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点化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为“语文”实为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教与学和文学的教与学是“语文”的两个层面。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尽其所能,传授知识;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和点化。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教学 文学教学 点化
  
  我认为,“语文”两个字的意义内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是语言层面,一个是文学层面,所以我把“语文”诠释为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字是断然不可分的,正如鱼和水、血和肉那般不可分割。但是,语言和文学从本质方面看还是分属于不同的范畴,虽然难舍难分,但毕竟各有所归。所以我认为把语言和文学分开来谈是更恰当的,那么和“语文”教学相对应的应该是语言的教与学和文学的教与学两个方面。
  有句俗话说:“念经的多,成佛的少。”经是佛祖传的,但法力无边的他只能教会人念经,而对于“成佛”则无能为力。我想根本原因是“念经”是能够教会的,而“成佛”则是无法教会的。如此的道理具体到语言与文字两个方面来看,那么语言便是“念经”,而文学便是“成佛”。你能够教会学生说话、写字的语言知识,但你肯定教不会学生文学。打个比方,语言如同知识,是能够被教会的,而文学则如同智慧,要教给学生智慧则是很难很难的。
  只看“语文”教学里的语言的教与学问题,应该是相对简单的。对于只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不是研究语言的中学生而言,语言的层面更多的只是一个知识的层面。知识有比较绝对的正误之分,语言也是如此。语言的三个主要部分:语音、词汇、语法事实确都是“约定俗成”的知识或体系,它们作为教学的内容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只要能够确定自己的语言知识是正确无误的,那么便可以放开胆量去教,而学生同样能够放开胆量去学。既然教学内容不变,那么语言的教学唯一要用心思去做的便是寻求一种最有效的传授方式,以便非常顺利地把语言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可以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地采取各种方式,只要知识无误、方式有效便无可非议。所以我认为语言的教与学是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的。
  文学的教与学便不一样。对于语言,只要不是那种有生理缺陷的人,都是能够学会的。但是学文学,学了几十年的人说不定都未能初窥文学的门径,更不用说悟到文学的真谛。举个例子说明:最了不起的“红学”专家却无法让一个中学生去深刻地理解《红楼梦》。不是学生读不了字,而是他缺乏生活的阅历的感悟。这个例子说明:文学绝不是运用串到一起的语句而已。文学的涵盖是很深很广的,文学内有人、物、事,有情感,有欲望,有有爱恨,有生活,有阅历,有感悟。实际文学内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语言,不是写作,乃至不是才华,不是能力,而是生活和人自身,特别是人的生活阅历和人对生活阅历的思考与感悟。即使你再擅长教,也不能把你的阅历装到学生的肚子里去,把你的感悟填入他的脑子里。你最多只能强调阅历、感悟的重要,但你再强调,也不能代替他去经历,去感悟。而他没有亲身的阅历和感悟,纵然你所说的他都能背过了,但那依然不能内化成他自己的文学特质。一个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老人纵然他一辈子未能和文学沾过边,但是只要识得字,读得了《红楼梦》,便能够比任何一个初涉社会的高等学校文学专业的学生更能看透《红楼梦》里的人生百态,更能深味作者的“辛酸泪”。那绝不是他的老师教会他的,而是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他自悟了的。由此可以说:文学是无法传授的,是不能像语言的教学那样去教的。
  既然说文学是不能教会的,那么是否我们对语文教学内关于文学层面的教学便无所作为了?不。“无所作为”里面涵盖着“有所作为”。我们虽然不能指望把学生“教”成一位天才的文学家,但是至少可以设法让学生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文学家,说白了便是设法让他去自悟。我们的方式只有一种:引导,更深点说是点化。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人生,体味生活,启迪学生自己去学会思考和感悟。一旦我们把学生引导着走向一条正确的路,并且点开了他们的心窍,那么作为文学的“教”——更准确地说是引导和点化——便完成了最了不起的任务。它和语言层面的“教”之间的区别是:语言层面内的“教”是一种传授,而文学层面内的“教”是引导和点化;语言层面内的“教”起根本的动力作用,“教”便能会让他学会,而文学层面的“教”则只是辅助的动力作用,是促使学生自悟。
  作为文学层面的“教”,即引导和点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艰难的第一点是面对文学和学生,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像语言教学那样“教”的,即没有什么可以直接传授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是去引导、启迪和点化(纵然你自己便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也只能如此)。艰难的第二点是引导和点化比起语言知识的传授不知难了多少倍。作为教师,你要点化一个人,除了你自己要达到很高的层次外,最难的是你要有能耐看到学生所达到的层次,然后才能有效地点化。打个比方说:权威的“红学”专家之所以无法把关于“红学”的深刻的东西传授给孩子,原因是孩子的理解感悟水平很低,他再努力,每次都只能达到一个比他原水平稍高的水平,他不可能从很低的层次一下子飞跃到很高的层次。如果你硬要让他理解那深刻的东西,那无疑是对牛弹琴。打比方:一个人只能消化他自己能消化的东西。你给他吃的东西再好,但他不能消化,他吃了只会胀坏胃,吃坏肚子,难受的时候他肯定要骂你是混蛋;但是你把同样的东西给了一个能够消化的人吃,他吃饱喝足,在赞不绝口的同时对你会感激不尽。两个比方之间的区别是:第一个比方里双方之间隔的是一堵墙,你再用力都无法用指头捅破一堵墙;第二个比方里双方之间隔的只是一层纸(正因为有那么一层窗户纸,他才看不见外面的精彩世界,虽然那纸很薄),但你只要轻轻用指头一点,纸破了,他便能看到窗外另一个世界,所以你出力不多而效果非凡。说白了只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而已,只是此处“材”说的是层次或水平,而不是平常所说的那种“材”。然而艰难的还有第三点,那便是作为知识的语言的传授与文学的引导和点化是不同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你教语言尽管放开胆子,你传授的语言只会为白纸添色添彩,而不会为白纸抹黑,纵然偶有失误,也很容易擦去的。但文学则不同,文学关乎做人,关乎思维,关乎阅历,关乎人的感悟,你必须很慎重地去引导,去点化。千万要仔细地判断你用以引导和点化他们的那些东西是不是真正的真理,要知道你传授知识出了错大不了改正重教,但你若是一旦把他引错了方向,那则不得了,如同白纸被墨汁浸透了,你用什么样的橡皮都很难擦掉,好不容易擦去,纸已经损伤了原有的面容。正如人们所说,走得慢没关系,走错了路那可不得了。举个例子,今天的中学生谈及文学作品,有一个普遍的阶级论调,而且对文学作品最宏观的论调往往是批判什么阶级和歌颂什么阶级。听这阶级论调,令人哭笑不得。究竟有多少学生真正地理解阶级论是怎么回事,而有多少人能从阶级论笼盖一切的隐形网内逃出,弄点别的什么确确实实的东西反映文学的真面目?可以肯定,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才能根除阶级论的负面影响。为什么会如此呢?教育使之然也。所以文学的引导与点化,千万要谨细慎微,如履薄冰。最妙的不过于给学生引出一个新的视角或领域,但千万别贸然断定是非,否则很可能引着学生“进一步退数步”。
