五是滥用职权。从这些腐败形式来看,均围绕权力展开。因此,从严治党,管好党员的权力,必将对治理腐败事半功倍。
为什么会产生“变通式”腐败
与国内外腐败现象产生的因素相比,中国变通式腐败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
制度因素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收入分配不公、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等多种经济制度交织导致腐败多发易发。如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控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为腐败提供了土壤。首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极易带来贪污、受贿等腐败。一方面,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人容易贪污、侵吞国有资产,或滥用国有资产满足个人糜烂生活所需;另一方面,部分国企垄断价格,且与市场有明显脱节,导致灰色地带出现,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例如胡长根案等。其次,国有企业体制不完善为权钱交易提供土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尽管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但上海国有企业占主导的格局难以改变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国有企业成为政府官员最后的职业归宿地。从政府官员到国有企业领导人,除了经营管理能力可能不足外,还与政府相关部门有紧密联系,极易产生权钱交易。
文化因素表现为人情社会和“小圈子”利益盛行。如人情社会盛行,对腐败容忍度较大,助推腐败现象发生。
中国不仅是一个由地缘、乡缘串联起来的“熟人社会”,而且也是由血缘、亲情、人缘组成的“人情社会”。“人情社会”不仅使部分人群混淆行贿受贿与礼尚往来之间的差距,而且容易使社会对权力腐败见怪不怪,对腐败的容忍度相对较高,最终导致腐败现象发生。
许多案件表明,不少行贿者往往是腐败分子多年的朋友,甚至带有亲戚关系。首先,行贿受贿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事成”之后。大部分腐败分子并不会先行索贿,而是出于帮忙而滥用权力;其次,行贿者在行贿时通常是以“答谢”形式进行——例如,上门送“礼”,请客吃饭或打牌娱乐等。正是这种带有“人情”性质的行贿,使部分上海行政官员丧失警惕,容易接受贿赂,导致腐败。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多元、公民社会和监督权力虚置所致。在体制改革所推动的一整套社会结构分化过程中,多元的利益主体已经形成,原来的阶级或阶层已经被新的利益群体所取代。在现实生活中,以阶级或阶层为行动主体的社会运动越来越少见,更多的是利益群体。而社会转型期是利益关系调整得最剧烈的时期,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矛盾与冲突,大多与利益关系调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农民队伍分化,工人队伍膨胀,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多元。
从严治党促进腐败治理
部分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经济人”假设面前失去理想信念,成为“变通式”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严治党必将促进腐败治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和应有的理想信念。但理论研究和案件查处都显示,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腐败分子受“经济人”假设的影响,逐渐淡忘甚至完全抛弃了这种理想信念,片面追求个人奢侈的生活和经济利益。看到周围有人过上富裕、甚至奢侈的生活,产生羡慕、不平衡等心理。甚至出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正是在这种“经济人”思想的腐蚀下,部分领导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公权为自己、为小圈子谋利,走向了腐败。
尽管在不同层级或不同领域中都有腐败现象,但党的领导干部一旦发生腐败,后果更严重,影响也更恶劣,是治理腐败的重中之重。为此,近年来,我国提出“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纪察思路。我们也相信,通过从严治党,将更加有效治理腐敗,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成功地转型发展。
治理腐败是转型发展重要途径
转型发展的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动力转型,即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空间转型,即多重形态与单一形态转型并存;三是时间转型,即必须看到转型期是有长有短的。
国内外经验显示,治理腐败是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治理腐败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治理腐败,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治理腐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由投资需求向消费需求转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个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
治理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市场环境的改善和产业结构调整。消除了所谓“特权”人物的不正当收入,因权钱交换、权权交易带来的高收入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人们也会更加尊重劳动,更加尊重劳动所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人们对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将有一个合理的充满希望的预期。伴随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内需将进一步加大。
