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写出好文章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节,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母亲喊他出门上班,公司来人要他赶快到岗,可是一打开门,父亲就充满厌恶地把他推回了房间。他倒在地板上,血流如注,门砰地关上了,屋里一片寂静。
  不久前,四十五岁的加拿大小说家斯蒂芬·马什拿出《变形记》的这一节,输入了人工智能写作程序Sudowrite,后者随即为他续写了下面的文字:
  格里高尔独自一人时,开始感到不舒服了。转身很费劲。连喘气也很费劲。一股细细的血流,从侧腹顺着他毛茸茸的肚子淌下。他想爬走,离血远一点,却没有地方可去。他静静地躺在刚才爬过来休息的地方,只想恢复呼吸,止住流血。“我情况很差。”格里高尔说。他以前从来没想到过自己真的会生病。他见过生病的动物——间或总有一只鸽子,从巢里掉进水沟,再也飞不起来;也见过邻家妇人好几个虚弱的婴儿,不得不用火钳子夹起,扔进垃圾桶;也见过他还是小男孩时,父亲常常带给他虫子,他多么喜欢那些虫子呀。
  Sudowrite建立在GPT-3的基础上。GPT-3是一种时新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能自动生成文本,其背后是一个名叫OpenAI的非营利组织,号称要“以最有可能使全人类受益的方式促进数字智能,且不受营利需求的限制”。
  2019年7月,该组织得到了微软的十亿美元投资,从而得以定制一台超级计算机,内含二十八万五千个CPU核心,一万个GPU,以及每台服务器每秒四百GB的网络连接。
  微软声称,这是在全世界排名前五位的超级计算机,每秒执行超过两万三千兆次的计算,其语言模型有一千七百五十亿参数,较2019年GPT-2的十五亿参数有了巨大的增长,写作能力因此得以飞跃。现在,它能像卡夫卡那样写作了。
  在为《纽约客》撰稿时,斯蒂芬·马什写道,GPT-3预示了机器生成语言的新世界,其成果足以令人晕眩。只要你在Sudowrite上花十分钟,就能认识到,本科论文很快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取一篇A类文章,把第一段改几个字,然后点击三次按钮,你就能得到一篇合格的论文。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它是使用语言的,都能成功地改头换面。现有的说话和写作的每一种方法,都面临着根本性的变化。
  科幻小说作家阿米特·古普塔发现了GPT-3的潜力,因此参与创办了Sudowrite。他说,其他门类的艺术家拥有这样的工具已经很久了。视觉艺术家们就有非常复杂精密的工具可用,无论是Photoshop,还是三维绘图软件。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使用颜料或黏土,而是在运行真正先进的自动化工具。“但写作一直停留在过去。”他说,“我们不再使用纸和笔了,但也没有比这好多少。”
  在他的设想中,作家们可以每月支付十五到二十美元,让Sudowrite来帮他们写作。
  卡夫卡文风朴素,但马什发现,Sudowrite并不仅仅适合朴素的风格。其实,遇到特色更为鲜明的文学风格时,它的效果会更好。马什找出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作品,那是他写于1797年夏的《忽必烈汗》:
  忽必烈汗把谕旨颁布:
  在上都兴建宫苑楼台;
  圣河阿尔弗流经此处,
  穿越幽深莫测的洞窟,
  注入阴沉的大海。
  柯尔律治当时刚刚吸完鸦片,正在读《珀切斯游记》。杨德豫说,他读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兴建皇宫和豪华御苑,于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围墙”这两句时,药性发作,于是“熟睡约三小时,梦中异象纷呈,文思泉涌,作诗不下二三百行,醒来后,记忆甚为清晰,急取纸笔一一写下。不巧此时有人因事来访,使他写作中断,约一小时后再来续写时,记忆俱已模糊,遂被迫搁笔”。
  马什决定让Sudowrite为柯尔律治解忧。他把这首残诗给机器人看了,然后按下按钮,要它以“不祥”的风格续写《忽必烈汗》。机器听命,立刻写道:
  老月亮摇着她的银丝
  新月亮弯下她的金角:
  围绕她的群星统统烧着了,
  朝地面鞠躬,踩着自己的火。
  对着那一朵总是分枝的云
  飘飘荡荡——荡荡飘飘,
  对着那一弯独自摇摆的月,
  巨大而发散着微光,横贯天空;
  我低下头,半信半疑地以为
  眩晕的符咒让我做了个梦。
  喧哗停止了,云撕裂了,
  月亮恢复了她庄严的行程,
  星光暗了,黎明近了。
  而隐隐约约地,从遥远的海上
  好像有一根白蒙蒙的细杆,
  一根幻影魔杖,一束光,
  渐渐长成高高的尖塔。
  一根六翼天使杖,一面阳光灿烂的帆。
  马什觉得这很美,令人难忘。如果有人说这就是柯尔律治写的,他也会相信。机器人甚至还加了缩进呢。
  但GPT-3把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柯尔律治是在梦中得到这首诗,醒来以后才把它抄录下来的。很多诗人公开请求艺术女神的眷顾,让灵光附体,暂时接管他们的肉身,好大发诗兴,造出一行行诗歌。如果GPT-3就是那道灵光呢?如果它不再像艺术女神那样神秘莫测,而是花十五到二十美元就能包月呢?
