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八旬老兵的烽烟与“网事”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战役,英雄无悔,九死一生,一枚枚军功章记录着湮没于历史深处的枪林弹雨和战火硝烟。
  他年近八旬接触网络,用残损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战争岁月的真实过往,传递赤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年轻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大V”“网红”。
  他是“老兵尹吉先”,是“一棵拒绝老去的白杨”。在和平年代,他的故事依旧会让你读到生死战场的惊心动魄;在互联网时代,他的故事是铁血军魂最有力的证明。
  过往烽烟,在那个巴掌大的小布袋里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尹吉先前半生最壮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那个巴掌大的小布袋里。
  他将小布袋里的物件抖落,仿佛是打开了一个魔盒,硝烟、战火、轰鸣、铁与血的气息从中弥漫开来,充塞了他略显局促的卧室。
  小布袋里装的,是尹吉先的军功章。
  淮海战役纪念章是一个小小的金色胸章,红色五角星、交叉的两挺红色步枪,“淮海战役纪念”六个红字醒目地浮雕于其上。那时,生于1932年的尹吉先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子,随所属27军81师参加战斗,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一次,正在挖战壕的他突然遭遇了敌人的火力,他本能地扑进尚未完工的战壕,但是战壕太浅,躺进去时他分明感觉到自己的后背还暴露在枪林弹雨中。有那么一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被击中了,所幸的是子弹只是从侧面射穿了他厚重的棉大衣。
  黄铜色的渡江战役纪念章上,刻着千帆怒涛之下一位持枪冲锋的解放军战士,步枪的刺刀稍稍刺入纪念章的边缘,小小的设计感中传递出刚劲的力量,但在尹吉先的记忆里,这场战役却浸着湿冷的水的记忆。渡江战役中,尹吉先所属部队向上海进发,部队渡过长江时有军马不肯上船,尹吉先拉着马辔头把马向船上拽,却冷不防被军马甩进了长江。尹吉先浑身湿透地渡过了长江,却又赶上了接连不断的梅雨天气,接下来的一个月,没有穿过一天干衣服,尹吉先和他的战友们,每一刻都像浸在阴冷的江水之中。
  抗美援朝纪念章,它的绶带已经褪色了,这尤显沧桑的外表,暗示着这场被后世视为“打破美军神话”“扬眉吐气”的光荣之战背后,有着难以言喻的惨烈和悲壮。尹吉先的记忆注目于最为艰难的第五次战役,战前动员之后回到班上,尹吉先的班长给每位战士发了两根白布条,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姓名、家人姓名和地址,一条缝在衣服里侧的左边,一条缝在裤子里侧的右边。班长说,这样不管最后是剩下上半身还是下半身,都能认出是谁……
  将这些纪念章收入小布袋,硝烟与战火,一瞬间也从这个空间中消失了。厨房正传来饭香,楼上的住户快刀剁着肉馅。窗外,大片的葡萄藤叶子绿得发亮,院子里几位大婶的家长里短清晰可闻。在这个北京南城随处可见的老式小区里,早已退休的尹吉先和所有人一样安享着和平的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那些为了和平流过的鲜血里,有他自己的一份。
  他的一生,伴随着新中国的探索之路
  尹吉先的人生伴隨着新中国的探索之路,一路坎坷,风雨而行。
  1958年,从朝鲜战场上回到国内的尹吉先,被派去就读位于张家口的“速成中学”。在入学之前,他回了一趟老家,亲见了农村“大跃进”中的种种怪象。回到速成中学,尹吉先在班会上坦率地讲出了他的见闻,“怎么听到我就怎么说。”书记员让他在发言记录上签字时,他一点都没有犹豫。
  然而当尹吉先再看到这份材料时,是在批斗自己的大字报上。“铁证如山”,他被定性为右派。但尹吉先心里不服气,他相信自己没做错。
  尹吉先背着“右派”的名声转业到了北京邮电局,这一选择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得轻松。在火车上押运邮电局邮件,晕车加上劳累让尹吉先吃什么、吐什么,整个人枯瘦下去。
  很长一段时间里,尹吉先老两口带着五个儿子,住在邮政局的一处营业厅里,四十平方米,七口人。每一个儿子结婚,尹吉先就从这四十平方米里分出一小方,打上隔断,权作小两口的新房。等到四十平方米全部给儿子们分完了,尹吉先就在屋外又搭了一个三平方米的小棚子,和老伴两个人,一住又是许多年。
