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兵突击——澳大利亚影片《铁骑雄师》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骑兵与轻骑兵历史追踪


  说起骑兵,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骑兵挥舞马刀或手持长矛跃马冲锋的场面。人们对于骑兵的认识,也是和马刀或长矛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骑兵的真实情况远比这种认识要复杂得多。
  在中西方军事史中,骑兵是继车兵和步兵兴起后异军突起的新兵种,并很快成为军队中的主战兵种之一,进而将车兵淘汰出战争舞台。骑兵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种类。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骑兵以轻骑兵为主,而西方的骑兵则以重骑兵为主。从中国历史上看,重骑兵只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骑兵的主力,但因重骑兵身披铠甲,只有眼睛、鼻子、四肢露在外面,骑兵骑着的马匹也身着铠甲。虽然防护力增强,然而防护器材重量的增加造成骑兵这一进攻性兵种的机动力大大下降。因此,到了隋代,中国重骑兵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西方则与此相反,重骑兵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公元6世纪到13世纪期间,欧洲军队的重骑兵装备有盾牌、头盔、胸甲、铠甲、锁子甲等防护装具,使用长矛、刀剑和弓弩等武器,战马也逐渐披上了铠甲。这些装备中,仅一件铁质胸甲的重量就达6~10kg。虽然这样的防护装具使得当时的骑士很难被敌方的武器所伤害,但带来了同样的问题——沉重的负担使马匹不堪重负,以致丧失了相当大的机动性。从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重骑兵与亚洲轻骑兵的交战看,重骑兵在多数情况下处于下风,这表明骑兵一旦丧失了机动性,其战斗力也就大大下降。到了火药传入欧洲乃至火器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之后,重骑兵(主要是西方的骑士阶层)的防护装具再也不能保护骑士的安全,重骑兵也就走到了尽头。
  火器时代的骑兵因取消了铠甲,通常按照武器装备的轻重和作战运用方式来区分重骑兵和轻骑兵。《铁骑雄师》一片是以澳大利亚轻骑兵为“主角”的,片中的澳大利亚轻骑兵是一支仅仅装备步枪的骑兵,需要强调的是,他们并不装备骑兵的标志性武器——马刀。从作战方式来看,澳大利亚轻骑兵主要是利用战马进行机动,然后以下马徒步作战为主。战马通常情况下只是机动工具而已,这一点与装甲输送车很相似。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轻骑兵同样可以像其他骑兵那样乘马冲击。影片中的澳大利亚轻骑兵就利用了这一点,成功达成了战术突然性。

澳大利亚轻骑兵的战术运用


  《铁骑雄师》一片的背景为一战时期的中东巴勒斯坦战场,这里是典型的沙漠地带,其作战特点也与其他地区迥然不同。荒漠地区地形开阔,起伏不大,可以阻碍坦克机械化部队和骑兵机动的障碍很少,但沙漠地形对行进速度有一定影响,水源缺乏,气候干燥少雨。因为这些条件,防御一方通常依托绿洲、居民地、水源地和后勤基地组织防御。进攻一方同样要注意夺占水源地以保证己方供给。本片中,英军两次向土耳其和德国军队重兵防守的加沙进攻都遭到失败,后来才转向攻击贝尔谢巴。贝尔谢巴是一个水源丰富的据点,英军要想突破土军防线必须要夺下贝尔谢巴,这是由沙漠地区作战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片中的英军为了行动迅速,只是每人自备水壶携带饮水,没有备用水,因此必须在一天时间内夺下贝尔谢巴,否则就会因为缺水而全军覆没。影片开始时,加沙的一名德军将官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沙漠作战,战术上有个无法回避的原则,人和马都必须要喝水,我们只要稳守住一两天,英军就会被沙漠击退”——也就是说,英军进攻时最大的危险并非来自敌方火力,而是作战进程拖长导致的缺水问题。如果没有这个问题,那么英军尽可以将目标包围起来慢慢围攻就行了——这一特点也就突出了澳大利亚轻骑兵第4团的突击行动在整个战役中所起到的作用。