  马什说服了旅加美国小说家、弗兰克·奥康纳奖得主内森·英格兰德,让后者同意把自己的短篇名作《送给年轻寡妇的免费水果》输入Sudowrite。机器人随即写出了同样风格的续作。英格兰德看了,也说写得还行。这水平完全可以让他和机器人坐下来,一起喝杯咖啡,好好聊聊。
  马什担心,更多的人可能不会这么友善。对这项技术的第一反应将是否定:这算什么写作!它只是个玩具。第二种反应将是不安:技术越界了;它在写作,它将取代人类。
  但在那些愿意使用人工智能的人看来,它将改变写作这门任务。到那时候,“作家的工作就变得和编辑差不多一样了。”古普塔告诉《纽约客》,“你的角色开始变成决定什么东西是好的,并根据你的品位来贯彻,而不是像低层次的工作那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搬砖。”也就是说,艺术家想用语言做事,而机器将为你执行。意图将成为艺术,而语言只是后续的工艺。
  对那些不喜欢写作的作家来说,Sudowrite很可能是一种解脱。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很多作家只喜欢创作,不喜歡写作。
  GPT-3表明,文学风格是一种算法,是一系列复杂的指令。古普塔据此指出,尽管有了一千七百五十亿参数,但GPT-3仍然只是个开始。想想看,当参数达到一万亿时会发生什么?十万亿呢?人类大脑有大约一百万亿个参数。当技术超过这个数字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源自“阅读公社”)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向何处去?通过进化论,人类了解了自身演化历史,知晓了“我们从何处来”。通过遗传科学,人类弄清楚了自己的基因密码,明白了“我们是谁”。然而,“我们将向何处去”还没有很好的答案。我撰写《下一站火星》一书,就是试着从火星探测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  作为一本航天类科普读物,“为什么要探索宇宙”是绕不开的话题。自人类祖先从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的荒蛮时代走进文明时代,头上的天空便
期刊
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名人轶事在朝野流传。记录这些轶事,若是成天搬弄是非、多嘴饶舌,便成了“八卦”;若是考稽旧史,兼有趣味,才能称为“掌故”。李肇所撰《唐国史补》,就可视作唐朝人写唐朝事的一部“掌故”之书。  李肇:写不了“国史”,  便写“国史补”  《唐国史补》原名叫做《国史补》,因是唐人所作,又涉及唐代之事,后人便加了一个“唐”字。书名的意思,其實就是“补唐朝的国史”。在唐代,撰修史
期刊
书名:《人类的终极问题》  作者:袁越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提出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自此,忙碌的人类会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在内心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中,作者运用脑科学、生命科学、基因和生物学知识,书写地球的编年史,解密人类的起源和创造力的源泉,借以回应先哲的追问。作品视角独特,见解独到,是一本开阔视野,
期刊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名单公布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表彰活动。经严格评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3种图书获荣誉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60种图书获图书奖,《中共党史研究》等20种期刊获期刊奖,《我们走在大路上》等20种作品获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图册》等10种作品获印刷复制奖,《嘉卉——百
期刊
2021南国书香节成功举办  2021南国书香节于8月20-30日成功举办。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本届南国书香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全省各级联动、分散同期办展”的形式开展,全省范围内设立的321个分会场同频共振,联袂唱响阅读协奏曲——超20万种参展图书线上线下同步展示,200多名文化名家或踏足南粤,或做客云端,464场次文化活动润泽岭南,一场大众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文化盛宴在八月盛夏掀起满城书香。书
期刊
Last weekend, on Saturday, I had lessons from morning to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I played computer games. I watched TV too. On Sunday morning, I did homework, and I felt very tired. In the afternoo
期刊
一早起床打开几个微信群,第一条无一例外的都是——“今天是2021年8月18日。1850年,著名的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逝世,享年50岁。”可见巴尔扎克的影响有多大。一生写了91部小说,作品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样一位多产且地位崇高的大作家怎么只活了50岁?换句话说,一个如此短命的作家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天才小说?  我想起了几天前看到的一本书《有怪癖的作家们》。它记录了84位著名作家的各种
期刊
“张爷爷,我们来借书了。”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元山镇通木村村委会的农家书屋,今年74岁的张廷广被刚放学的孩子们簇拥着,在这间小小书屋里,他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爷爷。从2012年起,张廷广便义务协助农家书屋的管理,一干就是9年。  74岁退休教师爱读书  协助农家书屋管理  张廷广今年74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儿女们在外务工,他和老伴儿居住在村里。  张廷广很喜欢读书看报,自从通木村有了农家书屋后,
期刊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  一  我当学生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向我们强调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现在我也要向你们强调这一点。我想,这也许可以
期刊
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创建。其为世人所熟知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即创作于此。花洲书院也因此而千古流芳。  (一)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生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其父范墉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从吴越王钱俶归宋。范仲淹两岁而孤,生母谢氏改嫁朱文翰,从宦湖南安乡、淄州、
期刊