  我认为,语文的教学,除了语言的教学可以放开胆子去寻求一种最巧妙的方式进行传授之外,别的东西最好是引而不教,启而不发,点而化之。与其硬教文学,不如教学生做人,教学生生活,教学生去思考感悟。为文正是为人,为人功底不到,所谓的为文尽是胡扯,打肿了脸也只能称作是完弄文字游戏罢了。所以,文学的“教学”——更准确地说应是引导和点化——最高明的做法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含而不尽,点到为止”。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必须本着认清职责、强化责任和注重方法的原则。作者通过对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缺失、相关职能弱化的现象的检视,根据自身学生工作经验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力求实现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摘 要: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源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下,高校正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能够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 延安精神 科学内涵 现实意义 创先争优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
摘 要: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用卡进入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中。信用卡因其小巧的外形、便捷的方式、强大的功能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工具,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兴事物较快、观念较为先进的特殊群体,信用卡在他们的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态度怎样?对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怎样的认识?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卡 使用现状 对策  
记得六年前有一日,秋桂问我治书史书论之心得,箐曰:先打好文学、史学、哲学、美学之基础。然后从“大文化”的立场去考察。先以“鸟瞰”后才细读以缜密之法为之。记得,她连我引证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近人钱钟书《谈艺录》中的箴言,一古脑儿详记在她的小本子上,我很感动。见其气质举止。迥异于市井俚俗之辈。不久,她先后有《甲骨文书法艺术回顾与展望》被选入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在宁举行的国际书学讨论会;《汉碑书艺赏
摘 要: 小学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我们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及时开展口语训练,并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交际,善于表达。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口语交际 生活实际 训练形式    当今时代是一个现代传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口语交际再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一个人如果听别人说话而不能快速作出反应,就难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势必
摘 要: 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古希腊人把荣誉视为公民价值观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争所带来的荣誉——战争荣誉则是公民实现个人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比获得公民权更为重要,对于雅典公民来说,没有什么荣誉比实现公民价值更为光耀。而处在古希腊的“战争年代”中,战争为古希腊社会与公民个人带来显著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探析雅典公民在民主政治
摘 要: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如果无视或忽视情感教育的这种作用,无疑是放弃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性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伴随知识输入融进教师主观情愫的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一种情感的浸润和熏陶之中自主接受知识,完成课程
摘 要: 老乡会是高校中重要的非正式群体,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直接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文对云南某高校学生老乡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高校学生老乡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强高校学生老乡会的引导与管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老乡会 非正式群体 学生管理 管理对策    老乡或同乡,是指同籍在外地的人。在高校,中国传统的乡土情感和现实同学间互相帮助的关系,增加了同籍学生在一个学校
摘 要: 凌廷堪所作《论曲绝句三十二首》,是我国戏曲理论著作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产,其中第十一首是论述戏曲语言的。他主张戏曲语言不能隐晦深奥、令人费解。这种观点作者十分支持。  关键词: 凌廷堪 《论曲绝句三十二首》之十一 “光明锦”    妙手新缫五色丝,  绣来花样各争奇。  谁知白地光明锦,  却让陈州粜米词。   ——凌廷堪《论曲绝句三十二首》之十一  徽州为钟灵毓秀之地,自古文化昌盛,物华
摘 要: 教育有常法,但无定法。所谓的“常法”就是指在各科教学中无数老前辈创造的传统教学方法,所谓“无定法”就是指按照“知识迁移”理论创设新的科学、管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总结。  关键词: 九年级思品课教学 议论文分析法 自学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