  澳大利亚轻骑兵是《铁骑雄师》一片的“主角”,因此,其战术运用就是片中的主题了。影片中表现了这支以机动性见长的作战力量在战术运用上出现严重失误,直到这种失误被彻底纠正后其战斗力才得到充分发挥。
  在对加沙的进攻中,澳大利亚轻骑兵投入了战斗。然而,这支部队的攻击却没有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其中既有在德国指挥官指挥下的土军实力雄厚的原因,也有己方战术运用失误的原因,后者甚至更为致命。
  澳大利亚轻骑兵到达土军火力范围的边缘地带时停下来,士兵都从马背上下来,然后将马匹交给专门的人员牵往后方,士兵们则以徒步方式向敌军阵地发起冲击。然而,在土军猛烈的炮火阻击下,轻骑兵们只能在沙漠上匍匐前进,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轻骑兵的攻击也就瓦解了。
  从战术运用的角度来看,轻骑兵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将自己具备的速度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知道,面对敌方的火力阻击,进攻一方需要做的是一方面压制敌火力,另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冲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而片中的轻骑兵以徒步冲击方式进攻,其冲击速度和一般步兵毫无区别,没有任何机动优势。
  英军在对贝尔谢巴的进攻中,仍然遭到了土军的顽强抵抗,进攻并不顺利。眼看一天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当时,英军指挥官们产生了意见分歧,有军官认为:“没人会以骑兵来突破战壕,重机枪会把他们撕碎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英军指挥官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加上澳大利亚轻骑兵素以强悍著称,因此只得命令他们进行最后的努力。与以往的作战运用方式不同的是,这次轻骑兵放弃了徒步冲击,而是进行了一次出其不意的乘马冲击。轻骑兵第4团指挥官布歇尔中校,将其手下的800名骑兵排成若干横队,所属的骑炮兵在战斗队形的侧方进行火力支援。为了进一步造成敌方的错觉并保存马匹体力,开始时布歇尔指挥部队以慢步前进,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接近到敌方阵地2600m处时,轻骑兵已经加速到最快。此时,土军炮兵仍在等待轻骑兵下马后再开火,发现轻骑兵正以最快速度冲过来时才慌忙开始射击。依赖于速度优势,轻骑兵们突破了土军由火炮和步枪构成的火网,克服了敌机的低空轰炸,在最短的时间内冲入土军阵地展开白刃战,成功攻占了贝尔谢巴。

  轻骑兵之所以能够顺利攻占贝尔谢巴,其战术原因主要是达成了战术突然性和发挥了速度优势。突然性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可以是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点或时间发起攻击,也可以是突然运用某种新式武器或新式战术。轻骑兵第4团开始是担任预备队任务,英军步兵则从西、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英军攻击持续了将近一个白天,将土军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西、南方向,轻骑兵此时突然从东面的沙漠地带加入战斗,让土军感到大出意外。此外,德军指挥官看到轻骑兵后,之所以要等轻骑兵下马后再开火,是因为下马的轻骑兵的冲击速度等同于步兵,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对其进行射击,而且随着距离的接近命中率会大幅上升。然而,轻骑兵突然改用骑马冲击的方式发动进攻,让土军感到措手不及。乘马冲击也使轻骑兵遭受的伤亡大大减少,第4团仅仅损失了39人就在1个小时之内占领了贝尔谢巴。可以说,这次攻击的极大成功正是建立在骑兵的传统优势——速度之上。
  除了对加沙和贝尔谢巴的进攻外,影片中还表现了两次轻骑兵进行的小型战斗。第一次战斗发生在轻骑兵掩护对铁路的破坏行动。当时,主人公戴夫所在的部队奉命掩护一支小分队爆破土耳其方面所利用的一条铁路。正当破坏分队准备好炸药引爆时,一支土军骑兵部队出现了。轻骑兵立即进入作战状态,其中的2个排下马,1个排负责在原地射击进行火力掩护,另1个排上刺刀从正面进行徒步冲击,还有2个排则乘马从两侧向土耳其骑兵迂回。在这样的压力下,土耳其骑兵调转马头就走,但在对方的火力追击下伤亡累累。从这一次的战术来看,非常类似于古罗马方阵战术时期对骑兵的运用。那时,通常由重装步兵在正面抵挡敌方方阵的冲击,然后由部署在方阵两侧的骑兵对敌侧翼进行迂回,最后将敌包围起来歼灭。澳大利亚轻骑兵便是这样,即使是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采取正面乘马冲击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侧翼打击非常有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部队并不装备马刀,在正面冲击接战后难以与土耳其骑兵手中的长矛相对抗。应该说,这种战术运用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次战斗是一次对土耳其骑兵巡逻队的诱伏战斗。在一个山垭口处,布歇尔中校派出两队人占领路边山顶阵地作为诱饵,而将另一队人隐蔽在路边的一座废弃的房子里。当土军骑兵巡逻队沿着道路进入山垭口后,发现了山顶上稀稀落落的澳大利亚士兵。土军骑兵离开道路,向澳大利亚士兵所在的山顶准备进行一次冲击时,却使自己的侧翼正好暴露在隐蔽于废弃房子内的对方轻骑兵面前。还没等土军骑兵摆开队形,房子里的轻骑兵们就冲出来向他们射击。突然遭到打击的土军骑兵巡逻队顿时陷入混乱,忙不迭地调转马头向后逃走,却在澳轻骑兵的枪口下留下一片尸体和伤兵。诱伏战术通常布置一个在对方看来非常容易被吃掉的目标,以诱使敌方向其攻击,最终落入己方的圈套之中。轻骑兵们正是采用了这一思路,以山顶上稀稀落落的部队作为诱饵,而以隐蔽在房子内的部队作为打击力量,成功击溃了土军骑兵巡逻队。

