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招聘中的“博弈困境”分析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2004_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应用博弈理论的相关知识,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在招聘人才中所造成的“博弈困境”,并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保证招聘过程双方效用能够最大化。
  [关键词]人力资源 招聘 博弈
  
  在人力资源的招聘活动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招聘方和应聘者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博弈。然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招聘已今非昔比,变得更为复杂。在众多应聘者中想要脱颖而出,应聘者会在筛选中尽可能的表现自己的“硬件”和“软件”能力,塑造良好的形象以求录用,这其中不乏一些欺骗、造假的行为发生。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任务是要鉴别应聘者的能力,判断其所答是否属实、是否符合组织的需要,即保证招聘的信度与效度,获得较为优秀的人力资源。由此可以看到,招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招聘方和应聘者双方的博弈过程,然而博弈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最后的结果却陷入了另一场“博弈困境”。
  一、不完全信息静态条件下的博弈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过程构成了一个博弈,这个招聘博弈行为包含了以下的内容:局中人,招聘方与应聘者。策略选择,应聘者有两种策略,欺骗或不欺骗;招聘方也有两种策略,相信或不相信应聘者。见下面的博弈图分析:
  博弈函数:在不完全信息静态情境下,单个应聘者面对招聘方,他的选择有两种,欺骗或不欺骗,企业的选择也有两种,相信或不相信。
  我们假设企业对应聘者是否欺骗有一个估计的概率为p。当应聘者不欺骗、企业相信时,双方从彼此的信任中可获得收益:应聘者的收益为U,企业收益为V;当应聘者欺骗而招聘方相信,那么应聘者欺骗成功,应聘者获得收益U+αU,而招聘方损失机会成本等成本为V-C,(因为招聘方可能因此做出错误的决策);应聘者不欺骗企业不相信时,那么应聘者因觉得冤枉无收益,招聘方因没有相信实话也可能决策失误,损失机会成本、声誉等成本,收益为负,计为-C;应聘者欺骗而企业不相信,应聘者的伎俩被识破获得效用0,招聘方也未能从发现作弊中得到正效用,其效用也记为0,双方都无所得。
  假设理性的企业在认为人才信用较低时采取不相信策略,在认为人才信用较高时会采取相信策略。此时,
  应聘者不欺骗时的期望收益:(1-p)×0+ p×U= pU
  应聘者欺骗时的期望收益:(1-p)×0+ p×(U+αU)= p(U+αU)
  可见,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静态博弈中无论企业对应聘者信用程度如何判定,应聘者实行欺骗时能获得最大收益。应聘者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招聘方不知道应聘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应聘者,一般情况下向一个招聘方求职是一次性的。那么他的最好选择是:企业不相信时,应聘者无论欺骗与否都没有损失;而企业相信时,应聘者当然会为利益最大化而采取欺骗。作为招聘方来说,当应聘者不欺骗的时候,招聘方选择相信,其效用是V,选择不相信其效用是-C。但在实际工作中,招聘方会这样比较:如果应聘者不欺骗,自己选择相信其效用是V,而一旦应聘者选择欺骗,自己选择相信,其效用就是V-C。在招聘方不知道应聘者不欺骗还是欺骗的情况下,当然是选择不相信的风险和损失更小。
  因此,无论招聘方相信还是不相信,作为应聘者来说,选择欺骗的策略比选择不欺骗的策略效用大。但这种均衡无疑鼓励了欺骗的作法,不能使诚信人才得到应有的回报,更不利于人才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提高自己的甄别能力,来对应聘者真正能力素质判断的准确性。
  二、不完全信息动态招聘过程博弈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境下,当应聘者不欺骗的时候,企业的最好选择当然是相信,但这会促进应聘者预计招聘方 “相信”,从而采取欺骗策略。企业一旦发觉应聘者有欺骗行为就采取不相信。如果现实生活中有应聘者凭借欺骗的手段获得了好的效果,势必会引起更多的人妄图走此捷径。而企业一旦发觉更多的人开始有欺骗行为时就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不会再轻易地相信求职者了。而对企业的不信任加剧,原来一些诚实的应聘者也开始采取欺骗态度,最后导致更多的应聘者采取欺骗,更多应聘者的不诚实从而反过来又加剧了招聘方对应聘者的不信任,于是这就形成了动态博弈后的唯一均衡点即:应聘者欺骗招聘方不相信。
  三、结论
  为了避免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也为提高自己招聘效率,企业必须要在招聘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本文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企业在招聘中建立一些制度去约束这种招聘的欺骗行为,如采用合理的试用期制度。如果应聘者估计测试效率很高,而欺骗的惩罚又大,那么欺骗将付出比较大的代价,于是选择诚实。如果应聘者估计测试效率不够高,惩罚也不大,而欺骗成功所得到的收益U足够诱人,那么就会选择欺骗。
  其次,可以采取多种测试,尽可能全面地考察应聘者素质。招聘时企业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测试效度,如多轮测试,或是请资深的专家进行面试。现实中,确实有企业安排三轮甚至四轮的面试,以能力测试、深度面谈、压力测试、无领导小组测试、群体面试等各种方式来综合考察应聘者。
  第三,在博弈的双方应该采取合作的态度,在招聘中杜绝欺骗行为的发生,应聘者要真实客观的展示自身条件,企业也应该以真实的意愿去招聘,这样才能达到招聘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BINMOVE K G.Essay on the foundations of Game TheoVy[M].CambVidge:B Black Uell PublisheV,1990.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吴志明.员工招聘与选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所谓精细化管理,指的是以系统化和细化规则为途径,以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为手段,从而精确地、高效地、协同地对组织各单元进行管理,使保持组织运行的持续性,所以说,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同时它还是一种管理文化、一种管理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目前,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已经接受了这一理论,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本文中,笔者探讨如何在印刷企业中引入精细化
本文以集体村的环境整治与规划开发为例,通过环境整治系统整合实践,对环境整治及开发的尺度进行把控,对乡村改造,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病死率较高[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更是COPD患者致死的主要因素。在
目的 对合理的用药指标和处方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予以探讨.方法 于2012年7月4日-2013年6月5日随机抽取门诊处方14251张进行调研,并进行统计、分析.评测处方合理度的依据:患者病
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矛盾,又辨证统一。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要认识到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别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以经济学的角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在阐述当前
[摘 要]现在的学生往往是知识理论学得很扎实,但是参加工作之后进行实际操作却显得很生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将理论知识成功转化为实践能力。遇到问题不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所以学校就应该肩负起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建设学习实习基地是学校必须要做的工作。本文阐述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实习基地的注意事项,从而证明了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净浆流动度测试分析了膨润土存在条件下,对减水剂发挥减水分散作用的影响,结合XRD、红外光谱以及总有机碳吸附仪等测试手段,分析了KN型抗泥剂对改善聚羧
[摘要]对图论中二元匹配问题及其不同要求下的最优匹配问题,在线性规划的理论基础上,基于Matlab软件,给出最大效益或最小成本的求解程序及运行命令。具有较广泛和很方便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二元匹配 邻接矩阵 最大效益分派 最小成本分派 Matlab程序命令    在现实中有多种多样的分派(匹配)问题,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在满足一定的分派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分派方案以达到总体效益最佳的目的。
经过近1年的试生产和市场检验后,黑龙江省萝北奥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近日正式投入生产。该公司从建厂开始就紧紧按照供给侧产业结构改革需求,开发生产市场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