腐败的“生命周期”
腐败现象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英国学者曾发现,在一个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腐败处于上升期,而当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后,腐败呈下降趋势。透明国际的腐败CPI指数中,腐败最严重、分数最低的国家往往都是落后国家。
研究显示,腐败通常有三种模式:一是常规模式。这种模式的社会对腐败的容忍度较高,认可等级差距,对权力服从度较高,典型国家有墨西哥、希腊、意大利、南非、斯洛伐克、捷克、比利时、匈牙利和波兰;二是俄罗斯模式。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集体主义取向明显,监管不力,滋生腐败的空间更多;三是中国模式。与上一种模式相比,这一类国家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集体主义倾向明显,监管不力,还有一个特点,即制度变化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为减少制度频繁变动所带来的交易成本,腐败成为一种被默许的“变通”行为,以达到追求效率的目标,类似的国家有印尼、印度和中国。
中国模式的腐败表现有多种形式。
一是权钱交易最为突出。如超低价买房、少投资多分利、“借条”掩盖、权力期权化、合伙开办公司、搞工程占干股、委托理财等。二是权色交易。三是权权交易,以权力为中心,以既得利益为联盟,形成权力垄断。
权权交易尽管并不直接损害公私财产,也不会损害社会上一般的伦理道德,但它导致干部选拔的变异,直接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堕落外,还导致社会的领导——政府的无能以致腐朽。四是纵权享乐。五是滥用职权。从这些腐败形式来看,均围绕权力展开。因此,从严治党,管好党员的权力,必将对治理腐败事半功倍。
为什么会产生“变通式”腐败
与国内外腐败现象产生的因素相比,中国变通式腐败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社会三个方面。
制度因素表现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收入分配不公、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等多种经济制度交织导致腐败多发易发。如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控股企业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为腐败提供了土壤。首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极易带来贪污、受贿等腐败。一方面,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内部控制人容易贪污、侵吞国有资产,或滥用国有资产满足个人糜烂生活所需;另一方面,部分国企垄断价格,且与市场有明显脱节,导致灰色地带出现,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例如胡长根案等。其次,国有企业体制不完善为权钱交易提供土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尽管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但上海国有企业占主导的格局难以改变的一个原因是,部分国有企业成为政府官员最后的职业归宿地。从政府官员到国有企业领导人,除了经营管理能力可能不足外,还与政府相关部门有紧密联系,极易产生权钱交易。
文化因素表现为人情社会和“小圈子”利益盛行。如人情社会盛行,对腐败容忍度较大,助推腐败现象发生。
中国不仅是一个由地缘、乡缘串联起来的“熟人社会”,而且也是由血缘、亲情、人缘组成的“人情社会”。“人情社会”不仅使部分人群混淆行贿受贿与礼尚往来之间的差距,而且容易使社会对权力腐败见怪不怪,对腐败的容忍度相对较高,最终导致腐败现象发生。
许多案件表明,不少行贿者往往是腐败分子多年的朋友,甚至带有亲戚关系。首先,行贿受贿发生的时间通常是在“事成”之后。大部分腐败分子并不会先行索贿,而是出于帮忙而滥用权力;其次,行贿者在行贿时通常是以“答谢”形式进行——例如,上门送“礼”,请客吃饭或打牌娱乐等。正是这种带有“人情”性质的行贿,使部分上海行政官员丧失警惕,容易接受贿赂,导致腐败。
社会因素主要是由转型期社会矛盾复杂多元、公民社会和监督权力虚置所致。在体制改革所推动的一整套社会结构分化过程中,多元的利益主体已经形成,原来的阶级或阶层已经被新的利益群体所取代。在现实生活中,以阶级或阶层为行动主体的社会运动越来越少见,更多的是利益群体。而社会转型期是利益关系调整得最剧烈的时期,现实社会中的许多矛盾与冲突,大多与利益关系调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农民队伍分化,工人队伍膨胀,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兴起,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多元。
从严治党促进腐败治理
部分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经济人”假设面前失去理想信念,成为“变通式”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严治党必将促进腐败治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是每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和应有的理想信念。但理论研究和案件查处都显示,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腐败分子受“经济人”假设的影响,逐渐淡忘甚至完全抛弃了这种理想信念,片面追求个人奢侈的生活和经济利益。看到周围有人过上富裕、甚至奢侈的生活,产生羡慕、不平衡等心理。甚至出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正是在这种“经济人”思想的腐蚀下,部分领导干部利用人民赋予的公权为自己、为小圈子谋利,走向了腐败。
尽管在不同层级或不同领域中都有腐败现象,但党的领导干部一旦发生腐败,后果更严重,影响也更恶劣,是治理腐败的重中之重。为此,近年来,我国提出“老虎和苍蝇一起打”的纪察思路。我们也相信,通过从严治党,将更加有效治理腐敗,从而促进中国经济成功地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