  1990年,尹吉先退休了。老伴没有工作,尹吉先微薄的退休金,根本无法让他们安享晚年。年届六旬的尹吉先只能选择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做起了焊工。上百公斤重的炉箅子,尹吉先负责焊接,另有两个工友搬运。工作很累,但古道热肠的他更见不得别人受累。一个负责搬运的工友累了,尹吉先便去搭把手,却在放置炉箅子时一个失误,上百公斤的炉箅子直砸在尹吉先的右手食指上,那历经枪林弹雨依旧忠于职守的手指,在生活的重压下应声而断。
  好在随着孩子们成家立业与国家政策的落实,现在,尹吉先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了。
  成为网络“红人”
  被问到“目前为止,你做过最让自己自豪的事情是什么”时,尹吉先这样写道:
  “我上过三年学,15岁当兵在前线作战13年没有死,到邮局押运邮件,在火车上30年。我79岁学习汉语拼音,能在电脑上写出我的一生的主要经历。感觉自豪。”
  1997年,尹吉先搬进了大儿子的房子。终于安定下来的他,与生活中的逼仄劳碌挥手作别。这一年,后来被许多人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彼时,那个粗陋却又新锐的互联网,和这个退休的老兵,仿佛不在同一个世界。
  交集发生在2009年。那一年,尹吉先在孩子的引领下,第一次推开了互联网的大门。彼时的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复杂纷纭程度不下于现实世界的全新天地,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社交网站……一切日新月异,一切闻所未闻,对于尹吉先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在这方完全陌生的世界里,尹吉先却发现了一些他了解的片段——熟悉,似乎又很陌生。尹吉先看到的,正是一段段对他亲历的战争岁月的“别样讲述”、与他的记忆大相径庭的“历史真相”,还有文章下面一个个“原来如此”“大开眼界”的回复。
  不知道是什么人,对战争和历史夸夸其谈,信口开出一条滔滔大河,捏造、诋毁、抹黑……不着边际的言论却引来许多追捧和点赞。但曾亲身置于那段历史中的尹吉先,却只能哑巴似的看着,他甚至连如何在网上回复,都不是很清楚。
  尹吉先坐不住了。79岁时,他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和打字,迈出了在网上发出声音的第一步。他最早的网络“阵地”选择了新浪博客,尹吉先在新浪博客写下了长长短短的三百多篇文章。尹吉先的文笔算不上好,有时连字面上的通顺都有问题,但他的阅历是他独一无二的财富。像《我闻到香水就想起朝鲜的烈士》,写他在朝鲜战场收殓烈士们的遗体,用香水掩盖令人难以靠近的尸臭,直白的文字,却更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在博客上笔耕不辍的尹吉先逐渐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网友“浮生未半”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引导下,尹吉先来到了“知乎”这块新的“阵地”。比起新浪博客,知乎更加年轻化;而作为一个“社区”,知乎的社交属性也更强。在这里,尹吉先接触到了更多的年轻人,也有了更多与年轻人直接交流碰撞的机会。
  在一群年轻账号中间,尹吉先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他的知乎账号“职业经历”一栏填着“中国人民解放军·0字第538452号军官”,“教育经历”一栏填着“初中·战争”;“个人简历”一栏则原原本本地记录着自己从小学入学到退休的全部经历,时间精确到月,一如档案般精准。如今,知乎用户“老兵尹吉先”有109480个关注者,他所回答的问题一共收获了236479次网友的点赞支持,这些数字还在不断上涨。
  虽然与尹吉先交流的年轻网友中,客客气气者有之,“拍砖”乃至出言不逊的也不乏其人,但这不太影响尹吉先与年轻人交流的兴致。他说,看到这些年轻人读书、出国留学,就看到了自己和战友们当年出生入死的意义所在,很开心。
其他文献
周末带女儿回娘家打牙祭,一桌好菜摆在桌上冒着热气,吃饭时却唯独不见母亲。我端着碗在门口张望,许久,才见她沾着一脚泥,提着一篮子翠绿拐进院子里。  打眼一瞧,到底是知女莫若母,这沉甸甸的一篮萝卜,真让我中意!我忙上前接过,拎起竹篮一头用力往水泥地上一倒,扑棱扑棱,萝卜或白或红、圆润丰腴的身子连着翡翠色的萝卜缨,顽童一般嘻嘻哈哈滚作一团,泥土的腥气也趁势钻进我鼻子里,那是世间最好闻的气息。  我从小爱
向民歌寻源  由于关注传统,一些歌手、乐队、团体、组织向民歌寻源。近三十年来,这一举动从零星发端,渐渐汇聚成潮流,场面极其宏大,堪称波澜壮阔。  向民歌寻源,不仅得其形,也得其神,得其生活方式,得其人生态度,得其神情。一些民谣和摇滚艺人以传统方式重新介入现实,一方面批判现实,一方面受到传统的再养育、再教育,使民歌得以再发现、再发生和再发展。  “二手玫瑰”(《一枝独秀》)是二人转与摇滚乐的神魂交合
