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u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途径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异常激活或变异,该途径激活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以及转移能力,进而导致恶性肿瘤发生发展.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通过阻断mTOR通路的信号传递,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促进肿瘤坏死,并能与其他化疗药物产生协同作用,有望为胃癌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系统治疗手段,但原发性与继发性耐药是当前内分泌治疗的难题.雌激素受体通路与其他受体通路的交互效应是耐药机制之一.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分子通路逆转内分泌耐药的临床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预后极差,全脑放疗(WBRT)不能同时控制颅外病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研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与疗效相关.厄洛替尼配合全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增敏的理论基础存在.目前,小型临床试验资料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较单纯厄洛替尼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和顺铂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同时期的62例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和顺铂联合沙利度胺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伊立替康和顺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2,P<0.05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不仅可以促进新骨形成,而且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迁移、凋亡以及胚胎和器官发生等过程.研究显示BMP还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外源性 DCC 基因稳定转染对人结直肠癌 SW1116细胞株的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人正常结肠组织中扩增 DCC 基因功能区片段,构建 pcDNA3.1(+)-DCC 重组质粒并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入 DCC 基因缺失的结直肠癌 SW1116细胞中,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 SW1116的作用;用免疫荧光方法研究 pcDNA3.1(+)-DCC
目的 探讨应用6 MV和15 MV X射线容积调强放疗(RapidArc)进行肝脏多发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2例多发的肝脏恶性肿瘤(原发5例.继发7例)患者进行自由呼吸下的三维计算机断层成像(3D-CT)模拟定位.针对同一患者分别应用6 MV和15 MV X射线设计单个和两个358°全弧的RapidArc计划,处方量为2 Gy/次×25次.比较不同RapidArc计划间剂量学
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目前有多种手术治疗方式,Ⅰ、Ⅱ型主要以经胸为主,部分Ⅱ型选择经腹,Ⅲ型以经腹、上腹左胸(LTA)为主.术中淋巴结清扫是影响术后生存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贲门右淋巴结(NO.1)、贲门左淋巴结(NO.2)、胃小弯侧(NO.3)、胃左动脉旁(NO.7)应做常规清扫。
蟾蜍灵是传统中药蟾酥的有效成分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它对多种白血病细胞和一些实体恶性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实现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显示蟾蜍灵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其发挥效用的浓度低,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后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增强,是肿瘤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 (PPARγ)是EMT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提示,PPARγ激活后能通过调节E-钙黏蛋白、Smad复合体、机体微环境等影响肿瘤EMT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PPARγ及EMT与肿瘤的关系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肿瘤中存在新生神经,肿瘤细胞可通过神经新生进行神经周浸润.最新研究发现,癌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分化与生长,而神经的分化和生长又反过来刺激肿瘤发展和转移.肿瘤神经新生与血管新生、淋巴新生类似,是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之一,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