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花草植物与当地人们的长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文化底蕴浓厚,应用历史久远。借助语文实践活动,让乡土花草植物文化进入课堂,引导学生走出家门,激发对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索的热情,课堂上鼓励学生交流,点燃对乡土花草诗文文化探索的激情,课后拓展,升华对乡土花草多元文化探索的热度。探究身边花草蕴含的植物文化语文实践活动,能够丰厚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播,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乡土花草;植物文化
我校背靠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总面积约5048亩,植被丰富,非常有利于开展“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探究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丰富的乡土花草植物虽近在眼前,但现今的农村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学习,习惯了从课本、作业本到试卷的“纸质”学习模式,对身边的乡土花草植物不感兴趣,不知道身边的花草植物的名称,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文化和价值,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探索身边的花草植物。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校结合《基于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究》课题,尝试把乡土花草植物文化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探索的平台。笔者以“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为例,探究花草中的诗文文化。
一、走出家门,潜心发掘,激发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索的热情
当今城中村的学生大部分除了在学校学习外,都生活在居室中,喜欢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也没什么玩伴,比较孤独,较少家庭能创设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平静下来,走向农村广阔的野外听听禽鸣、看看小草、闻闻野花、捉捉飞虫,感受家门外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学生想了解,也只能通过图像、网络、书籍等方式来获得信息,不能切身体验,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其实,在农村小学,虽然没有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但乡土花草树木在家门口随处可见,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把学生从枯燥的生活带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潜心发掘,真正研究,创造学习的新天地。如梁老师在开展“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时,他认为如果按照平常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单纯地依靠书籍寻找相关的资料,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也容易使学生烦躁。针对这种情况,他让学生走出家门,找找家门口的小草、野花、装饰庭院的盆景、生长在村里的百年老树,为它们拍个美照,在班级开展“美花美草”照片展示,还让学生约上几个好友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或者通过书籍、网络、视频了解乡土花草的历史典故以及植物特征、品格,并收集与之相关的诗文,把资料收集整理并填好以下表格。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课前的这些环节,让学生走出家门,引导学生从多渠道探索,使得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欲。如此一来,学生研究乡土花草植物的兴趣盎然,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动力,从而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认识乡土植物文化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领,自信交流,点燃学生对乡土花草诗文文化探索的激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课前多渠道的探索,为“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课堂上,梁老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对乡土花草植物的了解。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滔滔不絕,有的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植物拍成视频,给组员生动地讲述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草画成画,细说植物的名称、结构、生长过程;有的学生把植物制造成标本,介绍它的功效;还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诗文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梁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课堂上,群情激昂,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交流完后,梁老师让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在这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展示的平台,还为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共享了其他学生收集的资料,推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索的热情。教师因势利导,开展课堂的第三环节:创作有关乡土花草植物文化的诗文。如果按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来创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因梁老师之前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素材,有感而发地写下了一首首诗。
学生作品1:
荷花
是你
从污泥中走来
从污泥中走去
是你
带给人们纯净的同时
也带给人们芬芳
可是
何人曾想到,你的背后是
是水的天地,泥的世界
但你从来没有沾染过一丝污泥
慢慢地,慢慢地
从黑暗中走出来
直到看见光明
学生作品2:
桂花
桂花
你虽然没有荷花那么婀娜多姿
你虽然没有梅花那么娇嫩欲滴
你虽然没有茶花那么美丽动人
但你芬芳怡人、朴素典雅
令人欣然而醉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的笔下,流淌着淙淙的童真,一首首诗从学生手中诞生,令人感到意外。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走进社会,积极地去观察、去了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拓宽学习视野的同时,再让学生回归课堂,进行方法的指导、知识归类、感情的升华。在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生本化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结合,打通学科壁垒,确立了“大语文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拓展,联系生活,升华学生对乡土花草多元文化探索的热度
课后,梁老师收集学生的诗编写成精美的诗集,并在班级展示,把学生收集的关于乡土花草植物的历史典故制成手抄报,张贴在展示板上。其外,梁老师还让学生调查乡土花草植物的价值,体会乡土花草植物既能入餐、入汤、入药,还具有较大的欣赏、装饰等价值。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使得学生很有成就感,学生感受到乡土花草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关注乡土花草植物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乡土花草植物文化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进一步探究乡土花草植物文化,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汤亚琴.在解放的课堂中求高效[J].成才之路,2012(36).