汉建安十三年(二○八)秋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大军未至,刘表病死。刘表以少子刘琮为嗣,可曹军一到襄阳,刘琮即举州投降。其时刘备在樊城,闻曹军迫近仓皇撤退。这一段是赤壁之战的前戏,《三国志》先主传记述如下: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
读到韩乾《声西击东》这部书稿让我颇有些吃惊,作者虽然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但他的哲学素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西方政治哲学的了解相当深入,还有分析问题和写作表达的能力,都远超大学哲学本科生的一般水平。除了青春的锐气,我还很欣赏作者的思想力,对概念的把握能力。我们还看得出他阅读的宽广和深入,他不仅对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自由主义,而且对保守主义、社群主义、激进主义或一些不宜归类的思想家也都有较深的了
@FreeMonkey:我是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报名参加了今年的国考。不过,我们中真正对“体制内”“铁饭碗”向往的人很少,大家主要把国考当成一个应聘企业一样的工作机会。虽然公务员相对稳定、有保障,但是我们年轻人更青睐于更有活力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地产等。所以,不能只凭报名人数就得出“国考热”的结论。  @Sans:国考头上顶了“国家”二字,给人一种“铁饭碗”的感觉,其
《五十自述》于牟宗三系列著述中体量并不惊人,但不影响分量。尤其对于以“性情之教”安身立命的儒家传统,是书的特殊意义值得反复深玩。依循牟氏经典表述,“不能通过历史陈迹而直透华族文化生命之源,不得谓能接通华族之慧命。接不通慧命,不得谓有本之学,其学亦不能大,不得谓为真实之中国人,其为中国人只是偶寄之习气之存在”(《五十自述》,鹅湖出版社一九九○年版,105页)。牟氏所言治学要旨乃在“立志”“立心”从而
2018年4月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雷海为一路过关斩将,击败北大硕士、《诗刊》编辑彭敏获得总冠军,全场沸腾,连主持人董卿都忍不住称赞。朋友圈突然被这位外卖小哥刷屏!一个其貌不扬、只有中专学历的打工大男孩,到底凭什么这么牛?受父亲影响点燃“诗心”  雷海为1981年出生在湖南洞口县农村,曾是老师的父亲因为喜欢古诗词,便用毛笔在小纸片上写古诗词,贴在墙上逐字逐句教他和妹妹背。雷海为
一七八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十八点,在耶拿大学,年及而立的席勒进行他为人师者的首次演说,题为:“何为普遍历史及普遍历史何为?”有关“普遍历史”的概念涉及到整个现代世界形成过程中的“德国理念”,关系重大,这且按下不论;此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这场演讲中,席勒提出了针锋相对的一组概念:“利禄之徒”(Brotgelehrter)与“哲学之士”(philosophischer Kopf)。这一区分向度,揭示了现
27岁,张天爱作为一名演员入行已5年。熬过了前两年的不温不火,在第三年幸运地遇到了《太子妃升职记》中的“张芃芃”这一角色,奇迹般爆红,事业一路上升。  2018年5月,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结果揭晓,张天爱因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及参与,入选了其中的“崇义友善好青年”。  张天爱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观众视野,一路高歌猛进,多栖发展,角色更迭,她却隐于角色及褒贬之后不发一言。“
雷蒙德·寇克林(Raymond Koechilin,1860-1931)在去世前一年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东亚艺术老藏家的回忆录》(Souvenirs d’un vieil amateur d’art de l’Extrême-Orient)的文章,回顾了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日本风”(Japonisme)和紧随其后的“中国热”。虽然同是来自亚洲的文化,但在与西方的接触和碰撞中,日本和中国艺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