土军的战技术表现


  影片中,土耳其军队的战术表现从总体来看比较差,除了在加沙抗击英军进攻时表现尚可外,土军可以说在战术方面是失误连连,这些失误集中表现在贝尔谢巴之战中。贝尔谢巴是由一名土耳其中校指挥的4000名守军守卫,德军的赖克特上尉作为顾问或联络官也在贝尔谢巴。在开战之前,这位德军上尉就犯了一个大错误,使得土军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英军情报军官梅纳斯哈根少校为了转移土军对于贝尔谢巴的注意力,伪造了一份文件,其中称英军即将对加沙发动进攻,而同时以小部队对贝尔谢巴进行佯攻。土军得到文件后,赖克特上尉对此深信不疑,而贝尔谢巴土军指挥官则将信将疑,认为这可能是英军设下的圈套。最终,赖克特上尉的意见占了上风,位于加沙的德国指挥官拒绝向激战中的贝尔谢巴派出援兵,使得守军要以4000名兵力对抗60000名英军。不能识破敌方的欺骗行动,那么,必然就会陷入不利境地而导致被动局面的出现。
  从土军在贝尔谢巴的防御情况来看,其防御阵地缺少建筑物的掩护。因此,遭到轻骑兵的快速冲击时只打了几轮齐射,就因对方冲入火炮最小射程以内而无法射击,仓促间只得在同样仓促进入阵地的步兵掩护下转移阵地。慌乱之中,有辆炮车居然跑掉了炮轮。拖着炮车的马在行进速度上也远低于澳轻骑兵的战马,转移中的炮兵队伍很快被澳轻骑兵追上。此时的炮兵基本上就丧失了战斗能力,很快就被轻骑兵歼灭,未能发挥任何重大作用。
  土军对于贝尔谢巴东侧的防御不够重视,当然也可能是城西侧和南侧的全天激战将土军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去。轻骑兵开始冲击时,土军步兵才进入防御阵地,因此火力配系不够完整。土军阵地上从画面中只看到1挺重机枪,剩下的就只能依靠步枪火力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旋转后拉枪机式半自动步枪的射速过低,难以构成足够的火力密度阻止敌方的快速冲击。以上便是土军防御在轻骑兵冲击下迅速崩溃的根本原因所在。
  除了土军在防御部署上的错误外(当然,这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悬殊的兵力对比所致),其对于手中武器的运用也出现了重大失误。从这一点上来说,土军炮兵的德国指挥官似乎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他按照原有的经验,下令要等轻骑兵下马后再开炮。然而,轻骑兵这次是在一个土坡后面隐蔽集结,越过土坡后才被土军发现,此时距土军阵地只有3000多米。负重的战马冲击时速一般在20~30km之间,冲过这一距离只需要不到10分钟,如果再把火炮的最小射程考虑进入(从片中表现来看,土军装备的火炮最小射程是2100m),那么轻骑兵只需要冲过900m左右的受敌军火力威胁的距离即可,而冲过这一距离只需要2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留给土军炮兵开火的时间只有2分钟左右。就是这宝贵的2分钟,也因为德国指挥官的经验主义而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他下令等轻骑兵下马后开火,使得炮兵眼睁睁看着轻骑兵们从3000m距离上冲到2600m处,还没有开火。直到此时,土军才发现轻骑兵非但没有像往常一样下马,反而加速到最高速度向自己冲来。指挥官此时明白过来,这些轻骑兵不打算下马了,这才下令开炮射击。此时,轻骑兵们已经到达了据土军阵地2500m处。这也意味着,留给土军炮兵的射击时间也只有不到1分钟了。按照当时典型的75mm野战炮的射速,这段时间只够他们每门火炮发射10发左右的炮弹,4门火炮也就是发射50余发炮弹的样子——这就大大限制了土军炮兵火力的发挥。   土军炮兵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土军步兵犯的错更让人匪夷所思。当轻骑兵冲入土军炮兵最小射程之内后,仓促进入阵地的土军步兵在德国指挥官的命令下,将步枪的表尺装定在“16”的位置上,也就是1600m射程的位置上,这差不多是当时的大威力步枪的最大有效射程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土军步兵是为了从最大距离上开火射击,以争取更多的射击时间。然而,问题却出现在后半段,当轻骑兵快速冲击使得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时,土军步兵却没有及时变换表尺。虽然有测距仪操作手不断报告目标距离,但土军步兵仍然继续将表尺定在“16”位置上。我们都知道,枪弹射出之后随着距离的增加其抛物线愈加弯曲,与瞄准线存在很大差异。要使枪弹击中远距离上的目标,需要将枪口抬高,这就需要将表尺抬高,从而使枪弹的落点正好与瞄准线吻合,以击中目标处。如果目标处在比装定的表尺距离更近的位置上,那么只能让枪弹从目标头上飞过,根本无法击中目标。片中,当轻骑兵们冲到400m距离上时,土军步兵仍然没有变换表尺,枪弹都从轻骑兵们的头上飞了过去。当然,当轻骑兵冲到近距离上时,枪弹飞出也有击中目标的可能。片中,就有一些轻骑兵冲入400m以内后被土军步兵击中倒地的镜头,这一点影片处理得是相当准确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既有土军步兵技术素质低劣的因素,也有德国指挥官没有及时下达相关命令进行督促的因素。