[3]《湖南教育》知常读书会.行,而后知——在东郡读陶行知[J].湖南教育:上旬(A),2013(08).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乡土花草;植物文化
我校背靠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总面积约5048亩,植被丰富,非常有利于开展“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探究活动。令人遗憾的是,丰富的乡土花草植物虽近在眼前,但现今的农村小学生长时间在学校学习,习惯了从课本、作业本到试卷的“纸质”学习模式,对身边的乡土花草植物不感兴趣,不知道身边的花草植物的名称,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文化和价值,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探索身边的花草植物。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校结合《基于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究》课题,尝试把乡土花草植物文化引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探索的平台。笔者以“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为例,探究花草中的诗文文化。
一、走出家门,潜心发掘,激发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索的热情
当今城中村的学生大部分除了在学校学习外,都生活在居室中,喜欢在家看看电视、玩玩手机,也没什么玩伴,比较孤独,较少家庭能创设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平静下来,走向农村广阔的野外听听禽鸣、看看小草、闻闻野花、捉捉飞虫,感受家门外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学生想了解,也只能通过图像、网络、书籍等方式来获得信息,不能切身体验,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其实,在农村小学,虽然没有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但乡土花草树木在家门口随处可见,这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教师应该把学生从枯燥的生活带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潜心发掘,真正研究,创造学习的新天地。如梁老师在开展“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时,他认为如果按照平常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单纯地依靠书籍寻找相关的资料,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也容易使学生烦躁。针对这种情况,他让学生走出家门,找找家门口的小草、野花、装饰庭院的盆景、生长在村里的百年老树,为它们拍个美照,在班级开展“美花美草”照片展示,还让学生约上几个好友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生长环境,或者通过书籍、网络、视频了解乡土花草的历史典故以及植物特征、品格,并收集与之相关的诗文,把资料收集整理并填好以下表格。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课前的这些环节,让学生走出家门,引导学生从多渠道探索,使得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索欲。如此一来,学生研究乡土花草植物的兴趣盎然,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动力,从而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认识乡土植物文化的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领,自信交流,点燃学生对乡土花草诗文文化探索的激情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解放小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小孩子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小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说;解放小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扩大眼界,各学所需,各教所知,各尽其能。”课前多渠道的探索,为“我们身边的花草探秘”活动的开展作了铺垫。课堂上,梁老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对乡土花草植物的了解。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滔滔不絕,有的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植物拍成视频,给组员生动地讲述植物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花草画成画,细说植物的名称、结构、生长过程;有的学生把植物制造成标本,介绍它的功效;还有的学生把收集的诗文声情并茂地诵读出来。梁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课堂上,群情激昂,学生各抒己见、议论纷纷。交流完后,梁老师让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在这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展示的平台,还为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共享了其他学生收集的资料,推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对乡土花草植物文化探索的热情。教师因势利导,开展课堂的第三环节:创作有关乡土花草植物文化的诗文。如果按照农村学生的知识面来创作,相对比较困难。但因梁老师之前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素材,有感而发地写下了一首首诗。
学生作品1:
荷花
是你
从污泥中走来
从污泥中走去
是你
带给人们纯净的同时
也带给人们芬芳
可是
何人曾想到,你的背后是
是水的天地,泥的世界
但你从来没有沾染过一丝污泥
慢慢地,慢慢地
从黑暗中走出来
直到看见光明
学生作品2:
桂花
桂花
你虽然没有荷花那么婀娜多姿
你虽然没有梅花那么娇嫩欲滴
你虽然没有茶花那么美丽动人
但你芬芳怡人、朴素典雅
令人欣然而醉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的笔下,流淌着淙淙的童真,一首首诗从学生手中诞生,令人感到意外。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走进社会,积极地去观察、去了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拓宽学习视野的同时,再让学生回归课堂,进行方法的指导、知识归类、感情的升华。在语文实践活动实施“生本化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并与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结合,打通学科壁垒,确立了“大语文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拓展,联系生活,升华学生对乡土花草多元文化探索的热度
课后,梁老师收集学生的诗编写成精美的诗集,并在班级展示,把学生收集的关于乡土花草植物的历史典故制成手抄报,张贴在展示板上。其外,梁老师还让学生调查乡土花草植物的价值,体会乡土花草植物既能入餐、入汤、入药,还具有较大的欣赏、装饰等价值。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使得学生很有成就感,学生感受到乡土花草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关注乡土花草植物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乡土花草植物文化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精神,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学生就会自发地进一步探究乡土花草植物文化,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邹开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汤亚琴.在解放的课堂中求高效[J].成才之路,2012(36).
[3]《湖南教育》知常读书会.行,而后知——在东郡读陶行知[J].湖南教育:上旬(A),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