崭露头角的新兵种


  《铁骑雄师》中出现了两个将来大有前途的新兵种——坦克兵和航空兵。

  影片开始在对加沙城的进攻中,英军投入了几辆坦克支援步兵攻击,但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些坦克慢慢腾腾地引导步兵前进,但在土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有的被击毁,步兵也伤亡惨重。乍一看起来,这种新武器根本是毫无作用。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当时坦克的性能和运用方式有很大原因。当时,坦克刚刚出现,性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机动性方面。拿当时英军典型的马克4型“雄性”坦克来说(当时的英国坦克分为“雄性”和“雌性”,“雄性”坦克除了安装机枪外还有火炮,而“雌性”坦克只安装机枪),其最大时速只有6km,和人步行的速度差不多,片中的英军士兵踱着小碎步就能跟着坦克后面冲击——这是真实情况的写照。这样的速度拖累了步兵的冲击速度,除非是大规模集中使用或者达成突然性,否则在敌军拥有强有力炮兵火力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胜算。
  德军还两次出动了飞机对澳大利亚轻骑兵进行轰炸,尽管每次只有1架飞机,但也给后者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第一次轰炸发生在轻骑兵第4团在特尔法拉前线的驻地。当时,轻骑兵们正在休息,马匹也都拴在一起。1架飞机突然临空,轻骑兵的营地立即乱成一团,人们都忙着疏散马匹并隐蔽。这架飞机先是用机枪扫射,然后由后座飞行员手持炸弹向目标投掷。当然,从结果来看这样的攻击可以说是“小儿科”,然而却给严重缺乏防空能力的骑兵造成了巨大震撼。如果不是戴夫及时将马匹牵走,他们这个骑兵班的马恐怕就要受损失了。当时,轻骑兵中的机枪手急忙将一挺刘易斯机枪架起来射击,才把飞机赶走。德军飞机第二次出现是在轻骑兵向贝尔谢巴冲击时,临空的1架飞机虽然投掷了炸弹,但却没能阻止轻骑兵的冲击。此时的轻骑兵已经投入战斗,其心理与在驻地毫无准备遭到突袭时完全不同。因此,飞机的轰炸只是小小地干扰了轻骑兵的冲击并造成几人伤亡,并未造成大面积恐慌。
  从《铁骑雄师》一片中这两个处于“婴儿期”的新兵种的表现来看,可以说是不尽人意,对战场形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随着一战之后坦克和飞机性能的飞速发展,在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兵和航空兵终于成为了战场的“主宰”。而曾经大放异彩的骑兵却逐渐归于沉寂,并最终离开了战争舞台。
其他文献
城市反恐作战的特点是距离并不远,但反应速度要快,便于携行,要适应这种情况就需要狙击手携带一款轻巧的高精度狙击步枪。巴雷特公司最出名的狙击步枪就是0.50英寸M82大口径狙击步枪,最近公司还推出了0.338英寸口径的狙击步枪。这两款狙击步枪面向军用,用于远距离射击,但在城市反恐作战中,7.62mm口径的狙击步枪更适用,能够满足各项任务。基于此,巴雷特公司的设计人员开始重新设计一款7.62mm口径的狙
期刊
期刊
目的 从 HIV-1 B 亚型感染的长期存活者分离 HIV-1 病毒,观察 HIV-1 病毒分离与 CD4 淋巴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法,从感染者外周血分离
期刊
汉高祖刘邦挥剑斩白蛇  关于刘邦挥剑斩白蛇,起义推翻秦朝暴政的典故,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详细的描述。  秦朝末年,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被县令指派,押送一批劳工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造陵墓,可是劳工在路途纷纷逃跑。刘邦暗想,如此一来到达骊山时劳工一定所剩无几,于是在行进至江苏丰县西边的涸泽地带时,刘邦下令停下来喝酒休息,并趁夜色放走了剩下的劳工。  劳工中有十几个人自愿留下跟随刘邦,喝完酒后,前去探路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4 年 6 月~2006 年 6 月,共收治 37 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其中 22 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加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